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以圣战的名义远征印度(1/5)

察合台可汗们历来有远征印度、进行抢掠的传统。印度西北部的旁遮普和多阿布(隶属于德里苏丹国),向来被成吉思汗一系的各宗王们看作是猎取之地。从1292年到1327年,蒙古骑兵从来没有停止过对拉合尔与木尔坦的周期性突袭,他们扫除面前的一切障碍,疾驰来到他们每次都试图封锁的德里的门户。他们的入侵通常只持续短短几个月就会撤退,首先因为抢劫几乎是他们唯一的目的;其次,德里苏丹国对于察合台汗国的蒙古人来说,终究是一个实力强大的国家。德里苏丹国的统治机构是突厥式的,或者说是突厥-阿富汗式的,在宗教上信奉***教。而且,统治这个国家的是阿拉丁·卡尔吉(‘Ala ad-Din Khilji,1296年-1316年在位)和****·伊本·图格鲁克(Muhammad ibn-Tughlugh,1325年-1351年在位)这样强有力的君主。因此,德里苏丹国总是可以通过金钱收买,或者武力阻止这些穿过阿富汗关口前来袭击德里的蒙古军队。

受到这种惯例的启发,帖木儿也开始远征印度,不过他的目的其实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战争,从印度这个当时世界上最富有的国家之一抢劫到大量财富。不过,他有个习惯,每次都要为自己的军事行动寻找宗教借口。而德里的突厥苏丹国从本质上来讲,的确是***的,它的几位统治者都通过采取系统性的宗教迫害的手段,迫使大量信仰印度教的臣民集体改信***教。但是,帖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9以圣战的名义远征印度(2/5)

儿认为,他们对异教过于宽容。《帖木儿武功记》坚持认为,帖木儿出征印度,目的只是征讨***教的敌人。“《***》强调,一个人能得到的最高荣誉,就是他亲自与***教的敌人交战。这就是伟大的帖木儿总是关心消灭异教徒的原因,他既是出于对荣誉的热爱(为了做好事),同样也是为了建立战功。”

在这些虔诚的声明之下,是帖木儿对印度***势的了如指掌。1335年时,德里苏丹国的疆域几乎包括整个印度,然而不久后它却迅速走向了衰落,紧接着是领土的分崩离析。许多大省区的统治者纷纷脱离苏丹的统治,建立起独立自治的***国家。于是,德里苏丹国失去了德干高原,这里形成了巴曼尼(Bahmanid)小苏丹国(1347年),孟加拉(1358年-1359年),奥德(Oudh)或乔恩普尔(Jaunpur)王国(1394年),最后还有古吉拉特(Gujarat,1396年)。这些地区分裂的***王国削弱了德里苏丹国的势力,它的领地只剩下旁遮普和多阿布,甚至连旁遮普都不保,它因为盐山的霍哈尔(Khokhar)部叛乱而陷入了动荡。此外,当时德里的苏丹马哈茂德·沙赫二世(Mahmud Shah Ⅱ,1392年-1412年在位)是一个软弱的统治者,被他的权臣马鲁·伊克巴尔(Mallu Iqbal)掌控。

德里苏丹国因为地方王公们的割据,而失去了一些最富有的省份,所以,远征印度的帖木儿所面对

(本章未完,请翻页)

9以圣战的名义远征印度(3/5)

的不过是一个衰落中的苏丹国罢了。1398年初,帖木儿派他的孙子皮儿·马黑麻(Pir Muhammad)率领前锋部队先行。皮儿·马黑麻渡过印度河,围攻木尔坦,历经六个月终于攻克。1398年9月24日,帖木儿亲自率领主力部队渡过印度河,他下令(听任)他的部下洗劫了木尔坦东北的塔兰巴(Talamba)城,随后与皮尔·马黑麻的军队会师。在萨特累季(Sutlej)河畔,他打败了霍哈尔人的首领贾斯拉特(Jafrat),然后从木尔坦出发,走北纬30度稍偏南的直达通道,进军德里。途中经过巴哈特奈尔(Bhatnair)要塞,守将是拉其普特人(Rajput)的首领雷·杜尔·钱德(Ray Dul Chand)。帖木儿一举拿下了这座要塞,并摧毁了它;接着占领了锡尔苏提(Sirsuti);继而夺取德里东北部偏北七英里处的洛尼(Loni)堡,并于1398年12月10日在这里设立了他的总部。帖木儿认为,在决战之前,明智的做法是杀掉妨碍他行动的十万印度教囚徒。据《帖木儿言行录》(Malfuzat-i Timuri)记载,这一命令被不折不扣地执行。12月17日,在帕尼帕特(Panipat)和德里之间的亚穆纳河(Jumna)河畔,帖木儿与敌军(由德里苏丹马哈茂德·沙赫及他的权臣马鲁·伊克巴尔指挥)交战,他再次获胜。过去,印度的战象没能阻挡住马其顿人,这次它们也同样没能挡住帖

(本章未完,请翻页)

9以圣战的名义远征印度(4/5)

木儿的骑兵的攻势。“只见地上很快就遍布着与人头和尸体混在一起的象鼻。”苏丹逃到古吉拉特避难,而帖木儿则胜利进入了德里。他答应了***教士们的要求,不杀居民,但他的士兵们用暴力征收贡品,手段极其残暴,激起民愤,引起了居民们的反抗。他们的反抗反而更加激怒了帖木儿的士兵们,士兵们在城里烧杀掳掠。他们抢劫到的战利品数量极其巨大,因为在过去两百年的时间里,突厥-阿富汗苏丹们从印度王公们那里所抢夺的财富全都积聚在德里。他们肯定想不到,他们收集的那么多的金银珠宝,

最后却悉数落入了河中地区的人

手里。这些胜利者,按照一定比例对德里的居民们进行***,城里的四个角上堆起了几个人头构筑的塔。然而,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帖木儿仍然像过去一样赦免了那些有技术的工匠们,把他们送到了撒马尔罕去装修城市。

帖木儿在德里待了15天,郑重地登上了德里苏丹的宝座。为了增加欢乐气氛,他召集来120头战象(或礼仪用大象)。“这些驯服的大象低头屈膝跪在他面前,并齐声长鸣,就像在对他表忠一样。”这些大象排成长队,被送往撒马尔罕、赫拉特、设拉子与桃里寺等帖木儿帝国的各座城市。帖木儿在德里的大清真寺里表演着他的虔诚,这座清真寺以他的名称诵读呼图白(khutbah,***教宣教仪式)。总之,他俨然就是一个印度皇帝,但在德里,他的做法也跟在其他地方一样,把一切都破坏掉之后,没有任何新的建树

(本章未完,请翻页)

9以圣战的名义远征印度(5/5)

就离开了。1399年1月1日,他离开了已经被摧毁的德里。为了实现**誓言,他继续将米勒杰(Miraj)洗劫一空,推倒了墓碑,把信奉印度教的居民剥了皮。然后,他沿着西瓦利克山与旁遮普高地往正北前进,踏上了归途。

在奇纳布河(Chenab)上游,他俘虏了查谟(Jammu)王侯,迫使他放弃印度教,改信***教,还强迫他吃牛肉,以此取乐。途中,帖木儿接受了克什米尔的***国王西坎德尔沙(Sikander-shah)派人送来的文书,他在文书里表示愿意臣属于帖木儿。他没有进入克什米尔,直接返回了阿富汗。在离开印度之前,帖木儿曾指派一位印度-***君主担任木尔坦与旁遮普总督,这位就是十三年后成为德里苏丹的赛义德·希兹尔汗。

事实上,帖木儿一贯的处理方式造成了德里的印度-***帝国的基础动摇之后,当地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他摧毁了一切,却没有采取任何措施维护秩序就离开了。虽然他对外声称是来跟婆罗门作战的,然而他的打击对象正好就是印度的***教。这位爱好波斯文学与艺术,比较有文化修养的人,在接触到东方最优秀的一种文明时,却表现得像一位游牧部落的酋长,没有察觉到(或者说完全不了解)其文化价值之所在。他们只知道抢劫财物、屠戮、破坏。***教先驱们原本已经处在印度的边缘,这位奇怪的***教战士又在他们的背上戳了一刀。后来他对待罗马尼亚边境上的奥斯曼帝国的态度也是一样的。

(本章完)

万本小说 永久免费读
页面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安装客户端,打开应用即可阅读完整内容,内容不精彩算我输!
点击下载永久免费看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