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喀什噶里亚的和卓们(1/5)

和卓这个称呼,就像在河中和喀什噶里亚所理解的同类术语的含义一样,指的是那些声称自己是虔诚的***,是先知****或阿拉伯前四位哈里发的后裔。这样的家族在布哈拉和喀什噶尔地区有很多。从《拉失德史》中,我们可以了解到这些圣洁的人对赛德汗(1514年-1533年在位)产生了多么强烈的影响。赛德汗本人对***教极其虔诚,以至于他甚至想做一个托钵僧,被及时从撒马尔罕赶到喀什噶尔的和卓马黑麻·玉素甫(Mu

(本章未完,请翻页)

5喀什噶里亚的和卓们(2/5)

hammad Yusuf)阻止才作罢。玉素甫劝他说,生活在世俗的世界,同样可以得到救赎。赛德汗迎接另一位和卓哈司剌·马黑杜米·奴烈(Hazrat Makhdumi Nura)时同样满怀着尊敬,这位和卓是有名的奇迹创造者兼教师。《拉失德史》里提到了这位和卓,1530年前后,他是喀什噶里亚的传道者,1536年离开驻地前往印度。1533年,根据当地的传统,一位杰出的和卓从撒马尔罕来到喀什噶尔,参加赛

(本章未完,请翻页)

5喀什噶里亚的和卓们(3/5)

德汗与乌兹别克人之间的谈判,“他住在喀什噶尔,有两位妻子,一位来自撒马尔罕,另一位是喀什噶尔人,他有两个儿子”。他的两个儿子把他们之间的仇恨传给了下一代,导致喀什噶里亚被白山派与黑山派①两派分裂。其中,白山派统治着喀什噶尔,而黑山派则管辖着叶尔羌。

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分裂,从16世纪末起,直至1675年,喀什噶里亚的政权实际上掌握在割据的双方(不仅有个人的敌对,还存在着宗教分歧)手里。白

(本章未完,请翻页)

5喀什噶里亚的和卓们(4/5)

山派寻求伊**区的吉尔吉斯-哈萨克人的支持,黑山派则寻求天山以南的喀喇吉尔吉斯人的帮助。察合台家族的世俗汗国逐渐被这两派“***教士”控制,直到1678年前后,喀什噶尔的末代可汗伊斯玛仪对他们采取打击行动。伊斯玛仪赶走了白山派领袖哈司剌·阿巴克和卓,阿巴克向准噶尔人(或称“西蒙古人”)求援,准噶尔人随后攻入喀什噶尔,抓住了伊斯玛仪,让阿巴克取代了他的位置。在准噶尔人的帮助下,阿巴克成功战胜了老

(本章未完,请翻页)

5喀什噶里亚的和卓们(5/5)

对手、叶尔羌的黑山派,并把叶尔羌变成他的都城。至此,喀什噶里亚重新归于统一,但这种统一是以“***的神权统治”为前提的,而且还处在准噶尔人建立的新蒙古帝国的保护之下。

①白山派(Aqtaghlik)与黑山派(Qarataghlik)都是***教苏非派在中国新疆的派别,两派为了争夺势力范围,争战不断,直到清朝乾隆年间大小和卓之乱被平息,两派的区别才逐渐消失。

蒙古境内最后一批帝国15世纪至18世纪

(本章完)

万本小说 永久免费读
页面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安装客户端,打开应用即可阅读完整内容,内容不精彩算我输!
点击下载永久免费看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