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1/5)

--

1帖木儿从蒙古人手中夺取的河中帝国

帖木儿俗称“跛子帖木儿”,因此他的名字被写成“Tamerlane”。1336年4月8日,帖木儿生于撒马尔罕以南的渴石城,也就是今天的沙赫里夏勃兹(即绿城)。帖木儿王朝的史学家们,追溯他的家族渊源,试图将他与成吉思汗的一位伙伴甚至是亲戚联系起来。然而,帖木儿实际上并不是蒙古人,而是***。他出身于河中地区巴鲁剌思部的一个贵族家庭,巴鲁剌思部统治着渴石,还拥有渴石城周边的一些庄园。

讲到察合台汗国,我们对河中属地当时所处的环境有了一些了解。河中地区原本是一个蒙古汗国的属地,但实际上它是突厥联邦,在干劲十足的迦兹罕的推动下,河中地区再次对中亚地区产生了一些影响。但是,1357年埃米尔迦兹罕被暗杀,导致河中地区再次陷入了无政府状态。1358年,迦兹罕的儿子米尔扎·阿卜杜拉遭到驱逐,赶走他的是帖木儿的叔叔、渴石君主哈吉以及另一个名叫巴颜的突厥贵族。然而,哈吉和巴颜两人都不具备管理河中地区的突厥贵族的政治才能。而且,迦兹罕的孙子迷里忽辛在河中地区建立了一个封建割据国家,自己做了国王,占据着阿富汗境内包括喀布尔、巴里黑、昆都士在内的领地,还有巴达赫山,他这位国王有着重要的地位。伊**区的察合台汗秃忽鲁·帖木儿趁乱入侵河中,并征服了这一地区,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十一章(2/5)

于是,原察合台兀鲁思在他手里得以重新恢复(据《帖木儿武功记》记载,时间是1360年3月)。眼见再斗下去也是无望的挣扎,帖木儿的叔叔哈吉只好放弃,从渴石逃往呼罗珊。

25岁的帖木儿虽然年轻,但极其聪明,他意识到自己崭露头角的时候到了。这倒不是说,在河中地区的***抵抗重新发动攻势的伊**区蒙古人的战斗中,他扮演了拼死抵抗的战士角色。相反,他从当时发生的事件中,看到了接替他叔叔哈吉的位子,成为巴鲁剌思部首领,从而统治渴石的合法途径。抱着这个想法,他及时向入侵者秃忽鲁·帖木儿汗表示愿意臣服。在这种场合里,从谢里夫丁(Sharif ad-Din)笔下的这位英雄嘴里吐露出来的言论,堪称伪善的小杰作:为了公众的利益,而不是他那位逃跑导致家族遭受衰落威胁的叔叔,他愿意不计个人得失,牺牲自己的利益,臣服于可汗(秃忽鲁·帖木儿)。能够得到这样一位有价值的支持者,秃忽鲁·帖木儿自然很高兴,奖励了帖木儿,并承认了他对渴石的所有权。就在察合台汗国的军队暂时撤退的时候,哈吉趁机返回了渴石。正直的帖木儿毫不退缩,攻打哈吉,初战告捷。尽管如此,但帖木儿的军队都叛逃了,他走投无路,只能公开向哈吉道歉,终于得到了哈吉的原谅。1361年,伊犁的秃忽鲁·帖木儿重返河中,为帖木儿挽回了局面。秃忽鲁一到河中,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十一章(3/5)

就接受了河中地区忽毡的埃米尔迷里拜牙即(Mir Bayedzid)、速勒都思部巴颜、帖木儿,以及哈吉本人等所有贵族的朝觐。但是,这个蒙古人决定杀鸡儆猴,给这些过于不安分的***留下一个深刻教训,于是他没来由地处死了迷里拜牙即。这件事让哈吉感到恐惧,于是他作为反对者离开了河中。

哈吉为自己的行动付出了代价,他刚到呼罗珊,就在撒卜兹瓦儿附近被暗杀。帖木儿立即着手惩罚凶手,但这件事其实是对他有利的,因为他终于不费吹灰之力地摆脱了对手,再次成为渴石唯一且永久性的君主,统领巴鲁剌思部。秃忽鲁·帖木儿非常欣赏这个年轻人的成熟机敏,于是他返回伊犁时,派帖木儿辅佐也里牙思火者(秃忽鲁·帖木儿的儿子)管理河中地区的事务。

直到这个时候,向察合台家族效忠仍然只是帖木儿手里的一张牌,是他耍的一个手段,他的目的不过是在察合台汗国的朝廷里占据主导地位。当另一位埃米尔别吉克被察合台汗安排在也里牙思火者身边,掌握了最高权力时,帖木儿地位降低,居于次位。因此,帖木儿与察合台汗的继承人决裂,投奔他曾经帮助过(迷里忽辛征服巴达赫山时)的巴里黑、昆都士和喀布尔的统治者,也就是他的内兄迷里忽辛。这对亲戚前往波斯,充当锡斯坦王公的武士。经历了这段冒险生活之后,他们返回了阿富汗,在迷里忽辛的领地昆都士附近重新组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十一章(4/5)

织起军队,进军河中地区。在瓦赫什河的石桥附近,他们遭到一支察合台军阻截,被挡住了前进的去路。帖木儿用了一计,顺利过河,打败了敌军,接着取道铁门,继续前进,准备解放原属于他的领地渴石城。尽管察合台宗王也里牙思火者投入更大的精力应对,但经历了一场大战之后还是被打败了,据《帖木儿武功记》记载,这一战发生的地点,位于塔什阿里希(Tash Arighi)与卡巴马坦(Kaba-matan)之间,那里距离渴石与撒马尔罕不远。也里牙思火者侥幸逃脱追捕,拼命地往伊犁方向逃跑。帖木儿和忽辛穷追不舍,一直追到忽毡以北的塔什干。1363年,他们终于将河中地区从蒙古人的手里夺了过来。就在石桥之战与卡巴马坦之战的间隙,秃忽鲁·帖木儿去世的消息从伊犁传到了也里牙思火者那里。

尽管河中得以从蒙古人的统治之下解放,摆脱了察合台人的统治,但只有察合台一系的可汗们才是正统,离了他们,换作帖木儿、忽辛,或是河中任何一个地区的突厥贵族,都无法统治这一地区。所以,保留成吉思汗后裔的合法地位,至少在形式上保留,是非常必要的。于是,征服者们决定在自身掌握实权的前提下,扶植一个承认他们胜利者地位的察合台系宗王作为傀儡王,打着这个傀儡王的旗号统治河中地区。他们最终找到了一个合适的人选,那人化名德尔维希隐匿在民间,是察合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十一章(5/5)

台宗王笃哇的曾孙,真名叫“哈比勒沙”。“他们把他扶上王位,向他献上御杯,各地的封建主在御前九叩首。”后来,他们就没有再过多地关注他。不过,按照成吉思汗时期流传下来的律例,有了哈比勒沙这个真正的察合台后裔--一位正统的王室成员--担任君主,他的权力是神授的,统治着不花剌和撒马尔罕的河中王国因此变得合法而神圣,伊犁的也里牙思火者,再没有理由干涉河中事务。而帖木儿和忽辛以哈比勒沙的名义行事,名正言顺,那些守旧派也就没有理由质疑了。

也里牙思火者回到伊**区,把汗国的继承权抓到了自己手里,然后发动了与河中王国的决战。13**年,他率领新的军队返回河中,于1365年在位于锡尔河北岸的塔什干与钦纳兹之间湿地之战中,打败了帖木儿与忽辛。他们俩一路退到阿姆河畔,忽辛逃往昆都士以北的萨里萨莱,帖木儿则向巴里黑逃去,剩下河中地区门户大开,任由也里牙思火者入侵。但就在也里牙思火者围攻撒马尔罕时,形势发生了变化。一方面,撒马尔罕的民众们在***毛拉鼓动下奋起抵抗入侵;另一方面,也里牙思火者的围攻部队里暴发了流行病,战斗力被削弱。1365年,也里牙思火者不得不退出河中,返回伊犁。他的失败并没有因此而终止,就像我们即将看到的那样,他撤退后不久,就遭遇了一位杜格拉特部埃米尔的叛乱,也里牙思火者被杀。

(本章完)

万本小说 永久免费读
页面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安装客户端,打开应用即可阅读完整内容,内容不精彩算我输!
点击下载永久免费看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