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帝国发展成就 3 生物学篇(1/5)

周垣在帝国农业大学做演讲的时候,第一次提出了著名的细胞学说、原生动物学说、细菌学说和病毒学说。

这四大学说,立刻在帝国的科学界引起了最大的轰动。

帝国大学生物系,帝国医科大学,帝国农业大学,帝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的科学家和教授们,纷纷上书,联名请求周垣将四大学说,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出来,供大家研究。从而造福人类。

周垣除了对细胞学说,有些记忆之外,对其他三大学说也是一知半解,大多数都是从网上知道得到的皮毛。

不过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周垣凭借以前读中学时候的死记硬背,给大家侃侃而谈,“朕通过显微镜发现了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那么细胞是什么呢?首先,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其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第三,新细胞可以从以前存在的活的细胞中产生。”

随后,周垣让帝国的科学家们,轮流通过世界上的第一台显微镜,观察洋葱皮细胞,给大家指出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器。

科学家们要在深层次的询问,但是被周垣以事情太多给推掉了,“帝国政府会给相关的大学,配备显微镜。大家可以独立观察。”

科学家们随后要周垣讲一讲原生动物学说、细菌学说和病毒学说。

周垣说道,“有些知识,朕已经记不清了,我过两天会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

科学家们见陛下偷懒,只好悻悻而归。

周垣无奈之下,只好向李蓉寻求帮助,“亲爱的老婆,老公我这下牛吹大了,帮我圆下场。”

“那你现在我这里交足公粮。”李蓉皮笑肉不笑,“我满意了,再考虑帮你。”

“没问题,”周垣爽快的答应,“这等好事,我当尽力而为。”说罢赤膊上阵。

于是,忠实的农夫周垣同学,开始在老婆的水田里努力耕耘。

一天两天过去了,周垣依旧生龙活虎。三天四天过去了,周垣开始腰酸背痛。

直到周垣累的头晕脑胀的时候,神清气爽的李蓉笑眯眯的递给他一篇论文,“这个提纲指明了方向,剩下的交给那些科学家们做就可以了。”

周垣大喜,拖着疲惫的身体,在乾清宫接见了帝国的科学家们,“朕殚精竭虑,废寝忘食,终于写出了个提纲。你们四个部门,分四个方向去研究吧。”

科学家们感动得眼泪哗哗的。“陛下日夜操劳,我等帮不上忙,实在惭愧。”

“谢了,这种事我绝对不需要外人帮忙。”

李蓉躲在后堂,掩嘴而笑,周垣还是像在大学时候那样,撒谎不带脸红的。想到这儿,心中没来由的闪过一个念头,如果自己能和周垣穿越回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61章 帝国发展成就 3 生物学篇(2/5)

300多年之后,那该有多好。我们有三生三世的夫妻情缘,那一世又在哪里?

帝国科学院院士,农业大学的校长袁昌明带领众人向陛下叩首之后,小心翼翼的接过手稿,然后分成四份,将其他三份交给帝国大学生物系,帝国医科大学,帝国科学院生物研究所,而他自己则带着第一部分提纲直奔位于帝国农业大学的联合实验室。

李蓉见众人走远,从后堂走了出来,“我脑子里还记着很多论文,要不要再给你写上几篇?”

“老婆你饶了我吧。”周垣瘫坐在椅子上,“我承认我是你手下败将。”

“去你的,脑子里整天想什么?”李蓉用柔弱无骨的小手拧了周垣一下,“我这篇论文,是关于时空穿越的。”

“蓉儿,有没有哆啦a梦的任意门?”

“有你个头,我是认真的。”李蓉把头靠在周垣的肩膀上,“我是说在过几年,咱们可以组织帝国的科学家研制时光机。将咱们送回到大学时代!”

“即使能够回去,你觉得咱们的那个大学还会存在吗?”

李蓉耍起了刁蛮任性的小脾气,“我不管,反正我和你一起都要回到300年以后。”

“那我尽力吧。”周垣笑道,“说不定你穿回去成为一个婴儿。”

周垣夫妇在皇宫里说笑,暂且按下不表,咱们将目光投向帝国农业大学。

农大联合实验室的教授们,利用帝国光学研究所最新发明的显微镜,按照周垣的提示,成功的从一滴河水之中,发现纤毛纲的代表种草履虫。

“草履虫是原生动物的代表种。这是一种身体很小,圆筒形的单细胞生物。是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动物。因为它只有一个细胞构成,所以我们称之为单细胞动物。”农业大学的校长袁昌明院士指着草履虫的照片对研究生们说道,“这种肉眼看不见的小动物,大多生活在淡水中,一般池沼、小河中都可采到。我们初步发现了22种。”

“老师,这么说草履虫是一种单细胞的活体?”来自法国的留学生罗伯特,还是有些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么小?”

袁昌明肯定的说道,“是的,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细胞内有特化的各种胞器,具有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所必需的一切功能,如行动、营养、呼吸、排泄和生殖等。所以每个原生动物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尽管它的生命周期很短,以小时来计算,寿命时间为一昼夜左右。但是草履虫是研究单细胞动物最好的标本,因为它具有这类动物的全部属性。”

接着,袁昌明又介绍了几种原生动物,纤毛虫,变形虫,疟原虫,粘菌,和营光合作用的单细胞游动微生物,如眼虫等。

“现在我正式宣布,帝国农业大学发现了一个新的动物门,原生动物门。”

掌声经久不息。

罗伯特眼睛盯着黑板,举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61章 帝国发展成就 3 生物学篇(3/5)

手问道,“请问老师,疟原虫是不是和疟疾有关?”

“你很聪明。在农业大学提出了一个医学问题。”袁昌明说道。

教室内哄堂大笑。

“既然陛下让我们研究原生动物门。那我们将研究进行到底。”袁昌明笑道,“疟原虫是按蚊传播的孢子虫,是疟疾的病原体。寄生于人体的疟原虫有四种,即间日疟原虫、三日疟原虫、恶性疟原虫和卵形疟原虫。携带疟原虫的按蚊通过叮咬人而传播,引起疟疾寒热往来发作,俗称“打摆子”。

“原来如此。”同学们恍然大悟,“害人的,原来是这么个小东西。”

“请问老师,原生动物都分布在什么地方?”

“根据我们的初步发现,原生动物分布是十分广泛的,淡水、海水、潮湿的土壤、污水沟、甚至雨后积水中都会有大量的原生动物分布。”袁昌明在黑板上板书,“从两极的寒冷地区到60℃温泉中都可以发现它们。”

一个叫李悠悠的女生举手提问,“老师,您似乎没有去过南极和北极吧?你是怎样知道那里有原生动物的?”

“陛下说有,那就一定有。”袁昌明斩钉截铁的说道,“如果将来有机会去南极或者北极,你一定会在那里发现的以原生动物的。”

“谢谢老师。”李悠悠继续站着。“请问这些原生动物吃什么?”

“原生动物,吃的东西五花八门,从腐肉、树叶、到各种垃圾,举例来说,土壤原生动物在土壤群落中,它们以细菌特别是有害细菌为食。”

“原生动物在吃细菌的时候,是什么在吃原生动物?”

“以原生动物为食物的当然很多了,比如海洋里面浮游原生动物成为鱼类的盘中餐。世界上四大渔场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那些浮游原生动物。”

“请问老师,除了疟原虫之外,还有哪些原生动物对人体有害?”李悠悠似乎又想打破砂锅问到底!

“我们农业大学,对此还没有做更多的研究,不过据陛下所说,至少有28种原生动物是人体寄生虫,危害人体健康,全世界至少有四分之一人口患寄生虫病。在我国重点防治的有五大寄生虫病:血吸虫病、疟疾、黑热病、丝虫病、钩虫病,其中疟疾和黑热病就是分别由疟原虫和利什曼原虫引起的。另外,还有锥虫引起睡眠病、毛滴虫病、阿米巴痢疾等都是危害较重的人体寄生虫病。”

“原生动物,除了危害人体健康之外,还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比如,焦虫、球虫等危害家畜,黏孢子虫、小瓜虫、车轮虫等危害鱼类。”袁昌明读着提纲和他刚刚写出的论文,抬起头来,“李悠悠同学,还有什么问题吗?|

“暂时没有了老师。”李悠悠有些不好意思,“我现在想把土壤原生微生物,作为我的研究课题。”

“很好,其他同学呢?”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61章 帝国发展成就 3 生物学篇(4/5)

罗伯特站起来,“老师,我们家有很多牧场,我想研究危害家畜的焦虫和球虫,然后杀死它们。”

“这也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方向。尤其是对于牧区和畜牧业。”袁昌明说道,“拿焦虫来说。牛焦虫病是由蜱为媒介而传播的一种虫媒传染病。焦虫寄生于黄牛、水牛和奶牛的红细胞内,主要临床症状是高热贫血或黄疸,反刍停止,泌乳停止,食欲减退,消瘦严重者则造成死亡。该病是由焦虫在蜱体内繁殖,牛、羊放牧时蜱叮咬而感染的。此病以散发和地方流行为主,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以7。9月份为发病高峰期。有病区当地牛发病率较低,死亡率约为40%;由无病区运进有病区的牛发病率高,死亡率可达60%。92%。”

同学们惊呼不已。

与其同时,帝国医科大学大礼堂

帝国的医学家们正在公布他们的研究成果。应邀参加会议的有帝国科技部的官员,帝国科学院的院士、帝国广播电台的记者、《华夏日》报的记者。

“细菌是所有生物中数量最多的一类。用恒河沙数相比也不为过。”帝国科学院院士,细菌学家尚炯站在讲台上,面向观众,“有人也许会问,难道比针尖还小吗?我的回答是,细菌比针尖小多了,完全超出了你的想象。”

“而且细菌无处不在,细菌广泛分布于土壤、空气和水中,或者与其他生物共生。即使在数万米的高空以及千年的冰川之下,也可能有细菌存活着。部分种类的细菌,分布在极端的环境当中,比如海栖热袍菌,他们就生活在火山口。

比如嗜盐古细菌,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食用盐腌的食品也是是它理想栖居之地。海鱼、海蛰、海蟹、海贝等海产品,以及不太咸的咸菜、咸蛋、腌鱼、腌肉之类一旦沾上嗜盐菌就会大量繁殖,速度十分惊人。”

《华夏日报》的记者问道,“请问教授,人体身上有没有细菌?有多少细菌?”

“当然有。”尚炯做了肯定的回答,“人体内及表皮上的细菌细胞总数约是人体细胞总数的十倍。而人体内的细胞总数是60万亿个。”

台下顿时一片哗然。

尚炯做了一个安静的手势,“不过请诸位放心,这些细菌绝大多数是无害的。”

众人长出了一口气。

“所以我建议大家经常洗澡,饭前便后要洗手。”尚炯说道,“记住了,洗洗更健康。不会伤什么元气。”

众人大笑,鼓掌。

“请问教授,研究细菌的意义何在?”问话的是帝国广播电台的记者。

“一是消灭细菌,二是利用细菌。”

“首先我们讲为什么要消灭细菌?因为细菌是许多疾病的病原体,包括肺结核、淋病、炭疽病、梅毒、鼠疫、砂眼、痢疾等疾病都是由细菌所引发。在植物中,细菌导致叶斑病、火疫病和萎蔫。

”尚炯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261章 帝国发展成就 3 生物学篇(5/5)

正色的说道,“不过令大家幸运的是,在陛下的英明指导下,我们发现了这些致病细菌,并研究出了有效的抗菌药物。”

“但是,治疗疾病要以预防为主,不能单单的依靠抗菌药物。特别是有些男人,不能因为我们发现了克治梅毒的药物,从此生活不检点而胡作非为。”

众人又笑。

帝国政府虽然研制出众多种类的抗生素,但在为了防止抗生素滥用,同时为了攫取高额利润,主要是赚钱外国人的钱,因此将抗生素的价格定位很高。

比如治疗结核病的链霉素,治疗鼠疫的庆大霉素和四环素,几乎等同于黄金。

不过让帝国公民感到幸运的是,帝国政府对本国的公民,实行免费医疗。

皇帝陛下曾经说过,“绝对不会让任何一个帝国公民,因为医疗问题而返贫。”

“请问教授,细菌就没有一点好处吗?”

“当然有,其实在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与细菌息息相关。细菌可以帮助我们消灭和分解那些无用的垃圾,包括人类的排泄物,不然我们会被那些粪便以及动物的尸体所包围。和豆类共生的根瘤菌。许多种豆类植物能和根瘤菌属的相应种共生。根瘤菌侵入寄生根内,刺激寄主根上形成根瘤,根瘤菌在根瘤内定居并固氮。从而使农作物增产。”

“再比如,帮助我们做发面馒头、酿制米酒,制作红茶和砖茶、酱油和米醋的就是酵母菌。”尚炯说道。“酒神杜康当年“有饭不尽,委之空桑,郁结成味,久蓄气芳,本出于代,不由奇方。”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利用细菌为我们工作。”

一位叫钟约的同学举手站起来,“教授。我可以提一个问题吗?”

“没问题,不过最好是关于细菌问题的。”

“我来自河西走廊,我们家族是一个酿酒世家,一直有一个问题困扰着我们家族。”钟约说道,“那就是,为什么我们酿的葡萄酒在酿出之后会变酸,根本无法饮用。而且这种变酸的现象还时常发生。”

“你说的这个问题,也是世界酿酒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尚炯说道,“我们经过研究观察发现,使葡萄酒变酸的罪魁祸首是乳酸杆菌。营养丰富的葡萄酒简直就是乳酸杆菌生长的天堂。乳酸杆菌其实也是有益菌,只是出现在不该出现的地方。”

“教授,怎样消灭乳酸杆菌?”

“采取简单的煮沸的方法就可以杀死乳酸杆菌,但是,这样一来葡萄酒也就被煮坏了。”尚炯说道继续说道,“如何既杀死乳酸杆菌,又不会破坏葡萄酒本身呢?我们经过多次的试验,一直没有得到满意的结果。后来陛下让我们以63.5℃的温度加热葡萄酒半小时,结果奇迹出现了,这样不但可以杀死葡萄酒里的乳酸杆菌,还最大限度的保持了葡萄酒的风味。我们称这种方法为周氏消毒法。”

(本章完)

万本小说 永久免费读
页面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安装客户端,打开应用即可阅读完整内容,内容不精彩算我输!
点击下载永久免费看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