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笃哇扮演着海都的忠实追随者的角色。这位可怕的宗主去世后,对于笃哇来说,可能算是一种解脱,他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这种变化慢慢实现。尽管察八儿继承了他父亲海都的所有头衔,他的宗主地位也得到了笃哇的承认,但这位窝阔台家族的继承人缺乏维持他父亲一手创建的帝国的能力。笃哇开始转变,他建议察八儿承认元朝皇帝铁穆耳的宗主权;1303年8月,他们两人对大都的朝廷表示归顺,这标志着中亚地区持续了四十年的破坏性内战结束了,蒙古政权重新归于统一。但刚得到元帝国支持的笃哇,马上就与察八儿翻了脸。他的军队与察八儿的军队在忽毡和撒马尔罕之间发生了遭遇战,察八儿首战告败,但他的兄弟沙·斡兀立在第二场战役中打了个翻身仗。笃哇于是主动向察八儿提出议和,双方同意由笃哇和沙·斡兀立会面,在塔什干和谈。但沙·斡兀立也犯了游牧人的典型性错误,他竟然解散了他的一些军队,随后的事实证明这一举动有多么轻率。笃哇很快率领大部队抵达塔什干,袭击并赶走了沙·斡兀立,紧接着抢占了察八儿统治下的别纳客忒和怛逻斯城。当时驻扎在也儿的石河上游与裕勒都斯河之间的察八儿,可能还没来得及知晓笃哇的卑鄙行径,又遭遇了新的打击:铁穆耳皇帝派出的军队从哈拉和林出发,越过阿尔泰山南部,进攻察八儿的后方。腹背受敌的察八儿,无奈只能向笃哇投降。笃哇虽然对他以礼相待,却毫不客气地占据了他所有的领地。于是,在1306年前后,过去一直被海都家族限制在河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中地区的察合台宗王们,终于收回了伊犁河流域与喀什地区,重新得到了他们最初所享有的全部遗产。
然而运气不错的笃哇几乎还没来得及享受,就在1306年底之前去世了。他的长子宽阇继位时间不过一年半,也去世了。宽阇去世后,权力落到了不里的孙子塔里忽手里。多桑对他的描述是:“这个人是在作战中成长起来的,他信奉***教,并极力向蒙古人推广。”但塔里忽遭到笃哇家族支持者们的反抗,最终在一次宴会上被暗杀(这一事件发生的时间可能是1308年或1309年)。接着,这些发动政变者将笃哇的幼子怯伯推上了察合台汗国的汗位。察合台汗国内部发生的纷争,在一定程度上鼓舞了被笃哇打败并抢走了领地的察八儿,这位窝阔台的宗王燃起了夺取王位的希望。察八儿进攻怯伯,但被打败,于是渡过伊犁河,投奔元朝皇帝海山,请求避难。怯伯的胜利,终结了窝阔台家族最后的夺权努力。这件事过后不久,察合台一系的宗王们召开了一次库里勒台,并在会上推举笃哇的儿子、当时仍在元朝宫廷的也先不花王子继承汗位。瓦萨甫说,也先不花自愿接受他弟弟怯伯让给他的汗位。约1320年,也先不花去世后,怯伯重新掌权。
虽然察合台汗国的政权轮换看似发生在个人之间,但在笃哇的努力下,察合台一系的宗王们实际上相当于一国之君,于是他们开始寻求对外部世界造成影响。鉴于当时的中原、阿拉伯-里海草原以及波斯一带已经被忽必烈、术赤和旭烈兀家族牢牢掌控,察合台一系无力突破封锁,于是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们把扩张的目光转向了阿富汗和印度。由于波斯汗将宫廷设在伊朗另一端的阿塞拜疆,很少过问阿富汗的事务,因此察合台汗**队趁机进入巴达克山,向喀布儿和加兹尼方向移动。而事实上,在阿富汗西部,早有一个实力强大而具有极强适应性的地**权崛起,它就是克尔特人建立的阿富汗古尔王朝,尽管克尔特人受到波斯的宗主权制约,但他们实际上是自治的。因此,察合台的军队在这里不可能取得任何进展,只好继续向阿富汗东部地区挺进,并以此为基点袭击印度西北部地区。1297年,笃哇洗劫了旁遮普,但被击退。事实上,当时的德里帝国在苏丹阿拉丁·哈勒吉(1295年-1315年)的统治下,拥有强大的军事实力,粉碎了察合台汗**队的历次进攻,但这种严重的威胁无疑很难在短期内消除,因此苏丹和他的马穆鲁克不得不全力应战。当时的人们甚至相信,印度最终(75年之后)将被蒙古的成吉思汗后裔们征服。
笃哇的儿子忽都鲁·火者占据了阿富汗东部地区,并定居在那里,继而远征德里的门户,大肆掠夺(时间可能是1299年-1300年)。1303年,察合台一系的宗王图盖率领十二万蒙古大军再次入侵德里,并驻扎在德里城下,对它展开了长达两个月的封锁。后来,这支大军可能因为缺乏攻城器械,在对德里附近的地区进行了大扫荡之后,就退回到了阿富汗地区。1304年,他们又卷土重来。四万蒙古骑兵蹂躏了拉合尔以北的旁遮普之后,进逼德里以东的阿姆罗赫,但最终在阿姆罗赫被苏丹
(本章未完,请翻页)
阿拉丁(‘Ala ad-Din)的副将图格鲁克(Tughlugh)击溃。为了替惨死于大象脚下九千被俘的蒙古士兵们报仇,察合台宗王怯伯(后来继任为可汗)洗劫了木尔坦地区,但返回途中经过印度河畔时遭到图格鲁克的袭击。图格鲁克大肆屠杀蒙古军人(1305年-1306年),并再次将被俘的蒙古士兵带回德里任由大象踩死。
在波斯汗们看来,以忽都鲁·火者的儿子达乌德·火者为首的察合台家族,在阿富汗东部地区内圈定封地是一种侵占行为。1313年,波斯汗完者都派兵赶走了达乌德·火者,迫使他退往河中地区。吃了败仗的达乌德火者向他的宗主察合台汗,也就是他的叔叔也先不花求援。也先不花派自己的弟弟怯伯率领一支军队前去支援,与达乌德一起攻打波斯汗国。这两位统帅率部渡过阿姆河,在穆尔加布河畔打败完者都的军队,接着洗劫了呼罗珊,进军赫拉特(1315年)。但就在察合台汗国忙于跟波斯交战的同时,它的后方却遭到了元朝军队的攻击,无奈只能放弃征服波斯的行动。而实际上,元朝军队之所以会攻打察合台汗国,是因为也先不花反对大都朝廷的统治,他的军队在位于库车与伊塞克湖之间的“腾格里”山附近被元朝丞相秃合赤所率领的部队打败。为了报仇,也先不花杀死了返回大都的使臣,他们奉普颜笃可汗(即爱育黎拔力八达)的命令出使波斯。秃合赤决定以牙还牙,率领元军侵入察合台汗国,洗劫了伊塞克湖畔也先不花的冬季扎营地和位于怛逻斯的夏季行营。最后,察合台
(本章未完,请翻页)
汗国内部也爆发了冲突,冲突的一方是名叫牙撒吾儿(Yassawur)的察合台宗王,另一方是也先不花和怯伯兄弟俩。牙撒吾儿率领那些追随他的部众们(其中大多数来自不花剌和撒马尔罕)渡过阿姆河,投奔波斯汗。1316年,他们被波斯汗安置到了已经成为察合台领地的阿富汗东部地区,即巴里黑、巴达克山、喀布尔和坎大哈一带。但时隔不久,具体时间是1***年,牙撒吾儿就背叛了波斯汗,占领了呼罗珊的部分地区。这个时候,怯伯刚继承他哥哥也先不花的位子,成为察合台汗国的可汗,由于他们早就与牙撒吾儿有仇,于是怯伯决定帮助波斯汗打倒牙撒吾儿。波斯军队与察合台军队联合夹击牙撒吾儿,前者从背后进攻,后者渡过阿姆河展开了正面攻击。牙撒吾儿最终被他的军队抛弃,在逃跑的路上被杀(1320年6月)。
从一些残存的钱币来看,怯伯的统治时期可能一直持续到了1326年。怯伯的统治对察合台汗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原因就像巴托尔德所观察到的那样,怯伯不同于他的前辈们,他对河中地区的古代文明和城市生活充满兴趣:“怯伯在那黑沙不(位于撒马尔罕西南)附近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宫殿,这座城因此得名卡尔希(Karshi,在蒙古语里的意思是‘宫殿’)。察合台汗国最早的官方货币是怯伯开始发行的,这种货币后来被称作‘怯伯币’。而在此以前,察合台汗国国内流通的钱币只是个别城市或地方王朝发行的。”尽管河中地区的生活令怯伯着迷,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改信***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