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4章 横渡乌江(1/5)

         嘉靖十一年六月十九日。

         播州战役正式爆发。

         这一天四川总督汤沐宣读了皇帝的圣旨。

         圣旨当中,罗列了杨烈的罪名。从杨烈弑父、杀弟、杀祖母开始,还有一大堆其他的罪名。最后表示杨烈不忠不孝,大逆不道,朝廷要捉拿杨烈进行审判。

         包括支持杨烈的那些人,全都被认定为叛军。

         都要捉拿他们。

         至此在大明朝历史上,乃至于中国历史上,都举足轻重的播州战役正式爆发。

         选择这一天并不是盲目的。

         或者说并不是汤沐宣读皇帝的圣旨之后,大家才开始准备打仗。如果是这样,那么要通知所有部队需要的时间就需要半个月二十天。打仗当然不能这样打仗。

         其实朝廷军队和土司军队,已经完成了动员,都已经来到了各自的位置,都做好了进攻的准备。

 

         朝廷也已经下达了命令。

         那就是六月十九日正式进攻。

         所以宣读皇帝的圣旨,只是总宣言而已。在六月十九日这一天,七路部队全都出动。

      “其他土司部队怎么样?”

      “动作很慢。”

         毕节这边张经亲自跟着大部队北上,和安远侯柳珣讨论战况。

         大部队人数很多。

         安远侯柳珣亲自率领的朝廷部队一万一千人,当中有两千多人是彝族兵丁。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544章 横渡乌江(2/5)

这都是吃朝廷俸禄的军队。除了这些部队之外,周围的大小土司也都被动员。这些土司部队大约一万四千人左右。

         但还是那句话。

         这些土司部队,让他们壮壮声势可以。

 

         想让他们当炮灰,让他们去打仗,根本不可能。因为他们都不愿意和播州杨氏直接打仗,因为播州杨氏不好打。所以他们更多的是想看看朝廷部队和播州杨氏的战争。

         因此行动拖拖拉拉,行军速度很慢。

         按照柳珣的脾气,真想把他们全砍了。

         但这是土司部队,柳珣也没多少办法。这些土司部队,那都是以血缘、部落组成的。战斗力可能差,但却是非常团结的。加上涉及到那么多的土司,很容易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非常不好处理。

         再说土司部队虽然不怎么听命令,但表面上也没有违抗命令。

         虽然速度慢,但还是一直在向前。

      “算了,不说他们了。打仗指望不上他们。”

         张经摇头。

         道:“只有我们打胜仗,这些土司部队才会真正参与进来。要是我们打不了胜仗,这些土司部队是不可能和播州杨氏打仗的。还是要看我们的。”

      “张知府,你放心吧。”

         柳珣很有自信。

         道:“这两年我对于播州杨氏也是做过很多了解,也往播州派遣过不少人,了解他们的情报。对于他们的部队,我还是很有信心的。播州杨氏的那些常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544章 横渡乌江(3/5)

备军,常年都在播州,其实根本没怎么打过仗。播州杨氏能够依仗的,其实是他们易守难攻的地形,而不是他们的部队。播州杨氏的部队也配备了少量的火枪,但他们对于火器的运用没有任何的经验,也非常生疏。至于火炮,那更是罕见。我朝对于火枪、火炮的控制很严格,因此并没有多少火枪火炮流入这里。他们的部队,对于火枪、火炮完全没有任何概念,对于火器部队的作战也没有见过,这是我们的优势。俞大猷训练的乌江水师战船,配备了二百多门大铳(佛朗机铳)。他们在乌江边上修筑的工事,不可能挡住我们的轰击。”

         宋朝、元朝都在发展火器。

         到了明朝,火器发展也非常不错。但火器部队,并没有说就成为军队的主流。或者说火器部队一直是辅助部队,而没有成为一个真正的战略部队。西南土司的军队,对于火器就更没有多少发展。

         而朱厚熜登基之后这十几年,更是大明朝火器发展的一个小高潮,或者说完全是有了跨越性的发展。这十来年大明朝从上到下都非常重视火器发展。结果十来年当中,大明朝火枪、火炮方面发展迅猛。

         各种各样的火枪、火炮出现。

         正因为大明朝在这方面发展快速,很多大明朝的敌人都没有适应。

         西南土司就更不用说。

         就算是播州杨氏这样富裕的西南大土司的部队,对于火器部队只是有所耳闻,对于他的威力了解不多。更没有看过真正的火器部队是怎么打仗的。这个和历史上万历三大征时期播州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544章 横渡乌江(4/5)

战役完全不一样。

         到了万历朝的时候,各种火器的来源就多了。

         特别是澳门地区,葡萄牙人打造的各种火枪、火炮不少。这些火枪火炮流入国内很多。除了朝廷购买的,还有一些是这些土司购买的。

         虽然不多,但也让播州杨氏对于火器有不少了解。

         但现在不一样。

         现在火器的生产,都掌握在朝廷兵工厂手中。播州杨氏想要弄一些火器非常不容易。而柳珣他们这些年一直在训练火器部队,对于火器部队的运用越来越熟练。因此对于击溃播州杨氏的防御,是非常有信心的。

      “横渡乌江,需要快。第一波进攻必须要拿下来。要是让他们熟悉了我们的进攻,就会困难很多。”

         张经点头。

         张经和柳珣,对于俞大猷的乌江水师是寄予了厚望的。

         因为俞大猷的建议,所以组建了乌江水师。这支部队是把海战当中的一些战法移植到了内陆河。不要说是播州杨氏的土司部队没见识过,就是张经和柳珣他们也都是第一次见。

         张经和柳珣他们是做过实验的。

         效果非常不错。

         柳珣立马道:“你放心吧。除了乌江水师,我在岸边还部署了一百六十门左右的火炮。都是最适合在这种内陆河当中使用的。”

      “好。”

         张经非常满意柳珣的部署。

         怎么打,如何打,是张经这个毕节军民府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544章 横渡乌江(5/5)

知府总负责。但具体如何部署,如何打仗,却是柳珣的事情。

      “时间快到了。我们上前看看。”

         张经和柳珣两个人把指挥所迁移。

         张经和柳珣来到前面的时候,前面已经做好了部署。前线这些将领级别都差不多,但如果论地位陆炳是最高的。陆炳才二十岁,但谁让他的出身最好。

         皇帝乳兄弟出身。

         且是世袭武官家族出身,十一岁开始就跟着沈希仪在军队当中,已经在军队摸爬滚打十年时间。加上在嘉靖八年的草原战争当中,亲手砍死了昆都力哈。要出身有出身,要资历有资历,要战功有战功。

         因此柳珣不在的时候,陆炳地位最高。

         陆炳现在类似于是前线指挥。

         陆炳总负责,俞大猷指挥乌江水师,卢镗负责岸边的火枪、火炮部队,哈明信准备好了登陆部队。

      “文孚,如何了?”

      “已经准备妥当。”

         柳珣和陆炳认识快十年时间。

 

         两个人早年都跟着沈希仪,从京城去了浙江,又从浙江来到了四川。

         因此很是相熟。

      “那就开始吧。把能动用的一切都用上,一鼓作气强渡乌江。”

      “是。”

         陆炳点头。

         然后转身下去,给前线将领下命令。很快下面开始挥旗,用旗语传达命令。结果从不远处开始出现乌江水师,这是俞大猷率领的乌江水师战船。

(本章完)

万本小说 永久免费读
页面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安装客户端,打开应用即可阅读完整内容,内容不精彩算我输!
点击下载永久免费看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