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噶尔丹的统治(1676-1697年):准噶尔帝国建立(1/5)

根据波兹尼夫的看法,1653年巴图尔洪台吉去世时,他的儿子僧格继位,做了准噶尔汗(在位时间约为1653年-1671年)。大约在1671年,僧格被他的两个兄弟车臣汗与卓特巴巴图尔杀害。1676年,巴图尔洪台吉的第四个儿子噶尔丹①(生于1**5年,曾被送到拉萨的****那里修行),得到了****的特许,于是从拉萨返回,杀死了他的兄弟车臣汗,又赶走了另一位兄弟卓特巴巴图尔,他的可汗地位得到了绰罗斯人的承认,其他准噶尔部也都奉他为宗主。

噶尔丹之所以获胜,是因为他得到了斋桑湖地区的和硕特部鄂齐尔图汗的支持。然而,1677年,他毫不犹豫地转而攻打鄂齐尔图,不仅打败了这位曾经帮助过他的可汗,还杀死了他,吞并了他的领土,收服了一些和硕特部民,而把其他的部民赶到了甘肃方向。

这次政变之后,疆域从伊犁河到科布多以南的准噶尔汗国的政权得到稳固,而君主噶尔丹则统治着杜尔伯特部、和硕特残部和辉特部,这些没有迁走的卫拉特人遵守纪律,服从于绰罗斯人的王室。同样的事情也曾发生在13世纪,那时成吉思汗实现了蒙古的统一,所有的蒙古人都服从于孛儿只斤氏。由于在故地塔尔巴哈台附近也有可靠的臣民供他随意调遣,因此,噶尔丹开始放手征服中亚。

他西征的第一个目标是喀什噶里亚。在这里,掌握了教权的和卓家族逐渐削弱了察合台可汗们的权力,他们狡猾地利用自身的宗教地位来取代可汗的世俗地位,将一种***教权或***教神权引入了这个原蒙古汗国。于是,掌握着喀什噶里亚实权的是两个和卓家族,即喀什噶尔的白山派和叶尔羌的黑山派。大约在1677年,察合台末代可汗伊斯玛仪奋起反抗,白山派首领哈司剌·阿巴克和卓迫于压力,逃离了喀什噶尔。阿巴克逃往西藏,向****求助。如果考虑到神权统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噶尔丹的统治(1676-1697年):准噶尔帝国建立(2/5)

治下的佛教徒与***之间的鸿沟,那么阿巴克的这种举动可能显得非常奇怪。这两种宗教形式虽然教义不同,但在政治领域内,它们的教权主义是一致的。这位“佛教的教皇”认为从前那位“祭坛侍童”噶尔丹会忠实地服从他的命令,于是请噶尔丹帮助****的代表在喀什噶尔复位。事实上,噶尔丹的确积极地服从了他的命令,因为完成这一使命能够使他在喀什噶里亚建立起准噶尔人的保护国,除此之外,还能帮助他成为喇嘛教会和***教会的卫道士。

于是,接下来发生的事情也就顺理成章了。噶尔丹顺利地占领了喀什噶里亚,他俘虏了伊斯玛仪汗,并把他送到伊犁河畔的固尔扎囚禁了起来(时间是1678年-1680年)。阿巴克和卓在他的帮助下复位,再次成为喀什噶尔的总督,但噶尔丹并不满足于此,他还侵占了黑山派的领地叶尔羌,并把叶尔羌也交给阿巴克管辖。因此,喀什噶里亚处于准噶尔人的保护之下,在这块保护区域内,和卓们只不过是绰罗斯汗派驻地方的长官。阿巴克去世后,白山派和黑山派之间又像过去一样征战不休。准噶尔人为了平息他们之间的争端,把白山派的首领阿哈玛特和卓与黑山派的首领丹尼雅尔和卓关了起来,从而达成了总协定。1720年,丹尼雅尔在固尔扎的准噶尔洪台吉面前谦恭地表示愿意臣属,因此被选为喀什噶里亚的总督,驻地在叶尔羌。除

此之外,在喀什噶里亚,准噶尔贵族们还直接占据着大片领地。

征服了喀什噶里亚之后(时间显然在1681年之后),噶尔丹又占领了原属于东察合台后裔的吐鲁番和哈密。

这时候,噶尔丹的目标是重写成吉思汗建立的大蒙古国的史诗。他鼓动所有的蒙古人起来追随他,一起去夺取满族人(这些突然成功的女真人的祖先们曾被成吉思汗打败)在东方建立的帝国。他对蒙古人说:“我们愿意成为曾经被我们统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噶尔丹的统治(1676-1697年):准噶尔帝国建立(3/5)

治的那些人的奴隶吗?这个帝国是我们的祖先留下来的遗产!”

为了将蒙古人团结起来,噶尔丹必须使四位喀尔喀汗成为他的属臣。喀尔喀汗之间的争执,尤其是扎萨克图汗与土谢图汗相互敌对,有利于他这样做。他支持扎萨克图汗反对土谢图汗,不久就发生了一起事件,为他的合法介入提供了理由。事情是这样的,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的弟弟哲布尊丹巴率部打败了扎萨克图汗沙喇,沙喇试图逃跑,结果被淹死。接着,哲布尊丹巴的军队又侵入了准噶尔汗国的领地,还杀死了噶尔丹的一个兄弟。

这件事发生后,噶尔丹迅速做出了反应。1688年初,他率部入侵土谢图汗的领土,在鄂尔浑河支流塔米尔河附近歼灭了土谢图军队,还放任他的部下洗劫了哈拉和林的额尔德尼昭的众多寺庙。这些寺庙是成吉思汗的后裔兴建的,寺庙被劫,标志着准噶尔人正在取代东蒙古人成为蒙古各族的首领。土谢图汗以及另外几位喀尔喀汗(包括被土谢图汗杀死的末代扎萨克图汗的兄弟和继承人策妄扎布)一起逃离了噶尔丹的势力范围,一直逃到了清朝的保护地库库河屯附近(即山西西北边境的土默特部境内),他们向满族人寻求庇护,恳请清朝的康熙皇帝帮助他们。另一方面,噶尔丹并没有停止进军,他在征服了鄂尔浑河与图拉河地区之后,继续南下,侵入克鲁伦河流域,在1690年春甚至到达了满洲里附近。至此,喀尔喀人的所有领地全部被准噶尔人占领,准噶尔帝国的疆域自此一直从伊犁河流域延伸到了贝尔湖。噶尔丹甚至有更大胆的行动,他沿着库伦前往张家口方向的道路前进,进犯内蒙古。

这个新兴的蒙古帝国就在大清帝国的门槛边,康熙皇帝不可能任由它崛起。康熙皇帝迎战噶尔丹,把他堵截在了距离京城80里格远的乌兰布通(位于张家口和库伦之间)。清朝的军队配备了耶稣会传教士们制造的火炮,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噶尔丹的统治(1676-1697年):准噶尔帝国建立(4/5)

这种厉害的武器是噶尔丹无法应付的,这位新的成吉思汗式的人物惊慌失措,于1690年底逃离了喀尔喀人的领地。1691年5月,康熙在多伦诺尔召集各喀尔喀部落开会,会上喀尔喀部的主要首领土谢图汗与车臣汗自认是满清帝国的属臣,并同意缴纳贡赋;作为回报,他们也将得到大清帝国国库拨付的一笔津贴。效忠是一根纽带,将他们与清朝联系起来,他们承认了对清朝的义务,后来这两个家族之间的联盟进一步加强了这种个人效忠。在这里有必要提一下,这种制度建立在以汉人对“蛮族”的管理经验的基础之上,不过,满族人使用它时,则主要表现为一种蒙

古可汗们附庸于满族大汗的形式,这是一种游牧民对游牧民的管理方式。因此,直到1912年清朝灭亡,****取而代之时,蒙古王公们才认为他们的效忠誓言解除了,于是宣布独立。

1695年,噶尔丹与清朝再起战事。噶尔丹企图联系嫩江边的科尔沁人,鼓动他们脱离清朝的控制,于是又一次穿过喀尔喀人的领地,****克鲁伦河流域。但是,科尔沁人并没有被他蛊惑,反而将噶尔丹的阴谋报告给了北京的朝廷。1696年春,康熙皇帝率领大军讨伐噶尔丹,清军从张家口出发,直抵克鲁伦河,接着沿河而上追击敌人。准噶尔汗原打算避开康熙,却在图拉河畔被康熙的将军费扬古所率领的先头部队追上了。1696年6月12日,在库伦以南的昭莫多,噶尔丹的部队被使用了火炮和滑膛枪的清军打败,他的妻子被杀,她的随从及部民全都被清军俘虏。准噶尔汗噶尔丹在损失了半数的军队之后,向西逃窜,康熙皇帝得胜,班师回朝。喀尔喀人因为清军的胜利而获益,他们重新获得了原有的领地。第二年(1697年)夏天,康熙正准备再次发动一场战争,把准噶尔人赶回塔尔巴哈台,这时传来消息,噶尔丹因为生病已在1697年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噶尔丹的统治(1676-1697年):准噶尔帝国建立(5/5)

5月3日去世。

对于清帝国来说,战胜噶尔丹获得的最大利益,就是永久性地将喀尔喀人的领地置于清朝的保护之下。被迫臣服于准噶尔的四位喀尔喀汗,在被康熙皇帝解救出来之后,对他唯命是从。清朝不仅派去官员管理喀尔喀人,还在喀尔喀人的领地中心库伦驻了一支军队。除了对这些喀尔喀人有帮助之外,康熙其实是纯粹的满族人,出身于游牧民族,能够理解同属于游牧民族的喀尔喀人的心理,出于谨慎而尽量避免干涉东蒙古人的民族组织。他能够做到尊重这一地区原有的部落、军事和行政的划分,即划分为扎格兰(tsuglans,意思是“议会”或“盟”)、爱马克(aymaqs,意思是“部”或“军团”)、库西昆(qosighuns,意思是“旗”)和苏木(sumuns,意思是“箭”或“骑兵中队”)。

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鄂尔多斯人身上。老莫斯特尔特说:“各部按照满族八旗的形式分编为旗,虽然大多数部落仍然由原统治家族的王公们统治,但是一些部落,比如察哈尔部和归化城的土默特部不再有首领,而处在满族官员的统治之下……同一旗的个人被分配给一定数量的苏木,这些人又依次分为若干营,苏木服从章京的命令,统领营的是扎兰,这种体制导致联结贵族和他的部属们之间的纽带变得松弛了,缩小了贵族与平民之间的鸿沟。”

从疆域上来看,自从哈密的***王公阿卜杜拉·塔尔罕伯格(‘Abd-Allah Tarkhan-beg)归顺了康熙皇帝,承认他的宗主地位之后,清朝控制了中国突厥斯坦的商路起点。

①据《新疆简史》(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民族研究所编,***民出版社1978年1月版,上卷第232页)记载,噶尔丹是巴图尔洪台吉的第七个儿子,生于1**5年(清顺治二年),幼年被送去西藏当喇嘛,在西藏削发为僧,做了呼图克图。

(本章完)

万本小说 永久免费读
页面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安装客户端,打开应用即可阅读完整内容,内容不精彩算我输!
点击下载永久免费看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