第617章 都察院改革(1/5)

         廷议结束,大部分人都不满意。

         张璁他们改革派不满意,是因为他们想要的都察院改革,只完成了一半。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言官“风闻奏事”的权力,依旧没有解决掉。

         张璁倒不是说一定要打压言官。

         而是张璁改革的目标和朱厚熜一样,都是要把都察院变成真正的监察机构。而不是跟以前一样,监察御史主要做的就是弹劾。

         为了把都察院变成真正的检察机构,就要取消言官“风闻奏事”的权力。结果最后未能成功,张璁当然不满意。

 

         言官就更不满意。

         特别是都察院的御史,对于这一次会议是更不满意。因为张璁针对监察官员的改革,全都是对他们都察院御史的约束。而且约束实在是太多。

         都察院御史本来就不是一个油水很多的部门。

         张璁这么改革,让这些都察院御史限制就更多。甚至不给都察院御史捞油水的机会。虽然最后李承勋顶住了压力,保留御史最大的一个权力,但这一次廷议受伤最严重的依旧是他们。他们当然是不会高兴。

         费宏、毛纪他们也不满意。

         两年前的圣人祭祀改革,是当时的礼部尚书张璁推动和主导的。一年前的丈量土地和推广“一条鞭法”是户部尚书桂萼提议和推动的。现在的都察院改革,是吏部尚书张璁开始的。

         这些改革,任何一个都是对于大明朝的未来有深远影响的改革。本来这种改革应该是内阁主导才对。就像是杨廷和担任内阁首辅的时候,新政就是杨廷和一手负责的。可是最近几次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617章 都察院改革(2/5)

这些改革当中,内阁没能够发挥该有的作用。

         六部尚书直接跟皇帝接洽,皇帝同意之后,就直接开始了改革。这样弱化内阁的作用,费宏、毛纪他们怎么会高兴。虽然朝廷日常事务依旧是内阁在处理,但在改革这么重要的事情上,却没有发挥应该有的作用,真的是很难堪的事情。

         当然脸色最不好看的是李承勋。

         一直以来李承勋也是皇帝倚重的大臣。李承勋来到了都察院之后,一直是配合朱厚熜的想法改革都察院。虽然比不上张璁他们,但也是皇帝很信任的朝廷重臣。

         但这一次重要的选择上,李承勋没有选择支持张璁。

         还得罪了皇帝。

         朱厚熜这个皇帝对于都察院改革的方向,李承勋大致可以猜测。但朱厚熜这个皇帝其他的心思,李承勋不敢随便判断。朱厚熜这个皇帝说宽容,还是很宽容。但说无情,也不是一个心软的皇帝。因此在后面的都察院改革当中,李承勋不敢有一丝一毫的大意。

         就怕朱厚熜借题发挥。

         李承勋的小心翼翼被朱厚熜看在眼里。

         但朱厚熜并不表态。因为对于李承勋的做法,朱厚熜是不满意的。李承勋年轻时候也是果敢之人,没想到年纪大了,却有些畏手畏脚,想的是越来越多。

         要么直接反对张璁的改革方案,要么就和张璁合作,对都察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

         可惜李承勋想要左右摇摆,想要八面玲珑,谁都不得罪。

         但世界上哪里有那么便宜的事情。

         李承勋现在这种情况,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617章 都察院改革(3/5)

是朱厚熜想要的都察院左都御史。朱厚熜要打造的是,一个强有力的监察部门。李承勋以前的确很出色,是朱厚熜放心的大臣。但现在的李承勋已经不足以担任这个职位。

         但朱厚熜不动声色。

         因为现在的都察院改革,李承勋在压力之下,肯定是不敢糊弄。

         李承勋就是在这样战战兢兢的情况之下,配合张璁推进都察院改革。张璁的改革不是无的放矢,也不是模棱两可。相反张璁的改革计划很缜密。

         不管是以前在湖广推行考察官员的“考成法”,还是到了礼部改革圣人祭祀,他都是做到了细致。几乎是想到了每一个细节。

         这才是真正的改革派政治人物。

         在官场上,或者说对于那些读书人来说,他们很多人都能够看到存在的问题。目前大明朝的一些弊端,其实不少人都看出来,也指出来。也认为大明朝应该要推行一些改革,但也仅仅是如此。

         因为他们看出了问题,也知道要改革,但并没有能力主导改革。

         最大的问题,不是因为他们缺少魄力,而是他们没有能力制定改革计划。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而是要有非常详细的改革条例。

         就像是商鞅变法,商鞅以《法经》为蓝本,制定了秦律。秦律里面的条款,商鞅都是逐一制定。要是不懂这些,就算是想要变法,也进行不下去。

         张璁就是那种有能力主导改革的大臣,对于都察院改革有详细的腹稿。加上李承勋这个左都御史也算是比较积极配合,因此推行的还是很顺利。

         不到四十天的时间,就已经制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617章 都察院改革(4/5)

定了新的都察院条例,也就是“宪纲条例”。因为改革涉及到十二个方面,所以又称为“宪纲十二条”。

         随着制定“宪纲十二条”,张璁主导的都察院改革第一步算是完成。

         等完成了都察院改革第一步之后,朱厚熜就开始慢慢的表达对于李承勋的不满。当然作为皇帝,不能做的太明显。那样就会让人觉得皇帝太小心眼。

         所以朱厚熜主要是在工作上,挑剔李承勋的问题。

         都察院作为监察百官的机构,每天要处理的事情很多,每天都要给朱厚熜汇报。朱厚熜就在都察院的折子上,总是批评都察院的工作。

         都察院不是小机构。

 

         从朝廷开始,现在各个省份都有都察院下属机构。必然会有很多问题。放在平常时候,这些问题都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朱厚熜每每都拿这些批评李承勋的工作。

      “立卿(李承勋),我走之后你致仕吧。咳咳咳——”

         嘉靖十三年(1534年)三月。

         时间过得很快。

         转眼之间,已经是朱厚熜登基第十四个年头。

         刑部尚书胡世宁的家。

         胡世宁的身体进入嘉靖十三年之后一直很差。病情也是反反复复,到了现在已经是无法起床。早在半个月之前就无法去坐班,朝廷都知道胡世宁要不行了。

         李承勋就坐在床边。

         李承勋和胡世宁两个人私交甚笃。两个人是同科进士,入仕之后前面十来年一直在一起共事。甚至到了地方当官,也都去了江西。

         所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617章 都察院改革(5/5)

以私人关系非常好。

         就算彼此之间不少时候政见不合,但也一点没有影响两个人的交情。

         现在胡世宁身体不好,李承勋心情也很是不好。对于最近的李承勋来说,工作一点都不顺利。上面皇帝不满,张璁他们这些改革派大臣不满,认为李承勋阻挡都察院改革。但在都察院,那些御史又认为李承勋没能够挡住张璁他们,让都察院失去了很多权力。

         可以说是里外不是人。

         现在自己一生的挚友胡世宁又是这样的状况,李承勋的心情当然很差。胡世宁看着不顺心的李承勋,劝李承勋致仕。李承勋立马上前,道:“永清兄,你好好养病,这些事就不用管了。”

      “立卿,听我的劝。咳咳咳——,你之前错了。皇上要的不是在都察院给下属施恩的左都御史,而是能够配合皇上改革的左都御史。你现在的情况,咳咳咳——”

         胡世宁说话的时候,不停的咳嗽。

 

         李承勋轻轻地拍胡世宁的后背。好了一些之后,胡世宁继续道:“你现在的情况,早点离开对谁都好。皇上重情,你选择退一步,皇上就会考虑你以前的功劳。”

         胡世宁是真的担心李承勋。

         胡世宁耿介,但不是只知道拼杀的莽夫。相反胡世宁的耿介,是基于他出色的政治能力,丰富的施政经验。如果是莽夫,也做不到现在的位置。

         李承勋的情况很危险。

         皇帝目前越来越表现出对于李承勋的厌弃。若是李承勋这个时候还不知道进退,未来必然会很狼狈。

      “永清兄,你放心,我明白你的意思。”

(本章完)

万本小说 永久免费读
页面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安装客户端,打开应用即可阅读完整内容,内容不精彩算我输!
点击下载永久免费看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