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让人感到不可思议,蓝衣社的最早发起人是一批热血的黄埔军校生,在山河破碎、内忧外患的大时代,这些人甘冒杀身之祸,创建了声势浩大的秘密。组织蓝衣社。短短几年时间,他们就一跃而为M国三大派系之首,超过了炙手可热的‘政学系和***的cc系。
‘政学系’的资格最老,是一个‘齿与党齐’的元老组织。数数它的领袖们,可说内有宰辅,外有封疆。据国M党的传统说法,政学系的成员没有‘简任’以下的小官。所以他是个‘有将无兵’的团体。他们只与高级的正敌,决胜于千里之外;而不在大学的学生宿舍,或小职员的公共食堂内,对人家横眉竖眼地表示特殊惹人讨厌。所以政学系给予一般人的印象便是这一团体是一大批做大官、享厚禄的‘治世能臣’的组织。
***、***领导的CC系,控制了国M党整个党务系统,且有着严密的组织体系,成员意识形态较为强硬、僵化,希望极力维护国M党的党治。
CC系与政学系矛盾重重,但是,在许多方面却难与政学系相抗衡。盖CC系的实力主要分布在国民党中央党务部门尤其是组织部、中统局、地方各级党部和教育系统尤其是大学。虽然干部遍天下,包办甚或把持了无数个政党小单位,但它却是个‘有兵无将’的团体。CC系成员在处理具体政务时又无实际能力,往往被外界视作“党棍”,所以在国民党的政治权力结构中,大多处于边缘的地位。它的散兵游勇,虽然到处树敌惹忌,但是‘大官’实少得可怜,所以星象家如替CC系算个命,一定要说它缺乏‘正官正印’!
1927年,由C.C系分子所组成了国M党中央组织部党务调查科,准备与蓝衣社分庭抗礼。
但是,后来成立的蓝衣社的实力明显盖过了它,因为蓝衣社成立之后,老蒋亲任社长。
胡宗南、桂永清、郑介民、戴笠……都从这里开始了自己的发迹。
老蒋要求蓝衣社多借鉴“复兴的德国和意大利运动,或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因此,蓝衣社最终却演变成中国历史上唯一一次的法西斯化运动,因为它的创始者们坚信:只有法西斯,才能救中国。然而,群体命运的分化、权益分配的失衡、最高领袖的玩弄,以及人在历史面前的无力,最终使蓝衣社在创立七
(本章未完,请翻页)
年之后不宣而散,解散后的蓝衣社分化而为三青团和军统局,这是后话,咱们以后再聊。
既然胡宗南是从蓝衣社发迹的,那么他的军队当中,自然也少不了蓝衣社的影子。
1933年3月3日,胡宗南率领老蒋的嫡系第一师进驻甘肃南部的天水,开始了为期两年的高原山地作战训练。作为中央军战斗力最强的精锐部队之一,把当地的军阀和土匪打打得服服帖帖。因为四川军阀一直阻挠第一师从陇南进入川北,完成对红军的进剿,所以老胡一直是气愤不平。
1933年12月到1934年9月,四川军阀对红四方面军的十个月的六路围剿,遭到惨败,陷入重重困境。老蒋利用这个机会,在部署川陕会剿的同时,命令胡宗南的第一师从陇南进入川北,接替川军邓锡侯部在广元、昭化的防务,防堵红军北上。
因为过于轻敌,胡宗南将第一师主力仍留在天水,只是派遣驻防川、甘边界碧口的独立旅丁德隆部开往广元、昭化。红四方面军久攻广元、昭化多日未下,于是于1935年2月先行向陕南出击,虚晃一枪,后迅速回师西向,扑向嘉陵江边,准备渡江西进。与此同时,长征到达黔滇地区的中央红军也向川西挺进。
胡宗南判断,"两路红军为什么放弃在江西多年的根据地到处流窜呢?就是因为红军没有苏联的援助,根据地也保不住。红军只有移到新疆或外蒙附近,才能取得苏联的物质援助。”
他的这种判断,和老蒋不谋而合.师徒二人开始调兵遣将,企图围剿刚刚走出草地的红军将士.但无奈,红军领导层技高一筹,包座战役让中央军49师伤亡和被俘4800多人,大量武器弹药、粮食、牲畜红军的战利品。老蒋把红军困在草地的阴谋彻底破产。
很不厚道的胡宗南,对自己在指挥全局和调派部队中的严重错误,拒不承认,却将失败的责任全部推给他的同学,伍诚仁的第四十九师。
"第一师康庄团及游击队张孝莱部,全体官兵下包座求吉寺阿西茸一带之役,以少胜众。"
"四十九师,代师长伍诚仁,包座之役,指挥无方。"
对胡宗南在指挥全局与调派部队中的严重错误只字未提。
伍诚仁也是黄埔军校的第一期毕业生,老蒋对自己的学生一向是重拿轻放,将他撤职之后,却又授给他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个陆军少将,不久之后,任军事委员会中将高参及侍从室侍卫组长。
胡宗南随后也按照老蒋的命令,率第一师离松潘回天水驻扎。
周垣派遣B。17和B。24六架重型轰炸机从华兴堡起飞,在当地引起巨大的反响。华兴堡北面60公里的天水城,也传得沸沸扬扬,因此胡宗南很快知道。询问南京方面,得到的回答是,国府就并没有那么大的飞机。上峰要求胡宗南要查清楚此事,并迅速报至南京。
天水城,中央军第一师师部.
胡宗南在客厅里踱来踱去,显得有些焦躁。凭空冒出来一个华兴公司大张旗鼓的搞建设,就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真是岂有此理?
“师长,根据我们潜伏在民工中的蓝衣社侦查员观察,华兴公司的人和红军走得很近。”第一师副师长李铁军把玩着一个从东周时期秦公大墓里盗出来的玉琮,“前些日子,我们看到的那六架巨型飞机,就停在华兴堡的机场。因为距离较远,咱们的侦查员只真能观察个大概,但可以判定,这种飞机是美国人去年才生产的B。17远程战略轰炸机。”
李铁军是广东梅县人,黄埔军校第一期,德国柏林陆军指挥学院毕业,参加过北伐战争,曾任中央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旅旅长,第一师副师长,人送外号:"广东狐狸"。李铁军毕业于黄埔军校第一期,始终是同学胡宗南的得力部下。基本上只要胡升一级,就会把原来的职务交由李来接任。逐渐的,李铁军在早期的胡宗南系统中,成为了二号人物。
“什么?远程战略轰炸机?这可是我们蓝衣社才最近获得的军事机密。”胡宗南吃惊非小,“我记得情报上说,就在去年7月28日,Model299在西雅图首飞,试飞员是波音的莱斯利。一个见过Model299试飞的记者在评论中使用了“飞行堡垒”这个词来描述这架外形庞大的家伙,于是“飞行堡垒”就流传了下来并成为B。17响当当的正式绰号。”
“基本上已经可以确认。”李铁军说道,“现在可以肯定,这些人的势力很强,远在杨虎城和张学良之上。除此之外,华兴公司还拥有很多先进的坦克,咱们的侦查员拍到坦克巡逻时的照片。”说着,打开公文包,将黑白照片递给胡宗南,“从照片上看,性能远远高于我们从美国那里买的坦克
(本章未完,请翻页)
。”
“铁军啊,你说他们是不是在美国的华侨,从美国飞回来,报效国家的?”
“完全不可能。”李铁军鄙夷的说道,“咱们的华侨除了会开开餐馆,根本不可能拥有六架远程战略轰炸机。”
“很有道理。这些人不可能是华侨。那他又是谁呢?”胡宗南停住了脚步,拿起照片认真的看了起来,“咱们这里距离苏联比较近,你说有没有可能是苏联派过来的军队?那些飞机是苏联人仿造的?似乎也不对,苏联人怎么可能把他们最先进的武器投放在中国?”
“这个很难说。要不在我去第九十五师之前,亲自去一趟华兴堡?”李铁军说道,“俗话说得好,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我都要看一看到底是何方神圣?”
“铁军啊,你我是老同学,我信任你。”胡宗南说道,“这样吧,让丁德隆副师长跟你一起去,注意,这事一定要保密。”
二人正要离开,胡宗南的机要秘书进来报告,“师座,第一旅327团二营长包天胜有重要的情况要汇报。”
“请他进来。”
包天胜将在廖集寨镇和杨勇的谈话以及所知道的信息,详细的讲了一遍,“师座,不知道卑职所说的一切有没有用?”
“何止是有用,简直是太有用了。华兴会,同盟会的老会员,这本来就是自家人。”胡宗南真是喜出望外,“现在我们可以断定,华兴公司根本就不是苏联支持的军事团体,也没有美国人的支持,他们是我们中国热血青年团体。他们对红军进行帮助,仅仅是出于道义上的支持。也就是说,他们始终保持着中立状态。如今两广事变发生,湖南何键不稳,蒋委员长命令我率第一师不日开赴长沙、岳阳进行监视湖南方面。我们也可以从华兴公司那里取得支持。”
“师座,说句不该说的话,以我之见,周垣是不会帮助我们对付两广军队的,虽然周老先生是同盟会的会员。”李铁军说道,“我这个小老乡,恐怕只会坐山观虎斗,不会跟我们陷入内斗。”
“铁军啊,我不是那个意思。”胡宗南说道,“我是想通过周老先生加上其他同老同盟会员的支持,和平解决两广事变。如今日寇虎视眈眈,妄图吞并我中华。我实在不想再让我国的国防力量遭到损失。”
“这样吧,我们先委托包天胜的老岳父、廖集寨镇的廖老先生把话递给华兴公司
(本章未完,请翻页)
。等华兴公司回复后,我们再去不迟。我今天就亲自请老先生出山,无论如何,都要力保华兴公司的中立。”
华兴堡办公大楼会议厅。
“晏政委,柴司令,有个情况我要向你们通报一下,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周垣拿着一份简报,“明天,胡宗南亲自率领他的副师长李铁军、丁德隆以及一干官员组团要来华兴堡。用我们的话说,来的都是客,我们虽说是和红军是朋友,但也不想因此与老蒋的中央军、杨虎城的西北军、以及张学良的东北军闹翻。”
“周垣同志,这是华兴公司的家事,我们不好干涉。”晏政委尽管心里早有预料,但还是有些不舒服,“华兴公司和我们红军的合作,不会因此受影响吗?”
“晏政委,这点请你放心。我们会一如既往的支持红军。”周垣打开古巴雪茄,给在座的众人每人分到一支,“我们在华兴堡建立军事基地,其目的就是抗日,就是打击日本侵略者,将日寇从中国的领土上赶出去。我们反对内战,反对党同伐异。”
“谢谢你,周垣同志。”晏政委和周垣握握手,与一声不吭的柴宗孔离开。出了华兴堡,柴宗孔愤愤的说道,“我猜中了吧,华兴公司根本就和我们不是一路人。”
“老柴同志,那我问你一句。华兴公司给我们红军提供了大量的粮食、医药、被服、枪支弹药。华兴公司向我们要回报了吗?特别是向正在草地上行军的红二方面军六军团空投大量的物资,人家向我们索要报酬吗?”晏政委面色很难看,“还有,我们在华兴堡进行休整,华兴人对我们如何?那是好烟,好酒、好肉招待我们。咱们做人不能不厚道。”
“反正他们和胡宗南打交道,我心里不舒服。一想到那些军阀和中央军杀死我们那么多人,我的气就不打一处来。”
“老柴同志,我不希望你把个人情绪带到工作中来。这样做是很危险的,会破坏我们红军和华兴公司建立的默契关系。”晏政委皱眉望着正在施工现场忙碌的红军游击队战士,“老柴呀,如果你实在不愿意与华兴公司合作,完全可以回到游击区。”
“走就走,“离开张屠户,难到就吃连毛猪?”柴宗孔的拧脾气犯了,“我就是看不惯他们的少爷生活范儿。天天大鱼、大肉,牛奶、咖啡、面包、黄油,典型的大资产阶级的生活。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