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1/5)

--

1忽必烈与阿里不哥争夺汗位

蒙哥去世后,留下了三个弟弟,忽必烈(Kublai)、旭烈兀(Hul?gu)和阿里不哥(Ariq-b?ke),他们最有可能成为大汗的继承人。旭烈兀自1256年成为波斯汗之后,远离了蒙古,因此他没有要求继承大汗之位。剩下的竞争者只有忽必烈和阿里不哥。阿里不哥作为拖雷的小儿子,守护着蒙古本土,常驻都城哈拉和林。作为蒙古地区的统治者,阿里不哥准备在蒙古召开旨在推选他为大汗的库里勒台。但忽必烈下手比他更快,他率军从武昌北上,将大本营建在了中原与蒙古边界的上都(位于察哈尔与原热河行省之间的多伦诺尔附近)。在此之前,这里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七章(2/5)

只是他的夏季行营。1260年***日,在他的军队和亲信支持下,忽必烈在上都被拥立为大汗①,时年44岁②。

按照成吉思汗的法律规定,这次仓促的选举并不合法。而库里勒台也应该按照传统在蒙古召开,并召集成吉思汗分封的四个兀鲁思的首领们出席。在蒙哥的丞相、克烈部景教徒孛鲁合的鼓励下,驻守哈拉和林的阿里不哥也不再犹豫,考虑着该给自己取个什么样的大汗称号。那些控制着中原的陕西和四川的蒙古军将领们支持阿里不哥,但没过多久,这两省的蒙古驻军就被忽必烈争取过去了。在甘州东部(甘肃境内)与阿里不哥的军队作战时,忽必烈的将军们赢得了胜利,从而巩固了忽必烈对蒙古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七章(3/5)

中原的统治区的控制权。忽必烈趁胜继续扩大战果,挺进蒙古。1260年底,忽必烈在哈拉和林以南的翁金河畔过冬,而阿里不哥则往叶尼塞河上游撤退。忽必烈以为这场战争已经结束了,于是留下一支普通的军队驻守哈拉和林,又返回了中原。但他的想法是错误的,1261年底,阿里不哥卷土重来,赶走了哈拉和林的那支驻军,主动迎战忽必烈。两人各自率部在戈壁边境上打了两场战役,第一场忽必烈获胜,但他再次犯错,没有乘胜追击;十天之后的第二场战役,虽然非常激烈,却没

有决出胜负。

支持阿里不哥的有:窝阔台家族的首领海都,他统治着塔尔巴哈台的叶密立地区;察合台的孙子阿鲁忽(A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七章(4/5)

lghu或Alughu),因为他曾得到过阿里不哥的帮助,帮助他从堂兄的妻子、兀鲁忽乃的手里夺回了察合台的兀鲁思。在他们的支持下,阿里不哥已经与忽必烈势均力敌。直到1262年底前后,阿鲁忽背弃阿里不哥,出人意料地转向了忽必烈的阵营,扭转了形势。被忽必烈赶出哈拉和林的阿里不哥,撤退路上经过伊犁河流域时,又与阿鲁忽发生了遭遇战。阿里不哥被两军夹击,最终于12**年向忽必烈投降。忽必烈宽恕了他,但处死了包括信奉景教的丞相孛鲁合在内的一些支持阿里不哥的典型。为了以防万一,他把阿里不哥监禁了起来,重点看护。从那以后,直到1266年去世,阿里不哥以囚犯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七章(5/5)

身份度过了余生。

①出席大会,拥立忽必烈的成吉思汗一系的蒙古人,包括窝阔台的儿子合丹和帖木格的儿子脱格察儿(Togachar)。此外还有汪古部王子君不花和爱不花等将领,这两位都信奉景教,是忽必烈手下最杰出的将领,他们于1260年打败了阿里不哥的将军哈剌不花。参照穆勒所著《中国的基督徒》(纽约,1930年,第236页)。

②《史集》(拉施特主编,余大钧、周建奇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4月版)第二卷295页记载:“***历658年(1259年12月18日至1260年12月5日)的猴年(1260年)仲夏,在开平府拥戴忽必烈合罕登上了帝位,他当时46岁。”

(本章完)

万本小说 永久免费读
页面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安装客户端,打开应用即可阅读完整内容,内容不精彩算我输!
点击下载永久免费看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