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窝阔台去世后,蒙古帝国的对外征战活动几乎停止,但蒙哥上台后,给蒙古的征服战争注入了新的活力。1253年,库里勒台在斡难河河源处召开,会上蒙哥决定委派他的弟弟旭烈兀攻打巴哈塔和美索不达米亚的哈里发王朝,从而彻底征服波斯,继而征服叙利亚。另一方面,蒙哥本人和他的另一个弟弟忽必烈则重新开启了与宋朝的战争。
虽然杭州的南宋朝廷似乎不堪一击,大臣们无能,皇帝们软弱,但蒙古人入侵时,却出人意料地遭到了中原人的顽强抵抗。1239年,宋朝一员悍将孟珙(卒于1246年),从蒙古人手里夺回了汉水中游的重镇襄阳,为了收复四川中部地区而坚持长期与蒙古人作斗争。尽管四川省的成都曾两次遭到洗劫,但一直坚持到1241年,才被蒙古人长期占据。①
中原南部地区人口众多,山峦连绵起伏,河流纵横交错,城市人口密集,唯一可行的作战形式是围攻战。然而,在围攻战中,这些来自草原的游牧民却有些不知所措。在成吉思汗的后裔们与中原王朝开战之前,其他的突厥-蒙古游牧民,
(本章未完,请翻页)
比如,4世纪的匈奴人和鲜卑人,5世纪的鲜卑拓跋氏,10世纪的契丹人,以及12世纪的女真人等,都已经在征服华北的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是,当他们企图征服中原南部地区时,无论是拓跋氏,还是女真人,全都失败了。要想在南方取得胜利,就必须以中原人的方式进行战斗,也就是说,必须有大批汉人那样的步兵团,还要有围城器械构成的一整套“火炮”设备,并由汉人和***工匠们操作。
蒙哥的注意力全都集中在中原事务上,他希望能让当时还比较分散的蒙军协调行动,并把这项任务交给了他的弟弟忽必烈。不过,忽必烈对征服中原的问题似乎更上心,因为他个人被汉文化吸引,可能早已下定决心要去中原碰碰运气。1251年,蒙哥将已经被蒙古征服的中原地区交给忽必烈管辖,又把河南作为封地赐给了他。当时忽必烈的河南封地,范围远超今天的河南省,因为它囊括了黄河旧河道与长江之间的所有地区,向西直达东经110度。此外,蒙哥还把今天的甘肃省内渭水上游的陇西之地也封给了忽必烈。为了更好地
(本章未完,请翻页)
履行职责,他任用中原学者姚枢做谋士,姚枢曾教过年轻时的忽必烈一些汉字的基础知识。忽必烈在河南给农民发放种子和农具,甚至让士兵解甲归田,从事耕作,通过这些方式努力修复战争给农业造成的损失。
在正面进攻宋朝境内的长江下游地区之前,忽必烈遵照蒙哥的指令从侧翼攻击敌人。1252年10月前后,忽必烈与大将军速不台之子兀良哈台一起离开了陕西,经四川进入当时还不在宋朝的管辖范围之内的云南。自8世纪起,地处复杂山区的云南就倚仗地理优势,形成了一个叫作南诏(后为大理)的独立王国,这里居住的并不是汉人,而是罗罗人(或称“傣族人”)。忽必烈攻占大理国都城大理古城和善阐(云南府,可能是平定乡),汉名叫作段兴智的大理王在善阐避难(1253年)。忽必烈允许大理王继续保留王位,但只能作为“摩诃罗嵯”(意思是“大王”),而且还派给他一位行政长官(宣抚使),即投降蒙古的汉人刘时中,代表蒙古进行管理。虽然大理国的旧王朝保留了下来,但整个王国被分割成了许多个
(本章未完,请翻页)
蒙古军事管辖区②。接着,兀良哈台进攻吐蕃,迫使他们(至少是居住在大理国附近的那些吐蕃人)承认了蒙古的宗主权。
1257年底,兀良哈台攻打安南国(定都河内)。兀良哈台从云南出发,继续南下到达东京(Tonkin,越南北部地区的古称)平原,掠夺河内城(1257年12月)。在这之后,安南国的陈太宗发现,最明智的做法是臣属于蒙古,于是他这样做了(1258年3月)。
1258年9月,蒙古举行库里勒台,蒙哥决定亲自领导与宋朝之间的战争。10月,他率蒙古军主力从陕西出发,到达四川,大约在1258年前后夺取了保宁。接着进军地处嘉陵江及其两条支流的合流处的合州(今合川),全力以赴夺取这一战略要地,但终究没能如愿。在围攻合州时,蒙哥染上痢疾,于1259年8月11日在合州附近病逝。
蒙哥去世的时候,他的弟弟忽必烈正率领另一支蒙军从河北南下,准备围攻长江中游湖北省汉口对岸的武昌。同时,兀良哈台(他已于1257年底从东京平原回到了云南)离开云南,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往广西,攻打桂林,接着进攻湖南长沙。于是,在蒙哥去世的时候,宋朝已经陷入了北面、西面、南面同时被围的境地。不过,因为蒙哥的去世,宋朝暂时获得了喘息的机会。事实上,忽必烈也希望能腾出手来夺取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的继承权,于是他急忙与宋朝的代表贾似道和谈,双方可能签订了停战协议,约定以长江为界分治,然后忽必烈率军返回河北。
①据多桑记载,窝阔台去世的时候(1241年12月),蒙古人占据了成都。据中国史书记载,1252年,蒙古人重新掠夺成都,说明蒙古人当时并没有有效地占领成都。
②成吉思汗后裔的各位宗王,包括忽必烈的儿子忽哥赤,以及秃忽鲁和也先帖木儿(忽哥赤的儿子),获得统治云南(与旧王朝的统治并存)的权力。关于蒙古人在云南实行的政策和他们作为王室辅助人员与从前的大理国王们成功合作的途径,参见沙畹的著作《蒙古时期汉人宰相的碑文和文件》(载《通报》1905年)第7页和第31页,以及《南诏野史》(明代学者杨慎编写)。
忽必烈与元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