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35年,也就是满族人占领北京之前的九年,东蒙古人(或者更准确地说,他们是生活在内蒙古的蒙古人)曾给予过满族人支持,为清朝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后来,当满族的统治已经巩固时,以忽必烈长支的后裔察哈尔汗为首的东蒙古人另做他图,煽动部族起来反对康熙皇帝的统治。1675年,他首先鼓动邻近的部落土默特人反叛,但是他的行动太晚了。布尔尼汗很快被清军打败,还做了俘虏。这是在内蒙古发生的最后一次暴动,从此,内蒙古地区的各旗完全臣服于清朝,不再反叛
(本章未完,请翻页)
。
对于满族人建立的清帝国来说,真正的危险是来自西蒙古人的威胁,而不是东蒙古人,尽管东蒙古人曾经令人感到恐惧,如今却已经处于衰落之中,而且毫无希望东山再起。东蒙古人的式微,有利于西蒙古人的壮大,获益的西蒙古人企图恢复成吉思汗建立的帝国。
15世纪时,西蒙古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一点已经得到了人们的关注。1434年到1552年前后,西蒙古人统治着整个蒙古地区,后来,他们被以土默特部首领阿勒坦汗为代表的东蒙古人打败,退回科布多地区。即
(本章未完,请翻页)
便被赶到了科布多,他们也没能安稳地待下来,再次遭到喀尔喀王公阿勒坦汗驱赶,被赶到了更西边的塔尔巴哈台。
祸不单行,1455年前后,也先可汗去世,西蒙古人的联盟自此瓦解,长期以来组成西蒙古汗国的四个结盟的部族各自恢复了独立。根据乾隆时期的史料记载,这四个部族分别是绰罗斯部、杜尔伯特部、土尔扈特部与和硕特部,其中,杜尔伯特部还有一个臣属于它的部落,即辉特部。这四部虽然各自在政治上并不存在从属的关系,但仍然聚集在“四联盟”的名号之下。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们还被称为“左翼(或按照字面意思指左手)民族”,也就是准噶尔(Jungar),西方人因此称他们“准噶尔人(Dzungars)”。尽管这个名称后来只限于指称处于统治地位的绰罗斯部,但它可能一开始是适用于四部的,这一点得到了乾隆的证实。我们还知道,绰罗斯部、杜尔伯特部和辉特部的首领们同属于一个家族。土尔扈特(名称来源于蒙古词“torghaq”,复数写作“torgha’ut”,意思是“警卫,哨兵”)人,他们服从于至今仍然自诩为古克烈王后
(本章未完,请翻页)
裔的一个王朝。而和硕特部的统治家族则声称他们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哈撒儿的后裔。联盟中处于统治地位的是绰罗斯部(也就是厄鲁特部),西方作家们写作“Eleuthes”,由于词源的错误,这个词有时也被用来指整个四部卫拉特人,但含有贬低的意味。
这时候,西蒙古人不仅在政治上动荡(仍然有待讨论),而且在知识领域里也有新的变革。1**8年前后,咱雅班第达进行改革,完善了西蒙古人使用的古代回蒙字母,为了便于蒙古语音的转写,他借助区分符号引进了七个新的字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