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亚洲东北部的一大片地区,生活着通古斯人。他们占据着中国东北(这里有满族、达斡尔族、朝鲜族、玛尼基尔族、比拉尔族以及金人),俄罗斯沿海地区(奥罗奇人的聚居地),叶尼塞河中游东岸,西伯利亚地区的中通古斯卡河流域和下通古斯卡河流域(聚居着叶尼塞人和恰波吉尔人),奥罗楚恩人居住的维季姆地区(位于勒拿河与石勒喀河之间),鄂霍次克海周边的地区(从黑龙江到堪察加半岛附近,这里生活着基列人、萨马吉尔人、奥尔恰人、涅格达人、拉列基尔人、伊卡基尔人、拉穆特人、乌楚尔人,还有其他一些人群)。长期以来,人们都相信这些民族曾在古代远东地区的历史上发挥过作用,然而事实正好相反,从中世纪初期直到12世纪之前,他们都没什么作为,唯一的例外是有一个通古斯部落在7世纪末建立了渤海国。渤海国一直持续到了926年,它的疆域包括整个中国东北和高丽的最北端,构成渤海国的一部分人群是高丽移民,他们将文化传给了这些靺鞨族通古斯人。渤海国代表着通古斯人所建立的第一个文明的政治实体,都城设在忽汗城,位于松花江支流牡
丹江畔的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市)以南。前面提到过,926年时,渤海国被契丹(蒙古人中的一支)征服者阿保机所灭。
通古斯人第一次进入主流历史,是因为女真人的崛起,通古斯女真各部居住在乌苏里江流域的山林中,这片山林穿过了后来的“满洲”东北部,直达俄罗斯沿海地区。12世纪最初的几年里,这些女真人在一位精力充沛的将领完颜阿骨打(1113年-1123年在位)的带领下,征服了契丹境内的满洲、察哈尔和华北地区(1122年),又从宋朝手里夺取了长江以北几乎所有的省份,建立起通古斯人的第一个帝国,也就是金国。金国的都城之一是北京,存在的时间是1122年至1234年,最后被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人灭掉。中国的史料里记载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了女真人的勇武,最后一批女真人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顽强地与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子窝阔台争夺着每一寸土地,正因为如此,他们最终的失败被推迟了将近25年。而蒙古将军们则往往对女真人的这种绝望的英雄主义和忠诚充满了钦佩。
元朝灭亡之后,女真人(不久后他们将被称作“满族人”)在明朝初期时的聚集地还处
于松花江和日本海之间,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承认了明朝的宗主权。这时的女真人也像他们11世纪时的祖先一样,生活在森林里,靠渔猎为生,与主流文化隔绝。1599年,这群女真人中出了一位杰出的首领努尔哈赤,他重新统一了七个女真部落,并于1606年建立起极具历史意义的满族人的王国。皇室家族的第一个大本营是牡丹江河源处的鄂多哩(吉林敦化县内古城),位于后来的宁古塔附近;但在此之前,努尔哈赤早已居住在更靠南的沈阳东北方向的长春,这里有努尔哈赤四代祖先的墓地。直到当时,满族各部使用的仍然是源于表意汉字的古代女真文,他们把这种文字的形成归功于12世纪的金国,不过这种古汉字式的女真文字还不足以完全表达通古斯的音素。大约在1599年时,努尔哈赤统治下的满族人对源于古回鹘字的蒙古字母做了一些改进,然后使用这种字母。
万历皇帝(1573年-1620年在位)统治时期,明朝逐渐衰落,努尔哈赤发现了这一点,他于1616年正式称汗。接着,努尔哈赤开始了一系列入侵中原的活动:1621年至1622年,夺取了边境重镇盛京,并于1625年把这里定为都城;1622年,占领辽阳;1624年,接受蒙古科尔沁部(游牧于兴安岭以东和松花江拐弯处以西的地区)的归顺。1626年9月30日,努尔哈赤去世时,后金在他的治理下已经成为一个有着良好的军事组织的稳固的国家。
努尔哈赤的儿子皇太极(1627年-1**3年在位)①继续了父亲的事业。
(本章未完,请翻页)
就在满族人逐步实现统一时,蒙古人却在破坏内部尚存的统一。察哈尔汗林丹(1604年-1634年在位)成为东蒙古人的大汗,他试图保持对其他部落的宗主权,遭到鄂尔多斯部和土默特部的反抗,他希望树立霸主地位的愿望落空。在喀喇沁和阿巴噶两部的援助下,鄂尔多斯部首领额璘臣济农家族于1627年打败林丹汗。虽然都是蒙古人,鄂尔多斯部和土默特部却不愿意服从于同族的察哈尔汗,转而投奔满族君主皇太极。满族人攻打林丹汗,他被迫逃往西藏,最终于1634年在西藏去世。后来,察哈尔部也归顺于皇太极,皇太极允许林丹家族继续做察哈尔部的首领。担任首领的是林丹的儿子额尔克洪果尔(Erke-khongor),他于1635年成为皇太极的封臣。同年,鄂尔多斯部首领额璘臣济农向皇太极归顺,得到了皇太极的接纳。1**9年,鄂尔多斯部被重编成六旗,每一旗的领主都由成吉思汗的后裔、衮必里克墨尔根济农家族的宗王担任。至此,整个内蒙古都被圈入了满族帝国的疆域之内。察哈尔、土默特
和鄂尔多斯的众可汗们发誓效忠于满族王朝,忠诚的纽带将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一直持续到1912年清朝灭亡。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明朝的灭亡并不是满族人进攻造成的,它是自取灭亡的。明朝的崇祯皇帝(1628年-1**4年在位)充其量不过是一个文人学者。胆大的冒险者李自成自1**0年起相继占领了河南和山西,当他于1**4年4月3日占领北京时,倒霉的崇祯皇帝因为不愿意落到李自成的手里而上吊自尽。当时明朝的军队还剩下一支,由吴三桂率领,正在山海关地区与清军作战。吴三桂把惩罚李自成当成了首要的任务,于是跟满族人达成协议,在清军的支持下突袭京城。吴三桂在永平打了一场胜仗,成功地把这位篡位者赶出了北京。接着,他对清军的辅助表示感谢,并客气地催他们撤退。但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满族人一旦进入了北京城,行事俨然就是主人,根本没打算退回去。1**3年9月21日,皇太极去世,他们拥立他6岁的儿子福临做了皇帝(顺治皇帝)。木已成舟,被他们愚弄了的吴三桂无可避免地成了他们的同伙,得到了陕西境内的一块属地,后来又被赐予了一个包括四川和云南在内的范围较大的领地,但这里远离中原。顺便说一下,1**4年时,唯一能够抵抗清军入侵的军事力量正是李自成,然而他却被吴三桂除掉了。
因此,满族人入主华北靠的并不是武力征服,而是计谋。接下来,他们要征服南方,花费的时间会比较长,但比起蒙古人对南宋的征服来,时间要短得多,因为蒙古人的入侵遇到南宋持续了近半个世纪的抵抗(1234年-1279年)。当时有一位明朝的皇子(朱由崧)在南京称帝,1**5年清军攻占南京,他投水自尽。明朝另外的三位皇子:浙江杭州的鲁王、福建福州的唐王和广州的桂王,分别组织力量竭力抵抗清军。但是他们之间并不团结,这倒是为入侵者创造了有利条件。1**6年,清军战胜了鲁王和唐王,攻克了浙江和福建。永历帝(即桂王朱由榔,年号“永历”)在广西桂林安居下来,他的随从们大部分是基督徒,他们打了漂亮的一仗。1**7年至1**8年,清军第一次进攻桂林,被桂王的将军、勇敢的瞿式耜(他也是一个***徒)击退。但是,这一小支忠义的军队,最终还是被汉人支持的清军消灭了,广州失守,落入了满族人手里,而明朝最后一批统治者们则于1651年逃往云南。
至此,满族人已经成功入主中原,他们也像之前的蒙古人一样,使自己适应中原的环境,他们甚至做得更彻底。他们的领袖,也都先后以真正的传统的汉人“天子”的身份行事。他们是:顺治(1**4年-1661年在位);顺治去世后他年幼的儿子康熙继位,1661年至1669年由辅助大臣们辅政,而康熙本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人则从1669年才开始亲政,掌权直到1722年;继康熙之位的雍正(1723年-1735年在位);雍正的儿子乾隆(1736年-1795年在位)等。这几位清朝的皇帝无疑比忽必烈和他的子孙们更充分地适应了这一角色。13世纪至14世纪时,入主中原的成吉思汗家族的皇帝们,即便在成为“天子”之后仍然是蒙古大汗,他们继承了中国的19个朝代,也继承了成吉思汗的汗国,他们的堂兄弟察合台家族、旭烈兀家族和术赤家族统治下的突厥斯坦、波斯和俄罗斯的蒙古汗国,仍然要奉他们为宗主。相比之下,满族人的故地在东北,这里当时还只是一片贫瘠的森林和林中的空旷地带,除此之外别无他处,所以他们能够把精力都放在治理中原的帝国上,这就是他们在精神方面比忽必烈家族对本民族的保留更少,从而汉化得更加彻底的原因。事实上,满族人从来没有像忽必烈的后裔那样被赶出中原,他们只是被同化了。1912年,当清王朝被汉人推翻时,原来的满族征服者们已经因为长期的同化而融入了汉人主体之中,虽然大清帝国的法令试图使他们的种族保持纯粹性,但是,被同化的不仅有在中原的满族人,即便是在他们发源地的东北,满族人也发生了汉化。在他们的故地,所有的通古斯人都已被来自河北或山西的居民同化或淘汰,因而这一地区已完全属于中国人。通古斯人的领地只是从黑龙江开始的。这种融合的结果是,移民们砍光了满洲里的森林,在沈阳到哈尔滨,再到海龙府(位于辽宁东北部)种上了稻子和大豆。
①原文中写作“阿巴海(Abakhai,1626年-1**3年在位)”,这个名称过去曾为西方学者使用,有误,皇太极的真实名字有争议,所以这里仍然沿用广为人知的称号“皇太极”。努尔哈赤的儿子只有叫“阿巴泰”的,被封为贝勒,另有一位大妃也就是多尔衮的母亲叫作“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