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克里米亚、阿斯特拉罕和喀山的汗国(1/5)

克里米亚汗国约成立于1430年,创建者是拔都的弟弟秃花帖木儿的后裔哈吉·格来。他在位期间(直到1466年)发行的第一批钱币,始于1441年至1442年。他建立的克里米亚汗国,疆域东起顿河下游,西达第聂伯河下游,北延至耶列兹城与坦波夫。1454年,哈吉·格来定都巴赫奇萨赖(Bakhchisarai,位于克里米亚河南岸,原奇尔克耶城)。哈吉建立的格来王朝持续存在了很长时间,直到1771年沙俄入侵,最终于1783年被俄国吞并。格来一家都是虔诚的***,克里米亚汗国因此带有浓厚的***教特征。不过,在经历了最初的冲突之后,哈吉·格来意识到了从喀法(Caffa)的热那亚***中能够获得可观的财政收益,因此直到1466年去世之前,他一直跟***保持着友好的关系。哈吉去世后,他的儿子们为了争夺王位发生了冲突。一开始,次子努儿道剌特成功夺位(1466年-1469年以及1475年-1477年在位),但是,最后获胜的是他的第六个儿子明里·格来(1469年-1475年和1478年-1515年在位)。1468年,为了感谢喀法的热那亚人帮助他抓住努儿道剌特,明里·格来前去访问。与此同时,土耳其苏丹****二世派哥杜克·阿赫麦德帕夏(G?duk Ahmed-pasha)率领一支骑兵队,前去夺取喀法。1475年***日至6日,哥杜克占领了喀法城。由于热那亚人的再三挽留,明里·格来逗留在喀法,结

果与当地人一起被困,被奥斯曼帝国的军队逮了个正着,沦为阶下囚。不过,两年之后,明里·格来成为苏丹的属臣,被送回克里米亚。奥斯曼人直接管理克里米亚南岸,并派一位帕夏常驻喀法,自***·格来二世(1584年-1588年在位)即位起,开始以土耳其苏丹的名字诵读胡特巴,但钱币上仍然铸着格来王朝可汗们的名字。150

(本章未完,请翻页)

2克里米亚、阿斯特拉罕和喀山的汗国(2/5)

2年,明里·格来给了金帐汗国最后一击。

金帐汗国分裂后,第二个汗国即喀山汗国形成。1423年至1459年,金帐汗库楚姆在位期间,喀山的乌鲁·****(秃花帖木儿的后裔)觊觎王位,于1445年在喀山建立了一个独立的汗国。这个一直延续到1552年的新汗国,疆域大致相当于伏尔加河中游以及卡马河流域的原保加尔王国。这里的居民基本上都是说突厥语的切列米斯人和巴什基尔人,说芬兰-乌戈尔语的摩尔多维亚人,还有楚瓦什人。1446年,倒霉的乌鲁·****被他自己的儿子马赫穆提克暗杀。马赫穆提克自1446年弑父篡位后,直至14**年在位期间,终于完成了这个新汗国的创建。马赫穆提克的兄弟卡西姆(Qasim,卒于1469年)逃到了莫斯科大公国,于1452

年前后在位于奥卡河畔的卡西莫夫城

(Kasimov)建立了一个小汗国,由于这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城市是莫斯科公国划给他的,因此,卡西莫夫小汗国从一开始就是莫斯科大公国的附庸,受到莫斯科大公们的强硬宗主权的约束,还成了他们干涉喀山事务的工具。卡西姆本人也参与了莫斯科大公国反对喀山汗国的战争。

从瓦解了的金帐汗国独立出来的第三个汗国,约建立于1466年,创立者是金帐汗库楚姆的孙子(这位宗王也叫“卡西姆”)。虽然阿斯特拉罕(Astrakhan)城继承了原萨莱城在商业方面的一些重要作用,但是,阿斯特拉罕汗国三面环水,东面是伏尔加河下游,西部位于顿河下游,南边有库班河和捷列克河,进出有限,所以它在历史上所发挥的作用并不大。它还被克里米亚的可汗和诺盖(乌拉尔河地区)的可汗分裂,他们轮番上阵,强迫阿斯特拉罕汗国接受他们所推选的可汗。

俄罗斯南部和东部的所有蒙古汗国的人都被称作蒙古人(古代史书中曾把他们称作“鞑靼人”,这种称呼并不恰当)。然而,尽管这些王朝

(本章未完,请翻页)

2克里米亚、阿斯特拉罕和喀山的汗国(3/5)

的确有着与成吉思汗一样的纯正蒙古血统,但在钦察草原上,活动的主体仍然是***,而担任首领的蒙古人向来都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人数很少,而且他们已经完全突厥化。如果不是考虑到它们都具有蒙古式的组织架构,那么克里米亚汗国、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恐怕都跟突厥斯坦的吉尔吉斯部落一样,不过是信奉***教的突厥汗国而已。

这三个汗国的历史,是一部反入侵史,抵抗罗斯人入侵。第一个遭到入侵的就是喀山汗国。不过,马赫穆提克的儿子易卜拉欣继承喀山汗位后,为反对罗斯人入侵开了一个好头,他甚至在1468年征服了维阿德嘉(Viatka),但不久就被迫与罗斯人讲和,还不得不交还了俘虏。易卜拉欣的两个儿子伊尔哈姆(Ilham)和****·阿明(Muhammad Amin)为争夺王位继承权起了争执。伊尔哈姆获胜,阿明向罗斯人求援。罗斯人派出一支军队护送他回到喀山汗国,并帮助他登上王位,取代了他哥哥的位置(1487年)。但是,1505年,阿明反叛莫斯科公国,第二年又打败了莫斯科公国的一支军队。

阿明去世后,喀山汗国后继无人,乌鲁·****在喀山建立的这个王朝从1518年起不复存在。这时候,罗斯人支持的派系与克里米亚人的势力之间展开了对王位的争夺。莫斯科大公瓦西里·伊凡洛维奇(巴西尔三世,1505年-1533年在位)扶植阿斯特拉罕家族幼支的一位王公沙赫·阿里登上卡西莫夫汗国的王位,阿里自1516年起实施统治,但一直受到伊凡洛维奇的监督。明里·格来的儿子****·格来继承克里米亚的汗位(1515年-1523年在位)之后,也开始行动。1521年,****·格来赶走了受罗斯人庇护的原喀山汗,转而将自己的兄弟沙希布·格来扶上了王位。事实上,****·格来与沙希布·格来联合两部的力量后,突袭莫斯科公国,在奥卡

(本章未完,请翻页)

2克里米亚、阿斯特拉罕和喀山的汗国(4/5)

河畔赶走了罗斯人的一支军队,进抵莫斯科城郊(1521年)。这里是莫斯科公国的都城,他们不敢发动进攻,在迫使罗斯人的指挥官承诺缴纳岁贡后,就带着大批俘虏返回,在喀法市场上把这些俘虏当奴隶卖掉。1523年,****·格来再次入侵莫斯科公国,但在奥卡河畔,他们被装备了大炮的莫斯科公**队阻挡了前进的步伐。

****·格来几乎还没来得及享受他的胜利,就在1523年遭到诺盖汗马麦袭击,被暗杀,马麦残酷地蹂躏了克里米亚。1524年,****·格来的兄弟沙希布·格来(Sahib Girei)留下儿子沙法·格来,让他统治喀山,然后自己返回了克里米亚。1530年,莫斯科公国赶走了沙法·格来,把沙赫·阿里的兄弟札尼·阿里(Jan ‘Ali)推上了汗位。成为克里米亚汗之后,沙希布·格来又做了新的尝试,结果引起了喀山的“国民”起义爆发。在起义过程中,札尼·阿里去世,沙法·格来于1***年在他的父亲沙希布的支持下复位。1546年,莫斯科公国又把受到他们保护的沙赫·阿里送回喀山。然而,罗斯人刚一走,沙法·格来就再次卷土重来,把喀山王位抓在自己手里,直到1549年意外去世。他去世后,罗斯人废黜了他的儿子奥特米什,再次扶持沙赫·阿里登上汗位。

一次新的“国民”运动推翻了沙赫·阿里的统治,而且还召来了诺盖汗国的一位宗王,即阿斯特拉罕家族的雅迪亚尔(Yadiyar)。莫斯科公国沙皇、可怕的伊凡四世(1533年-1584年在位)决定终结喀山的独立。于是,1552年6月,他带着几门威力巨大的大炮围攻喀山城,并于10月2日克城,屠杀大批男性居民,奴役妇女和儿童,推倒清真寺,最终吞并了喀山汗国的领土①。

喀山汗国被沙皇俄国消灭,标志着俄罗斯人与蒙古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转折。紧接着,俄国人征服了阿斯特拉罕汗国。1

(本章未完,请翻页)

2克里米亚、阿斯特拉罕和喀山的汗国(5/5)

554年,可怕的伊凡派遣一支三万人的军队前往阿斯特拉罕,迫使统治家族(库楚姆家族)中的成吉思汗后裔德维什(Dervish)变成了属臣。第二年,德维什反叛,赶走俄国派驻的代表(或称外交代表)曼苏罗夫。1556年春,俄**队再次出现,赶走了德维什,吞并阿斯特拉罕。

成吉思汗后裔建立的最后一个汗国克里米亚汗国,在格来王朝统治时期,由于接受了奥斯曼人的宗主权,受到苏丹政府的舰队和军队的保护,因此得以幸存两百多年。而且,虽然彼得大帝根据《卡尔洛维茨条约》占领了亚速海,但在1711年,不得不签订《普鲁特条约》,把亚速海归还给克里米亚汗国。1736年,俄国人再次占领亚速海,甚至占领了巴赫奇萨莱(Bakhchisarai),但1739年又由于《贝尔格莱德条约》的签订,而再次归还了被他们占领的地区。1774年,通过签订《库丘克-凯纳尔吉条约》,俄国人迫使苏丹政府承认了克里米亚汗国的“独立”。不久,俄国代理人推翻了道列特·格来三世(DauletGirei Ⅲ),扶植他的堂兄弟沙辛·格来(Shahin Girei),接着沙辛·格来成了沙俄叶卡捷琳娜二世的附庸(1777年)。不久,克里米亚贵族起义反对沙辛,沙辛向俄国人求援。波将金率七万大军抵达克里米亚,于1783年吞并了克里米亚汗国。倒霉的沙辛被赶走,越过了奥斯曼帝国的边境。***为了报复他,把他送到罗德斯岛砍了头。随着沙辛的死去,成吉思汗的后裔建立的最后一个汗国在欧洲灭亡了,这时候,正值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夕。

①康熙曾炮轰噶尔丹汗率领的准噶尔人,俄国也像中国一样,用大炮平定了最后一批蒙古反对派的势力。游牧民古老的战术优势(善于骑射,以骑兵为主的灵活性)在这种人工创造的优势面前屈服,大炮的使用使定居文明一下子具备了极大优势。

昔班家族的努力

(本章完)

万本小说 永久免费读
页面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安装客户端,打开应用即可阅读完整内容,内容不精彩算我输!
点击下载永久免费看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