帖木儿在河中地区的统治地位得到了保证,接着又被召唤到了原属东察合台汗国的领地(伊犁和裕勒都斯地区),再次发动战争。
这一地区刚爆发革命。我们前面已经了解了,蒙古的杜格拉特家族取得了对原东察合台汗国领地的统治权,这个家族以阿克苏为中心,几乎完全掌控了喀什噶尔。此外,在伊犁河流域的察合台特区(这里是察合台可汗们的总部)里,杜格拉特家族还拥有一大块地产。在经历了几年的混乱之后,1347年,杜格拉特部的埃米尔播鲁只还主动扶持察合台可汗秃忽鲁·帖木儿,把他重新推上了伊犁的王位。在秃忽鲁·帖木儿统治期间(1347年-1363年),播鲁只去世了,他年幼的儿子忽歹达(Khudaidad)继承了兀鲁思别乞一职(相当于宫廷内侍长)。这件事引起了觊觎这一职位的埃米尔哈马儿丁(播鲁只的弟弟)的不满,他向秃忽鲁·帖木儿提出过抗议,但无济于事。为了报复,哈马儿丁在秃忽鲁·帖木儿可汗去世后,杀死了他的儿子也里牙思火者(约1365年-1366年被胜利者帖木儿从河中地区赶回了伊犁)。哈马儿丁推翻了察合台王朝,自封可汗,从1366年到1392年,一直统治着蒙兀儿斯坦(即怛逻斯河流域、伊塞克湖、伊犁河、裕勒都斯河和玛纳斯河流域一带,他的控制范围可能还达到了阿尔蒂沙尔或喀什噶尔的大部分地区)。也里牙思火者的弟弟黑的儿火者在忽歹达的帮助下,从喀什噶尔逃到了帕米尔,躲过了哈马儿丁的报复。这个年轻人一直躲在帕米尔,等待黎明的到来。
帖木儿对哈马儿丁发起了一系列远征,尽管这些战斗远不如他远征波斯、德里和安卡拉有名,但或许更值得关注,因为这几次战斗都发生在作战条件更加艰难的地区,而且要对付的敌人也是非常难以捉摸的。帖木儿发动的这一系列远征,其实是防御性的,是打算保护河中地区免于遭
(本章未完,请翻页)
受游牧民的周期性入侵。帖木儿的军官们向着伊塞克湖以北的阿拉木图方向进行侦察,他们与敌人签订了和约(或者说停战协定)之后返回,但帖木儿拒绝接受和约。他离开塔什干,从赛里木湖(位于塔什干以北)进军被《拉失德史》里叫作“坦基(Tanki)”的地方。关于“坦基”,埃利亚斯和丹尼森·罗斯认为它是养吉城(Yangi),也就是怛逻斯,又叫奥李阿塔。他赶走了这里的游牧民,夺取了大量战利品。
1375年,帖木儿进行了第三次远征。他从赛里木湖出发,穿过位于楚河河源附近的怛逻斯和托克玛克地区。哈马儿丁用了游牧民惯用的伎俩,在帖木儿到来之前,他就已经逃之夭夭,撤到了名叫比耳哈古里安(Birkeh-i Gurian,或“Arshal Atar阿沙尔阿塔”,《帖木儿武功记》里的叫法)的地方。关于这个撤退点的位置,埃利亚斯和丹尼森·罗斯认为它是伊犁河上游附近、阿拉套以北一个山嘴边的奥塔尔。无论是哪种情况,这一地点似乎应该在伊塞克湖西北的山脉中。帖木儿的长子只罕杰儿在这里发动了突袭,被击溃的敌人逃往伊犁河方向。帖木儿蹂躏了属于原东察合台腹地的伊犁河流域的部分地区,后来,他可能继续前进,到了纳伦河上游的河谷。关于他在这一带的活动,《帖木儿武功记》里有记载,主要讲述了他在喀什噶尔西北的阿尔帕和雅吉河畔的活动。他抓住了哈马儿丁的女儿迪勒沙·阿迦(Dilshad Agha)公主,将她收作小妾。最后,帖木儿取道费尔干纳的讹迹邗(今吉尔吉斯斯坦乌兹根)和忽毡,回到撒马尔罕。
然而,哈马儿丁并没有被彻底打败。当帖木儿的军队返回河中时,哈马儿丁趁机进攻帖木儿统治下的费尔干纳省,洗劫了安集延城。哈马儿丁的举动激怒了帖木儿,他急忙赶到费尔干纳,把哈马儿丁赶出了讹迹邗和雅西(Yass
(本章未完,请翻页)
y)山区,并且对他穷追猛打,直追到纳伦河上游支流,位于南部的阿特巴希河河谷。
帖木儿在进入天山一带时,中了埋伏,哈马儿丁早就等在了那里。帖木儿凭着一身胆气,加上“他的长矛、军棍、剑以及套索”,才最终得以逃脱,后来他又返回来再次打跑了敌人。1375年或1376年,他的儿子只罕杰儿在撒马尔罕去世,帖木儿回到撒马尔罕城。
1376年至1377年两年的时间里,帖木儿第五次远征哈马儿丁。帖木儿在伊塞克湖以西的峡谷中进攻哈马儿丁,把他赶到了湖西的科奇卡尔(Kochkar)。据《帖木儿武功记》的记载,帖木儿甚至于1383年第六次派遣远征军,前往伊塞克湖抓捕哈马儿丁,但仍然没有被抓住他。
为了摆脱蒙兀儿斯坦的游牧民,帖木儿于13**年至1390年展开了决战。13**年他的军队在巴尔喀什湖(《帖木儿武功记》里写作“Atrek-Kul阿特里克库勒”)以南和以东的伊犁河,以及叶密立河地区与阿拉库勒(Ala-Kul,即阿拉湖)周围来回往返。这些地区当时是蒙兀儿斯坦的中心地带,后来分别成了俄国的谢米列契耶省和中国的塔尔巴哈台保护区。这些草原具有历史性的意义,察合台汗和窝阔台汗曾在草原上的固尔扎和楚固恰克地区建立过游牧政权。帖木儿在这里扮演着君主与征服者的双重角色,他派轻骑兵快速穿过这片草原地带。与此同时,他的先头部队追击蒙古人,一直追到了阿尔泰山以南的黑也儿的石河。接着他的主力部队从巴尔喀什湖盆地出发,兵分几路,越过天山,经过博斯腾湖盆地,最后在裕勒都斯河流域会师,而帖木儿率领的一支队伍则经空格斯河谷到达裕勒都斯。帖木儿的先头部队向东推进到了哈剌火州,或者几乎抵达了吐鲁番,关于这一点,《帖木儿武功记》中的记载提供了证据。
据《帖木儿武功记》记载,上述地区与
(本章未完,请翻页)
帖木儿作战的蒙古首领中,有一位叫作黑的儿火者,他是被篡位的哈马儿丁赶下台的察合台家族继承人。我们从《拉失德史》中了解到,被篡夺了王位的黑的儿火者,一直逃到了新疆的最东边(先逃到于阗,后到罗布泊地区)。在这里,他一方面努力建立一个新的王国,另一方面迫使吐鲁番境内的最后一批回鹘人皈依了***教。虽然哈马儿丁是帖木儿的主要敌人,也是黑的儿火者的敌人,但他显然更担心察合台家族会在畏兀儿地区征集新军,力量壮大起来,所以帖木儿并没有选择跟黑的儿火者联手,而是毫不犹豫地先攻打他。黑的儿火者战败,逃往戈壁。帖木儿获胜后在察力失(Chalish,今焉耆)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把从蒙古人那里抢来的战利品分给了手下的士兵们。《帖木儿武功记》里对他的描述,让人感觉帖木儿在中亚腹地的统治权建立起来之后,就摆出一副成吉思汗继承人的样子。然而,实际上,就在明朝推翻了元朝的统治时,他也顺势摧毁了蒙古人在新疆的统治。
帖木儿在返回撒马尔罕之前,让他的儿子乌马尔·沙黑先走,取道吐鲁番与喀什,经裕勒都斯返回撒马尔罕。我们无从得知帖木儿本人率领的主力部队是否也走了这条路,或者是沿着伊犁河、楚河与怛逻斯河之间的通道返回撒马尔罕的。
尽管帖木儿洗劫了戈壁的中心地带,但他的老对头哈马儿丁仍然没有被打败。几乎就在帖木儿的军队一返回河中的同时,哈马儿丁就恢复了在伊犁河流域的统治权。因此,1390年,帖木儿再次派出一支军队前去剿灭哈马儿丁。这支军队从塔什干出发,经伊塞克湖,在阿力麻里渡过伊犁河,进军哈拉塔尔以北,一路追着哈马儿丁到了黑也儿的石河,不料在这里又让他溜掉了。哈马儿丁消失在阿尔泰山中,“进入了黑貂与银鼠的出没之地”,从此杳无音信。帖木儿的军队为了纪念胜利,将他们的首领帖木儿
(本章未完,请翻页)
的名字烙在了阿尔泰山的松树上,然后沿巴尔喀什湖返回河中。
哈马儿丁失踪后,曾经被他夺走王位的察合台后裔黑的儿火者在蒙兀儿斯坦复辟。杜格拉特部的新首领忽歹达埃米尔虽然是哈马儿丁的侄子,但他一直拥护正统王权,他也是第一个召唤黑的儿火者回国的人。忽歹达拥护黑的儿火者复位,并保证他的安全。这位蒙兀儿斯坦的新可汗是一位虔诚的***,他在征服了吐鲁番之后,迫使当地的回鹘人皈依***教。对国家前途的展望,让他积极向帖木儿靠拢,双方最终决定达成和解,两国恢复了和平。作为和谈的结果,1397年前后,黑的儿火者把女儿嫁给了帖木儿。这次联姻对于帖木儿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为他从此加入了伟大的成吉思汗家族。
1399年,黑的儿火者去世。据《拉失德史》记载,先后继承伊**区王位的是黑的儿火者的三个儿子:沙迷查干(约1399年-1408年在位),纳黑失只罕和马黑麻(约卒于1428年)。其中,马黑麻是位虔诚的***,因为这一点而得到了《拉失德史》的赞美。在这兄弟三人执政期间,负责辅政的都是杜格拉特部的埃米尔忽歹达。老岳父的去世,对于帖木儿来说,是发起新一轮远征的好机会,他迫不及待地采取了行动。1399年至1400年的这次远征,帖木儿的孙子米尔扎·伊斯坎答儿(Mirza Iskander)率领的远征军即便没有抵达伊犁河流域,至少也进入了喀什。他们侵占了叶尔羌,继而夺取了设有防御工事的阿克苏城,城里的住户们为了自保,把混杂在他们中间的中国富商交了出来。接着,伊斯坎答儿分兵两路,一路前往西北方向,夺取拜城和库车;另一路由他本人率领,进入于阗。于阗的百姓们自称是帖木儿的子民,纷纷向伊斯坎答儿献礼,对他的到来表示欢迎。最后,伊斯坎答儿取道安集延,经费尔干纳返回了撒马尔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