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察合台汗国的起源和特点
伊塞克湖地区、巴尔喀什湖东南的伊犁河流域,以及楚河与怛逻斯河流域的所有草原地带(至少是这两条河以东的草原),都是成吉思汗的次子察合台的领地。据志费尼记载,察合台的驻地在伊犁河流域,冬天驻扎在马剌兀思克亦拉(Marawsikila),夏天则迁到阿力麻里附近的虎牙思。喀什与河中地区都是他的属地,其中,河中的不花剌城和撒马尔罕城曾在一段时间内属于哈拉和林的朝廷管辖范围。1260年前后,原本受到哈拉和林的大汗们控制的畏兀儿地区,成为察合台家族的直属领地,具体包括别失八里(今吉木萨尔)、吐鲁番(哈喇火州)和库车的原回鹘领地。
察合台汗国,得名于察合台亲王的领地,地域范围相当于原古儿汗们统治下的喀喇契丹国。它是突厥斯坦的蒙古汗国,即蒙古人统治之下的突厥国,就像喀喇契丹国一样。像喀喇契丹的古儿汗们,甚至是更早的7世纪的西突厥可汗们一样,察合台汗国的统治者们也完全不知道该怎样借鉴西方国家的模式,或仿效中原王朝与波斯帝国的模式,建立一个正规的国家,原因就在于他们并不具备这样做的历史背景。察合台家族的堂兄弟们取代了古代中央集权国家的统治,其中,忽必烈家族入主中原,成为“天子”,旭烈兀家族成为波斯的苏丹。以衙门和法院为代表的传统国家行政管理制度,都受到他们的支配。尽管国家在地理、历史和文化上都有着明确定义,但在这些蒙古统治者们看来,他们自己就等同于国家。察合台的儿子们则完全不同,他们的王国只是一片草原,既没有固定的界线,也没有像大都和桃里寺这样的都城。他们从来没想过要在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地区--比如在喀什或于阗--定居,因为这些绿洲都被围成了一块一块的园地,对于他们的骑兵和牧群来说范围太小了。他们既不愿意混在塔吉克人中过着定居生活,也不愿意与多少都有些波斯化的***杂居在不花剌及撒马尔罕城里。因为在这些人口稠密的城市里,既有***的狂热,又时有暴民骚乱,这种环境注定会跟他们的游牧天性格格不入。与其他几个兀鲁思的亲戚们相比,察合台的后代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完全不懂城市生活,他们既不知道城市生活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需求,也不了解城市的用途。因此,八剌汗(白帐汗国的最后一位可汗)才会为了筹集军费而毫不犹豫地做出掠夺不花剌和撒马尔罕城的决定,然而他却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两座城市已经在他的统治之下,是他自己的地盘。直到15世纪时,察合台的后裔仍然把自己看成是草原人的后代,在伊犁河与怛逻斯河之间过着游牧生活。蒙古的孛儿只斤氏家族产生了阿鲁浑、合赞、完者都、忽必烈和铁穆耳等著
名的政治家,他们代表着先进的一面;而同样出身于这个家族的察合台的后人们则代表了蒙古文化中落后的一面。当然,这种落后并不是说他们比汉化的忽必烈一系,或是成为波斯人的旭烈兀一系,对自身所处的环境有更多的抵制。事实上,由于他们生活在***的领地,从14世纪起就被突厥化了,结果通行于东方的突厥语因为这些察合台***而为人知晓。不过,这些生活在伊犁河畔的***,原本属于突骑施和葛逻禄残部,他们并不比蒙古的察合台后裔更有文化。察合台家族的文化选择一直悬而未决,在别失八里的受到佛教与景教影响的回鹘文化,和不花剌与撒马尔罕的阿拉伯-波斯文化之间举棋不定。开始的时候,与成吉思汗本人一样,察合台家族无疑也较多地受到了回鹘文化的影响,也就是说,他们受到了那些仍然信仰佛教和景教的古突厥-蒙古人的影响。到了14世纪初期,察合台人转而倾向于信仰***教,只不过他们的信仰方式是蒙古式的,不盲从也不顶礼膜拜,因而在当时撒马尔罕虔诚的***眼里,他们看起来有一半像异教徒,而帖木儿对他们发动的战争,都表现出了*****的特征。
察合台建立了汗国,自1227年至1242年,他一直是汗国的统治者。由前面的叙述可以看出,察合台是一位传统的蒙古人。他十分敬畏自己的父亲成吉思汗,曾受命监护札撒(法典和行为规范)的执行,而他不仅以身作则终身遵循着这些法规,也要求他的追随者遵循。有一天,他与当时已经继任大汗的弟弟窝阔台赛马,察合台赢得了胜利,第二天,他却像犯了罪一样乞求窝阔台宽恕他。而且,他并没有因为弟弟做了大汗而嫉恨,因为这件事是他父亲决定的。察合台虽然统治着各民族的***,却因为同样的原因而有些敌
(本章未完,请翻页)
视***教,尤其是***教关于沐浴与屠宰牲畜等方面的规定。因为根据这些规定,《***》的戒律与蒙古人的习俗和札撒是矛盾的。尽管如此,但这并不妨碍他任用***,比如,他的一位大臣、讹答剌人库特布丁·哈巴什·阿米德(Qutb ad-Din Habash‘Amid),就是一位***(卒于1260年)。此外,察合台并没有完全遵从成吉思汗的意志,比如,成吉思汗曾委派费尔干纳忽毡的***马哈茂德·牙剌洼赤(Mahmud Yalavach)①负责管理河中地区的不花剌、撒马尔罕等各城的行政和财政税收等事务,察合台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罢免他。只不过牙剌洼赤直接受命于大汗,当时在位的大汗窝阔台指出了察合台的行为不合规矩,恢复了马哈茂德的职务。马思忽惕·牙剌洼赤(或叫作“麻速忽伯格”)②继承了他父亲马哈茂德的职位,仍然替大汗继续管理着河中地区各城。巴托尔德认为,马思忽惕的管辖范围还包括察合台的另一些“文明化的省区”直到汉地边境。1246年,马思忽惕以这样的身份出席了库里勒台,并且他的职务得到了大会的进一步确定。1238年至1239年,不花剌爆发了一场广泛的反对有产阶级和蒙古政权的***运动。马思忽惕一方面镇压了这次运动,另一方面又竭力保护这座城市,使它免于遭受蒙古军队的报复。
1242年,察合台去世,他的孙子哈剌旭烈继承汗位。哈剌旭烈是察合台的长子木阿秃干的儿子,木阿秃干在1221年围攻范延(巴米扬)时被杀,他的死曾使成吉思汗家族陷入极大的悲痛之中。哈剌旭烈自1242年开始统治察合台的封地,直到1246年,而察合台的遗孀也速伦可敦则作为摄政皇后,负责辅佐他。1246年,新大汗贵由让察合台的儿子也速蒙哥王子取代了哈剌旭烈的地位,这位王子是贵由的密友,却长期酗酒,头脑愚钝,他把国家政事交给了他的妻子和被志费尼称赞为文学与艺术资助者的***大臣火者·巴海乌丁打理。但也速蒙哥的统治因为同
样的原因而很短暂(1246年-1252年),只不过
这位新大汗换成了蒙哥。1249年至1250年,为了争夺王位,整个成吉思汗家族四分五裂,也速蒙哥支
(本章未完,请翻页)
持窝阔台家族,反对蒙哥继任大汗。蒙哥即位后,于1252年8月罢免了也速蒙哥,并恢复了五年前被也速蒙哥赶下台的哈剌旭烈的地位。哈剌旭烈重新掌权之后,受命处死他的叔叔也速蒙哥,他接受了这个任务。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在这一系列的宫廷政变中,我们可以看出,察合台兀鲁思当时几乎没有获得自治权,而不过是哈拉和林的朝廷的一个属地,每次哈拉和林的家族发生叛乱,察合台兀鲁思都会受到影响。或者换句话说,察合台的继承人相当于哈拉和林的朝廷委派的一个总督,而他的兀鲁思实际上与中央政权密不可分。这样看来,尽管相比窝阔台家族与拖雷家族,察合台家族实际上是长支,但只是被当作幼支一样对待。
哈剌旭烈还没能到达封地,就在赴任的途中去世了(1252年)。哈剌旭烈生前接受了蒙古帝国大汗下达的处死也速蒙哥的命令,他去世后,这项任务就由他的遗孀兀鲁忽乃继续完成。原来支持哈剌旭烈统治的大臣哈巴什·阿密德,在也速蒙哥统治时期曾遭到过迫害,为了报仇,他处死了巴海乌丁。自1252年至1261年九年的时间里,察合台兀鲁思一直掌握在兀鲁忽乃手里。
尽管前成吉思汗时期的那些旧王朝因为依附于察合台家族而继续存在,但它们同样也受到了哈拉和林朝廷政局的影响,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别失八里(古城)、吐鲁番和库车的回鹘国的例子。上面已经提到过,回鹘统治者巴而术一生都是成吉思汗的忠实属臣,他曾支援成吉思汗讨伐屈出律、征服花剌子模沙赫和攻打西夏的战争。为了回报他,成吉思汗原本打算把自己的女儿(据说是他最宠爱的一个)阿勒屯别吉嫁给他,但由于成吉思汗与公主先后去世,这桩婚事就此搁浅,没过多久巴而术本人也去世了。巴而术去世后,他的儿子乞失麦继任为亦都护,也就是回鹘王,他前往皇宫接受窝阔台为他举行的授职仪式。同样,在乞失麦去世的时候,蒙古的摄政皇后脱列哥那让他的弟弟萨伦迪继任为回鹘王。萨伦迪信奉佛教,可能曾激烈反对过***教,引起了***的不满。在1251年的窝阔台的后裔们与蒙哥的王位之争中,且不论萨伦迪本人,至少他身边的一些人是支持窝阔台家族的。这场夺权之争以蒙哥的胜利告终,萨伦迪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重臣八拉(Bala)和斡兀立·海迷失的同党们全都被蒙哥宣判了死刑,只不过这些人侥幸逃脱了。1252年,惶恐不安的萨伦迪急忙前去朝见蒙哥,他刚从蒙古帝国的斡耳朵返回,就赶上了回鹘爆发的起义,聚居在回鹘领地的***们指控萨伦迪将对***展开***,还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他们说,***将发生在“星期五的祈祷过程中”,地点在别失八里以及整个回鹘境内的所有清真寺里。当时被蒙哥派驻在别失八里的一位***大臣赛福丁受到指控后,要求萨伦迪马上返回哈拉和林,就这件事情向大汗解释。他们对这位倒霉的回鹘王子进行了审讯和严刑逼供,直到得到他们想要的供词。蒙哥把他遣回了别失八里,让他接受惩罚。多桑记述了他的结局并给予了评价:“某一个星期五,他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他的兄弟斡根赤(Ukenj)砍头,那些早就想把这位信奉佛教的王公置之死地的***教徒们得到了极大的满足。”而实际上,萨伦迪被处决的真正原因是,他是窝阔台家族的党羽。这次家族纠纷带来了两个结果,一个是他那位支持蒙哥的兄弟,最终取代了他的位置;另一个是回鹘地区的数量较少的***得到了报复人数众多的佛教徒的机会(1252年)。
①《元史·本纪第二》里写作“牙老瓦赤”。“牙剌洼赤”是突厥语“使者”的意思。据《蒙古秘史》(余大钧译注,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版)记载,牙剌洼赤是花剌子模人,早年曾投奔蒙古,1218年初奉成吉思汗的命令出使花剌子模国。成吉思汗灭花剌子模之后,他受命主管不花剌等各城的行政、财赋。后与察合台不睦,被召回朝。元太宗十三年(1241年),任中州大断事官,主管汉地。乃马真皇后摄政时,他被罢免,直到蒙哥即位后,才官复原职,任燕京等地的行尚书省事。
②《元史·本纪第三》里写作“麻速忽”。据《蒙古秘史》(余大钧译注,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版)记载,马思忽惕在他父亲任汉地大断事官之后,继承父亲的职务,主管西域财赋,管辖着自畏兀儿地以西至阿姆河东岸的城乡定居地。乃马真皇后摄政时期,他寻求拔都的保护。直到贵由掌权,他才恢复了旧职。蒙哥即位后,他担任别失八里等地的行尚书省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