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海都的对战中,八剌没有讨到任何便宜。前面提到过,窝阔台家族的首领海都,统治着塔尔巴哈台地区以及叶密立河流域,他与忽必烈为争夺大汗之位和对其他几个成吉思汗分封的兀鲁思的宗主权而展开了斗争。这场战争以海都攻打并要求八剌效忠于他为开端。初战发生在阿姆河①附近,八剌诱使敌人进入伏击圈,抓了很多俘虏,缴获了大批战利品。但海都在察汗忙哥帖木儿的支持下进行了反击,忙哥帖木儿派王子别儿克贾(Berkejar)率领五万大军攻打八剌。八剌与别儿克贾大战一场,兵败退到河中地区,进一步加大对不花剌和撒马尔罕的盘剥,从而为重新装备军队筹集军费。就在八剌尽力备战的同时,海都为了集中精力对付忽必烈,而主动要求与他议和,让他继续统治河中地区。作为回报,八剌不得不承认海都对伊犁河流域乃至新疆地区的实际控制权,甚至在突厥斯坦他也得承认自己臣属于海都。以此为基础,他们召开了一次旨在调解双方矛盾的大型库里勒台。关于这次库里勒台召开的具体时间和地点,瓦萨甫(Wassaf)与拉施特有不同的看法。瓦萨甫认为时间大约是1267年,地点在撒马尔罕以北的卡特文草原;而拉施特则认为它召开于1269年春的怛逻斯河畔②。巴托尔德写道:“由此,一个完全不受控于大汗忽必烈的帝国在中亚兴起,它只承认海都的宗主权。参加这次会议的所有宗王都必须把彼此看作是亲兄弟(即安答)。无论城镇居民,还是乡民,他们的财产都将受到保护,宗王们被限定在山间或草原牧地,迫使游牧民的牧群远离耕地。河中三分之二地区的管辖权都划给了八剌,但海都将河中地区耕地的管理权交给了麻速忽
(本章未完,请翻页)
。”
海都为了将八剌从新疆支开,派他前去抢夺被旭烈兀家族的首领阿八哈汗(旭烈兀的儿子)统治的波斯汗国。为了筹集军费,八剌不顾麻速忽的忠告,再次对不花剌和撒马尔罕的居民们征收重税,如果不是麻速忽再三劝阻,他差点儿要将这两座城市洗劫一空。接着,八剌率领一支由成吉思汗一系的宗王领导的军队(这支军队里居然还有不里和他的堂兄弟聂古伯,以及被八剌废黜了的前任察合台汗木八剌沙)渡过阿姆河,在梅尔夫附近扎营。由于他的祖父木阿秃干在1221年围攻范延城时被杀,八剌把阿富汗地区选做第一个进攻目标。
这场战争开始的时候进展顺利。1270年5月前后,八剌在赫拉特附近打败了呼罗珊的长官,也就是阿八哈的兄弟布金,占领了呼罗珊大部分地区,洗劫了尼沙普尔,迫使赫拉特的沙姆斯丁·****(Shams ad-Din Muhammad)向他称臣纳贡。但波斯汗阿八哈立刻从阿塞拜疆赶过来,诱使他进入了赫拉特附近的伏击圈,这一仗八剌遭到了彻底失败(1270年7月22日),率领残部退回到河中地区。他一不留神从马上摔了下来,导致腿脚残疾,留在不花剌过冬,并以苏丹加秃丁(Ghiyath ad-Din)的名号在这里皈依了***教。
作战失利的八剌,众叛亲离,无奈前往塔什干寻求宗主海都的帮助。海都率军两万赶到战地,但他的目的不是支援,而是趁火打劫。据说,海都到来的时候,八剌因惊吓过度而死(贾马尔·喀什认为,他死于1271年8月9日),他也有可能是被计划周详的海都军队消灭的。
八剌死后,为了使河中地区从海都军队的控制之下挣脱出来,他的四个儿子与
(本章未完,请翻页)
阿鲁忽的两个儿子联手对付海都。虽然他们也曾有过对麻速忽英明治理下逐渐变得繁荣的河中地区各个城市进行抢劫的机会,但最终先后被海都打败。因此,海都没有把察合台汗国的治理权交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而是在1271年委任了另一位察合台宗主聂古伯。后来,聂古伯试图摆脱海都的控制,被处死。同时,海都又扶植察合台家族的另一位宗王、不里的孙子秃花帖木儿替代他,成为察合台汗(时间可能是1274年)。但没过多久,秃花帖木儿就去世了,海都又扶持八剌的儿子笃哇上位(可能也在1274年)。这个时候,一直对1270年八剌入侵事件耿耿于怀的波斯汗阿八哈,开始了他的报复行动。1272年底,他派遣军队侵入花剌子模与河中地区,在乌尔根奇(Urgench,古称“玉龙杰赤”)与希瓦大肆劫掠,并于1273年1月29日进入不花剌。阿八哈的军队对不花剌进行了持续一周的烧杀掳掠,他们以十抽一的方式对城里那些还没来得及逃走的百姓们大肆屠杀,最后带着五万俘虏回到波斯。
这些骇人听闻的事件,反映了游牧民族统治者强加给定居的城市居民们的可怕境遇。即便这些游牧民族的首领们不再毁灭已经成为他们领地的城市,他们也会以不可调和的家族矛盾为借口,经常袭击那些依附于对手的城市,并摧毁它们。
侵略者走后,麻速忽又在河中地区那些遭遇不幸的城市的废墟上开始了重建工作。周期性的蒙古内战,导致有时会产生这样的废墟,而麻速忽也不得不一再重建,直到12**年10月(或11月)去世。麻速忽去世后,他的三个儿子承继父业,相继管理着不花剌与撒马尔罕:阿布·别克尔的任期直到129
(本章未完,请翻页)
8年5月(或6月);萨替尔密什·伯克接替
他,管辖这两座城市直到1302年(或1303年);最后上任的是苏英尼奇。但他们都绕过了察合台的后裔,直接倚仗于可怕的海都,阿布·别克尔与萨替尔密什·伯克都听命于海都,而苏英尼奇的权力则是继任的察八儿汗(海都的儿子)赋予他的。
显然,笃哇从前任的几位察合台王那里吸取了教训,承认海都的宗主权。为了迫使忠诚于大汗忽必烈的畏兀儿亦都护倒向他们的阵营,海都和笃哇于1275年入侵畏兀儿,继而进军都城别失八里,所幸元帝国的一支军队及时赶到,解决了畏兀儿的危机③。在海都与忽必烈的继承人铁穆耳之间的战争中,笃哇扮演了杰出的助手角色,他不仅于1301年在哈拉和林以西的杭爱山区协助海都进攻,更是在1298年9月俘虏了铁穆耳的女婿、汪古部王子阔里吉思(信仰景教),并野蛮地处死了他。这次胜利之后,笃哇准备攻打元帝国的边境吐鲁番和甘肃之间的地区,但算盘落空,反被帝**队击溃。与此同时,海都与笃哇联军的侧翼正面临着来自白帐汗(术赤家族的东支)伯颜的威胁,当时伯颜统治着巴尔喀什湖西北和咸海以北的地区。1301年,笃哇随海都远征,企图再次抢夺被帝**队控制的哈拉和林。同年8月,在哈拉和林与铁米尔之间的地区,反对大汗统治的窝阔台后裔们被帝**队大败,笃哇也没能从这次失败中逃脱,而海都则在撤退途中去世。
海都是一位杰出的王子,他似乎有着强烈的个性,希望能够仿效贵由,却没能成功,在元朝的历史上只是一闪而过。但总的来说,他是当之无愧的窝阔台家族最后一位伟大的王子,他的身上有着君主的才能。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河中地区的管理上,他并没有采取游牧民常用的掠夺性袭击的方式,而是强制性要求阿鲁忽保护河中地区的城市与农民,这一措施非常英明,证明他有着超凡的眼光。从他所参加的41场战役(1241年他曾远征波兰与匈牙利④)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担任真正的战争指挥者的才华。在整个亚洲,他是唯一具备与忽必烈抗衡的实力的人,忽必烈在权力达到鼎盛时也没能战胜他。而且海都像过去所有的蒙古人一样,对***充满同情,这一点从他对景教旅行者列班·扫马和**思的欢迎,以及教皇尼古拉四世对他寄予厚望(12**年7月13日,教皇曾写信督促他皈依***)可以看出。他之所以遭受厄运,原因在于生不逢时,当时忽必烈已经在中原地区建立起一个稳固的国家,而成吉思汗后裔的其他各支已经半汉化、半突厥化,或者半波斯化了。从多个方面来看,作为统治中亚地区的末代汗,海都算得上是蒙古人的最后一位君主。
①结合前后文来看,八剌赶走木八剌沙的地点在忽毡,他退守的目的地是河中地区,由此可以推知八剌的主要活动地点在锡尔河一带,所以他与海都的这一仗很可能发生在锡尔河畔。
②据伯希和《通报》(1930年)第272页记载,海都打败察合台一系的蒙古人之后,常驻怛逻斯,并见到了由北京返回伊朗路过怛逻斯的列班·扫马和**思。
③据多桑《蒙古史》(第二卷,第451页-第452页)记载,1274年,海都把忽必烈派驻在喀什、莎车以及于阗的大臣们赶走了。1276年,忽必烈收复于阗,并恢复了对莎车和喀什的统治,不过这是暂时的。
④编者注:原文有误。蒙古远征波兰和匈牙利的指挥者是拔都。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