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先台吉的儿子阿马桑赤台吉(Amasanji-taiji)率领卫拉特人入侵,这是羽奴思自恢复对阿克苏的统治之后,所面临的唯一一次严重的威胁。卫拉特人在伊犁河(即《拉失德史》里所说的“亦剌河”)附近攻击羽奴思,并打败了他,迫使他撤退到突厥斯坦临近的城镇。然而,卫拉特人的行动却表明他们这次的进攻只不过是一次游牧民的突袭而已,完全没有政治结果。他们刚走,羽奴思又从锡尔河回到了伊犁。为了迎合那些希望可汗表现得像真正的成吉思汗后裔的蒙兀儿斯坦各部的要求,他只能这样做,从半定居地回到游牧地,忘掉他对都市生活的体验和设拉子文化,像他们的祖辈们那样,在帐篷里生活。与此同时,从属于蒙兀儿斯坦的城市喀什噶尔与叶尔羌先后由杜格拉特家族埃米尔赛义德·阿里的两个儿子米儿咱·桑尼斯(Saniz-mirza,1458年-14**年在位)和马黑麻·海答儿一世(Muhammad HaidarⅠ,1465年-1480年在位)统治。《拉失德史》认为桑尼斯是一个性格暴躁,同时又宽宏大量的人,他对喀什噶尔的管理非常有效,以致后来人们提到他的统治时期时,就会想到黄金时代。继桑尼斯之后,统治喀什噶尔与叶尔羌的是海答儿,他一开始附庸于羽奴思汗,从而维持了领地的和平。但是,这种和平在自行破灭之前,桑尼斯的儿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
海答儿的侄子阿布巴乞儿(Abu Baker)就已经迫不及待地打破了和平。他先是占领了叶尔羌,接着又从那些与杜格拉特家族有关系的宗王们手里夺取了于阗。从那时起,他俨然就是一位独立的君主,行事不受约束。为了对付这个造反的侄子,海答儿向羽奴思求援,但有了援军,却依然两次在叶尔羌城下被阿布巴乞儿打败(1479年-1480年),还被阿布巴乞儿趁胜夺取了喀什噶尔。1480年,海答儿被迫逃往阿克苏,投奔羽奴思汗。
尽管在喀什葛里亚本土发生的杜格拉特埃米尔们之间的这些纷争中,羽奴思汗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在其统治末期,他却在中国和河中都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据《明史》讲述,1473年,吐鲁番有一位名叫阿力的苏丹从隶属于明朝的契丹王朝手里夺取了戈壁滩上的哈密绿洲。明朝派出一支军队前往吐鲁番,追击入侵者,被他们跑掉了,然而追兵刚返回,入侵者又趁机占领了哈密。1476年,这位阿力(或称哈力)派使者带着贡赋前往北京。如果《明史》的编年是准确的,那么阿力的统治时期跟羽奴思汗的统治时期是一样的①。
羽奴思汗有可能抓住了帖木儿王朝衰落的机会,扮演着调停人的角色,干涉河中事务。帖木儿王朝的两位宗王,卜撒因的儿子、撒马尔罕王阿黑麻(Ahmed)与费尔干纳王乌马儿·沙黑(‘Umar-shaikh),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为了争夺塔什干,展开了竞争,却始终没有分出胜负,反而耗尽了他们全部的力量,乌马儿·沙黑占领了塔什干。由于费尔干纳国是羽奴思的属国,所以他不得不多次出面对付阿黑麻,保护乌马儿·沙黑。最后,得益于仲裁人和公正的调停人的身份,羽奴思在征得被调解的双方的同意之后,于1484年得到了兄弟俩争夺的塔什干城和赛拉木城。后来,羽奴思定居塔什干,直到14**年去世。
羽奴思汗住在古城塔什干,这里地处人口稠密的河中地区的门户,地理位置相当重要,羽奴思汗终于实现了他毕生的梦想。青年时代过着流亡生活的羽奴思,曾在设拉子待过,那时他已经体会到了波斯文明的乐趣。这位有文化教养的成吉思汗的后裔一直怀念那段时光,梦想着过上往日的定居生活。但出于身为“蒙古人”的责任意识,多年来他始终强迫自己像游牧民一样住在天山山麓的伊犁河流域与裕勒都斯河流域。但他所做的这一切,都只是在履行一个王的职责。《拉失德史》基于纳赛尔丁·乌拜达拉赫(Nasir ad-Din ‘Ubaidallah)告诉马黑麻·海答儿(Muhammad Haidar)的他个人对羽奴思的印象,描述了羽奴思,着重强调了这位拜访者所感到的惊奇:“我以为会看到一个蒙古人,然而我看到的却是一个满脸胡须的波斯式的男人,他举止优雅,言谈得体,这在波斯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中都是极少见的。”这样一个向往定居的文明国王,在成为塔什干的统治者之后(那时候他已经年近六旬),马上就决定住在那里。他这种希望按照塔吉克人的方式过上定居生活的想法,让一些追随他的游牧民感到惊恐,他
们疏远了羽奴思,迫不及待地返回到他们热爱的裕勒都斯河流域和畏兀儿斯坦草原上。他们带走了羽奴思的次子阿黑麻,阿黑麻似乎也跟这些游牧民一样喜欢自由生活的滋味②。羽奴思汗没有追捕他们,因为让阿黑麻留在这些游牧民中间,能够确保他们对他自己的忠诚。
阿黑麻在他父亲羽奴思汗去世(14**年)后,继续统治着蒙兀儿斯坦(即伊犁、裕勒都斯河流域以及吐鲁番地区),直到1503年去世。阿黑麻在他的草原上忙得不亦乐乎,一方面,他成功反击了卫拉特人;另一方面,他跟吉尔吉斯-哈萨克人作战。《拉失德史》说,卫拉特人给他取了个绰号“阿剌札(Alasha)”,意思是“嗜杀者”。1499年前后,他从杜格拉特部埃米尔阿巴扎乞儿手里夺取了喀什噶尔与英吉沙(Yangi-Hissar)。这位精力充沛的成吉思汗后裔,在国内开展了一系列的讨伐行动,处决了一些人,成功制服了那些反叛部落的首领们。
《明史》中也有关于阿黑麻在哈密绿洲的事迹的记载,在汉语中的说法是“吐鲁番的速檀阿黑麻”。1482年,契丹王朝的一位后裔、罕
(本章未完,请翻页)
慎王子得到了明朝的支持,重新征服哈密,从察合台汗国手里夺取了这片绿洲。1488年,阿黑麻伏击并杀死了罕慎,占领了哈密。第二年,哈密又被罕慎的部下夺了回去。1493年,阿黑麻俘获哈密君主和明朝派驻的官员,把他们监禁了起来。针对这件事,大明朝廷采取了报复措施,封锁了哈密边境,禁止吐鲁番的商旅进入中原,凡是从畏兀儿地区进入甘肃境内的商人,全都被赶了出去。《明史》中记载,明朝的报复措施在畏兀儿地区和察合台汗国内引起了民众对阿黑麻的极度不满,迫使他把哈密交给了地**权,也就是说,哈密重新处在明朝的影响之下。
①《明史》中的阿力是阿黑麻的父亲,也是前任可汗。但据《拉失德史》记载,阿黑麻的父亲是羽奴思,他继承了羽奴思在畏兀儿斯坦的统治地位。可见,《明史》和《拉失德史》似乎把不同名字的人认定为同一个人了。
②据《拉失德史》(米儿咱·马黑麻·海答儿著,新疆社会科学民族研究所译,王治来校注,***民出版社1983年6月版)第二编第二章记载,羽奴思汗即位之初,蒙兀儿人表面上是***却并不虔诚,他们极其厌恶过着定居生活的城镇和农村,常被当作奴隶买卖。羽奴思认为,只有过定居生活才能让蒙兀儿人成为真正的***。那些不愿意前往达失干(塔什干)的蒙兀儿人劫持了他的幼子速檀·阿黑麻,继续待在蒙兀儿斯坦。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