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王室不同分支的统治下,原察合台汗国分裂成了两个部分,一个是河中地区,另一个是蒙兀儿斯坦(Mogholistan),即在怛逻斯河与玛纳斯河之间的伊塞克湖地区。
河中地区的可汗是牙撒吾儿的儿子哈赞(在位时间大约是1343年-1346年),都城设在卡尔希。《帖木儿武功记》(Zafer-name)里,哈赞被描绘成了一位暴君,他可能的确试图镇压河中地区那些不服他的突厥贵族,尽管这些人曾拥立他登上王位。这些反对哈赞的贵族们的首领是埃米尔迦兹罕,他的封地位于米高扬纳巴德(Mikoyanabad)稍偏东南以及昆都士的正北面,具体地点在阿姆河北岸的萨里萨莱(Sali-Sara
(本章未完,请翻页)
i),也就是今天的卡巴迪安(Kabadian)。迦兹罕起兵造反,在铁门以北,铁尔米兹(Termez)和卡尔希之间的战场上,跟哈赞打了一仗,这第一场战役以哈赞的胜利告终,据说迦兹罕的眼睛中了一箭。但哈赞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并没有乘胜追击敌人,而是赶往卡尔希过冬,在那里,他的一些部众弃他而去。接下来的事实证明了他的这种行为有多么鲁莽。1346年至1347年,迦兹罕再次发起攻击,在卡尔希城附近打败并杀死了哈赞。
消灭了哈赞的迦兹罕,成为河中地区的真正君主,他于1346年至1347年前后扶持了窝阔台家族的答失蛮察作为傀儡,而毫不犹豫地把原河中地区的正统察合台一系抛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了一边。但他后来又把自己一手扶上位的新汗答失蛮察处死,转而从察合台家族里选出了一位替代者,这个人就是笃哇的孙子巴颜合里(Buyan-quli,1348年-1358年在位)。《帖木儿武功记》里对巴颜合里大加赞赏,这说明他的确满足了迦兹罕的要求,扮演着一个恭敬顺从的工具的角色。
这个时候,河中地区的统治者虽然仍然是察合台一系,但他们不过是有名无实罢了,权力实际上掌握在当地的突厥贵族手里,这个所谓的蒙古汗**实上已经变成了一个突厥汗国,而真正的掌权人今天是迦兹罕,将来是帖木儿。1347年至1357年,在迦兹罕统治时期,他并不是毫无作为的,而是使伊朗开始感受到了河中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
区的实力。赫拉特的伊朗国王克尔特人侯赛因(Husain)居然抢劫了阿姆河以南的河中属地安德克霍和沙普甘地区,这种冒失的行为招来了迦兹罕的报复行动。1351年,他挟持着傀儡王巴颜合里对赫拉特实施了封锁。侯赛因被迫臣服于迦兹罕,并以臣属的身份前往撒马尔罕朝见他。就在波斯的蒙古汗国消失的同时,在东伊朗地区,伊朗人的各个王朝却意外恢复了:克尔特人在赫拉特建立了王朝,撒卜兹瓦儿有赛尔巴朵尔人的政权,泄剌失(今伊朗设拉子)建立了穆扎法尔王朝。在这个非常时期,帖木儿帝国真正的先驱迦兹罕,作为河中地区贵族阶层的代表,也参与了重建突厥霸权的活动。
1357年迦兹罕被暗杀,他的儿
(本章未完,请翻页)
子米尔扎·阿卜杜拉(Mirza Abdallah)继位,但事实却证明他显然缺乏子承父业的能力。米尔扎觊觎巴颜合里汗的妻子,于1358年派人在撒马尔罕暗杀了巴彦合里。米尔扎的这种行为引起了河中地区封建主们的不满,也激起了速勒都思部巴颜对他的仇恨。渴石(Kesh,被称作“绿城”,即今沙赫里萨布兹,位于撒马尔罕以南)的领主,也就是帖木儿的叔叔、巴鲁剌思部的哈吉,尤其痛恨米尔扎。这两大贵族势力把米尔扎·阿卜杜拉赶到了兴都库什山以北的安德里布,他最后在那里去世。河中地区的这些领主们之间相互争斗,削弱了他们整体的力量,也给了成吉思汗的后裔们可乘之机,蒙古人趁其不备发起了反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