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花剌子模帝国的覆灭(1/5)

随着疆域的扩大,成吉思汗建立的帝国终于与花剌子模帝国成为邻居。

成吉思汗治下的蒙古地区,既有蒙古人,也有***,他们要么信奉萨满教或佛教,要么信仰景教。收服了喀喇契丹之后,还有喀什噶尔,这一片地区的百姓们都信仰***教,他们的文化是纯突厥文化,几乎完全没有受到波斯文化的影响。而摩诃末则是***突厥王朝的统治者,他治下的臣民既有突厥-波斯人(居住在河中地区),又有纯波斯人(居住在呼罗珊、阿富汗和伊拉克阿只迷),因此花剌子模国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波斯文化的影响。

同样是君主,成吉思汗与摩诃末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成吉思汗遇事冷静,头脑精明,性格顽强,做事有条理;而花剌子模的摩诃末脾气暴躁,做事毫无章法,缺乏组织能力。只是赢得了与古尔王朝和喀喇契丹的战争,摩诃末就妄自尊大,第一次吃了败仗就让他彻底崩溃了,智穷计短,剩下一副可怜而怯懦的样子。这两个人里面,那位游牧民族的野蛮人是统治者,而这位波斯化的***、***世界的皇帝和定居国家的国王不过是一位游侠已。

此外,就像我们前面讲过的那样,1220年被成吉思汗灭掉的这个花剌子模帝国,它的建立时间不会早于1194年。事实上,花剌子模国的都城,是在1212年摩诃末杀死撒马尔罕的末代哈拉汗乌斯曼之后,才从玉龙杰赤(即乌尔根奇,靠近希瓦)迁到撒马尔罕的。花剌子模国是由一个临时的君主建立起来的不成熟的帝国,版图是新的,既没有可与成吉思汗的札撒相媲美的法典来维持国家统治秩序的稳固,也没有任何可与蒙古可汗的巨大权威相抗衡的统治基础,它不像成吉思汗的政权是对蒙古历代可汗统治权的复辟。从种族上来看,夹在塔吉克人和***之间的花剌子模帝国处境危险,因为塔吉克人是生活在城镇和农耕地区的伊朗居民,而***则是军队的主要力量。它并不具备早期塞尔柱人的基础,即***突厥氏族基础,这个氏族基础足以支撑起由阿塔别克组成的军事封建结构。花剌子模王朝的领导者来自塞尔柱一个显贵家族,他们的背后缺乏部落的支持。花剌子模本土(即希瓦地区)领地太小,不足以支撑起一个稳固的土库曼封建王朝。导致的结果是,花剌子模的军队由杂牌雇佣兵组成,这些受雇的军人来自吉尔吉斯草原的古兹或康里部落,他们并不受忠诚感的约束,大多数人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通过背叛自己的主人求得加入成吉思汗大军的机会。此外,苏丹家庭因为不可调和的仇恨而分裂。苏丹的母亲-可怕的秃儿罕可敦痛恨她的孙子札兰丁,处处与他作对,但深受摩诃末宠爱的札兰丁却是这个走向没落的家族中唯一有作为的人。

***教可能成为纽带,凝聚这些彼此冲突与相互倾轧的人们,促使他们团结在一起。摩诃末自比为桑贾尔,作为伟大的塞尔柱人的继承人,他起到了巨大作用。他打着***世界代理人的旗号,发动**(吉哈特),反对“异教徒”,以及信奉佛教或景教的蒙古人。这位王子希望像塞尔柱人一样成为***世界的苏丹,然而他却蠢到跟巴格达的哈里发起了尖锐冲突,1217年,他准备进攻巴格达。摩诃末是哈里发纳昔儿(1180年-1225年在位)最痛恨的敌人,哈里发宁愿跟蒙古人合作,也不要他。苏丹和哈里发之间不共戴天的仇恨将使***世界陷入分裂和孤立无援的状态,给蒙古人的入侵提供了机会。

成吉思汗与花剌子模人之间的冲突是由后者挑起的。成吉思汗试图与花剌子模人建立起普通的商业往来和政治上的联系。但在1218年,在锡尔河中游的花剌子模边境城市讹答剌,一支由蒙古使者兀忽纳率领的蒙古商队却遭到劫杀,商队成员除了兀那忽之外,其他人都是***。花剌子模总督亦纳乞克(又称哈亦儿汗)杀死了约一百名商队成员。成吉思汗的赔偿要求遭到拒绝,于是他决定讨伐花剌子模。

1219年夏,蒙古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花剌子模帝国的覆灭(2/5)

大军在额尔齐斯河上游集结。入秋后,成吉思汗率军抵达巴尔喀什湖东南的海押立。葛逻禄阿尔斯兰汗趁机投靠成吉思汗,阿力麻里的新王苏格纳黑特勤和回鹘的亦都护巴而术也都率领各自的军队加入成吉思汗的队伍。据巴托尔德估计,蒙军人数在十万到十五万之间,虽然花剌子模的士兵人数远超蒙古军队,但纪律严明的蒙军是一个联系相当紧密的集体。

花剌子模苏丹摩诃末把他的军队分散在锡尔河一线与河中地区布防,导致的结果是,尽管他的军队在总人数上占据极大优势,但兵力分散,每一个单独设防点上的士兵人数都比蒙军少。成吉思汗从锡尔河中游的讹答剌附近进入花剌子模。察合台与窝阔台则率领一支军队围攻讹答剌城,但花费了很长时间才攻占这座城市。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率领另一队人马沿锡尔河而下,占领塞格纳克(今突厥斯坦城对面)和真德(今波罗威斯克附近)。派往锡尔河上游的五千蒙军占领了别纳客忒(位于塔什干以西),围攻苦盏①。负责守卫苦盏城的杰出将领帖木儿·蔑里,顽强抵抗蒙古人,不敌,只好乘小船顺锡尔河而下逃走。巴托尔德指出,在这次战斗中,***个人表现极其英勇,涌现出的勇士也比蒙古人多,但蒙军更多的是团队作战,他们依靠有序的组织、一致的指挥和严明的纪律赢得了胜利。

成吉思汗在他的小儿子拖雷的协助下,亲自率领主力部队直奔不花剌城(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于1220年2月抵达。不花剌城的突厥守军试图突破蒙古军的包围圈逃跑,却被杀死了一大批。1220年2月10日(或者16日),被守城军队抛弃的百姓们投降。不花剌城被攻占(城里曾有400人避难),负责守城的士兵们被杀光。接着,蒙古军队将不花剌城洗劫一空。百姓们不仅财物被抢劫,还遭受了虐待、恐吓以及各种迫害。不过,被处死的基本上都是那些试图抵抗胜利者施暴和亵渎神圣的人,尤其是***教的“教士”们。志费尼记述了成吉思汗进入大清真寺时对百姓的长篇训话,他还宣称自己是“上帝之鞭”,这些内容在巴托尔德看来不过是一种传说而已。巴托尔德还认为那一场将不花剌城烧成废墟的大火很可能是一个意外事故。

成吉思汗从不花剌进军撒马尔罕,在撒马尔罕城下与刚攻克讹答剌城的察合台以及窝阔台会合。撒马尔罕的百姓(其中一部分是伊朗人)勇敢出击,却被镇压了。据志费尼记述,五天后这座城市投降(1220年3月),却被洗劫一空。蒙古军为了方便行事,先把全城百姓都赶了出去,还处死了其中许多人。那些在蒙古人看来有用的人,比如工匠,都被掳到了蒙古。突厥守军虽然自觉归顺蒙古人,但也同样遭到屠杀,而且被杀光了。由于撒马尔罕的宗教首领们没有抵抗蒙古军,所以他们的命运与不花剌的那些教士们不同,大部分人得到了赦免。受到优待的那些人终于获释,回到了撒马尔罕。然而,被蒙军杀死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导致剩下的百姓连城市的一个角落都住不满。

花剌子模原都城玉龙杰赤在被围困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最终于1221年4月被蒙军攻陷。由于围困玉龙杰赤花费了太长时间,因此在这段时间里,成吉思汗的两个儿子术赤和察合台都不能调动,到了攻城的最后阶段,甚至还要请他们的兄弟窝阔台增援。蒙古人引城下

的阿姆河水灌入城里,才最终完成了破城行为。

花剌子模苏丹摩诃末盲目地狂妄自大,招来了蒙古人进攻河中地区,这场灾难摧毁了他的意志,他从极度自负走向了极端沮丧,一直处于消极状态。后来他逃到巴里黑(Balkh,今阿富汗北部的巴尔赫),又从巴里黑继续逃亡,到了呼罗珊西部,躲在尼沙普尔(Nishapur,今伊朗霍腊散省内沙布尔),但日益增长的恐慌使他再一次逃跑,跑到了与他原来的统治区遥遥相对,位于伊拉克阿只迷(Iraq‘Aj***)西北的可疾云(Kazvin,今伊朗德黑兰省加兹温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花剌子模帝国的覆灭(3/5)

)。但成吉思汗并没有放过他,早已派出由他的两位优秀将领哲别和速不台率领的骑兵队追击摩诃末。蒙古骑兵对他穷追猛打。当哲别与速不台逼近巴里黑城时,整座城投降,通过纳贡得到了赦免,一位蒙古总督接管了这里。由于哲别来不及在尼沙普尔逗留就匆忙走了,因而尼沙普尔在接受了一个最糟糕的控制委员会的管理之后,也逃脱了厄运。然而,图斯(Tus,今伊朗霍腊散省马什哈德北)、达蔑干(Damghan,今伊朗马赞德兰省达姆甘)、西模娘(Samnan,今伊朗德黑兰省塞姆南)这几座城市就没那么好运了,全都遭到速不台的洗劫。这两员蒙古大将继续追捕摩诃末,一直追到了伊拉克阿只迷,突袭攻占剌夷城(古城原址位于今德黑兰南部地区)之后,屠杀城里的成年男子,把妇女和儿童变成奴隶。他们迅速穿过哈马丹(今伊朗西部哈马丹),抵达哈仑,差点儿抓住了摩诃末,又让他逃脱了。为了泄愤,他们将赞詹(今伊朗西北部赞詹省)与可疾云变成了废墟。这期间,倒霉的摩诃末逃到了里海上,躲在了阿贝什昆对面的一个小岛上,直到1220年12月身体衰竭而亡。我们将看到,哲别与速不台征服的脚步并没有因此而停下,他们率领骑兵从阿塞拜疆进入了高加索和俄罗斯南部地区。

在处理了花剌子模苏丹的事情之后,成吉思汗于1221年春渡过阿姆河,准备从花剌子模残军手里夺取阿富汗的呼罗珊。在巴里黑投降后,成吉思汗占领了这座城市,接着开始了屠城与纵火,将它变成了一堆废墟。在呼罗珊,他派拖雷前去攻占梅尔夫,梅尔夫城投降,城里的百姓也遭遇了大规模屠杀,几乎被杀光(1221年2月底)。在梅尔夫平原上,拖雷高坐金椅,亲眼看着手下屠城。男人、女人、小孩被分开,像牧群一样地被分到各个军营里,然后被砍头。“只有400名工匠免于一死”。桑贾尔苏丹的陵墓被洗劫一空,又被一把火烧成了灰烬(据传说,正是这时候,原本游牧于梅尔夫草原的一个乌古斯部落逃到了安纳托利亚,得到了当地塞尔柱人给予的安置地,这为将来的奥斯曼帝国奠定了基础)。1220年11月,蒙古将领、成吉思汗的女婿脱合察被尼沙普尔人打退并杀死,这座城市因此招来了灾祸,拖雷赶来讨伐。1221年4月10日,被攻占的尼沙普尔城彻底成了废墟,全城百姓被屠,主持这次***的正是脱合察的遗孀。为了防止有人诈死,所有的尸体都被砍了头,首级按照男、女、小孩分别被堆成金字塔形。“甚至连猫、狗都被宰杀。”蒙古征服者拆毁了位于图斯附近的哈伦·拉希德的陵墓。哈伦·拉希德和桑贾尔的陵寝,以及所有能让灿烂的阿拉伯-波斯文明引以为荣的建筑全都被摧毁了。接着,拖雷又攻占了赫拉特(Herat)。守卫赫拉特的花剌子模军人顽强抵抗,然而城里的百姓却打开了城门。进城之后,拖雷杀光了所有的守城士兵,放过了百姓,这也是他征战以来唯一一次赦免百姓。

后来,拖雷在塔里寒城(今阿富汗塔哈尔省首府塔卢坎)附近与成吉思汗会合,刚刚攻占了玉龙杰赤的察合台和窝阔台也赶来会合。

成吉思汗摧毁了塔里寒城之后,越过兴都库什山,围攻范延城(今阿富汗巴米扬)。在这次行动中,年轻的木阿秃干(Mütügen)被杀,他是察合台的儿子,也是成吉思汗最宠爱的孙子。在一次宴会上,成吉思汗亲自把这个噩耗告诉了察合台,还根据札撒的要求禁止他悼念自己的儿子,却以***的方式祭奠了死者。范延城被攻陷后,成吉思汗下令,不准劫掠,城里的一切一概毁灭。“凡是活物都被杀光了”,范延城因此被称为“被诅咒的城市”。

与此同时,花剌子模的最后一任苏丹摩诃末的儿子札兰丁·曼古伯惕突破了蒙古军队在内萨设置的封锁线,成功逃脱,躲过了河中和呼罗珊发生的这场灾劫。他逃到位于阿富汗山区腹地的加兹尼城避难,组建了一支新的军队,继续对抗蒙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花剌子模帝国的覆灭(4/5)

古军队。后来,在喀布尔以北的八鲁湾,札兰丁的这支新的队伍打败了蒙古将领失吉·忽秃忽的军团。为了替失败的副将雪耻,成吉思汗急忙赶往加兹尼,但札兰丁在蒙古大军到来之前就已经逃走了。成吉思汗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占领了加兹尼城,不过他急于追击札兰丁,因此把毁城的时间推迟了。最后,在申河(今印度河)河岸,成吉思汗终于追上了这位花剌子模的王子。据那撒韦记述,札兰丁的军队于1221年11月24日在印度河附近被成吉思汗的军队击溃。札兰丁本人全副武装,纵马飞驰跳进了河里,冒着雨一般射过来的箭逃跑了。他很幸运,安然无恙地抵达了对岸,从那里逃往德里,于1221年12月到了苏丹的王宫里,寻求庇护。蒙古人没有马上继续追入印度境内(直到第二年,一支蒙古军分队在札剌儿部那颜八剌的命令下远征木尔坦进行清剿,没过多久就因为炎热的天气撤退了)。然而,札兰丁虽然逃走了,但他的家人却落到了蒙古人手里,家族中所有的男孩都被杀死。

不过,在八鲁湾一战中,蒙古人的失败却使剩下的仍然在坚守的东伊朗城镇重新鼓起勇气。成吉思汗首先处理了加兹尼城的居民,除了被掳到蒙古的工匠以外,其他的居民全部被杀。八鲁湾战役结束后,赫拉特城也奋起反抗(1221年11月)。蒙古将军宴只吉带围攻了半年,才终于在1222年6月14日再次攻占了赫拉特城,接着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全城居民无一幸免。那些返回梅尔夫的人们杀死了拖雷派驻在那里的波斯长官,而拥戴札兰丁,这一愚蠢行为给他们带来了灾难,导致全城居民被失吉·忽秃忽屠杀殆尽。这场***结束后,谨慎的蒙古人假装离开。蒙古人走到离城有一段距离的地方,那些躲在城郊或地下室里的可怜人却以为敌人已经走了,一个接一个地跑了出来,不料蒙古人的后卫部队又杀了回来,把他们一网打尽了。

从整体上来看,对于蒙古人来说,攻占河中和东伊朗那些设置了防御措施的城市,显然比攻打中原所面对的困难要少一些。其中一部分原因是,相对于***来说,他们是“异教徒”(或者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他们应该算是“野蛮人”),***对他们的恐惧比中原人对他们的恐惧更加强烈。而中原地区的居民们已经跟他们做了几个世纪的邻居,对这些蒙古人早就司空见惯了。其次,在河中和东伊朗,蒙古人似乎更多地利用了当地居民。为了占领某座城市,他们常常将城市周边地区(主要是农村和其他不设防的城市)的男性居民集中到一起,给自己当盾牌。一到攻城的时候,蒙古人就把这些人赶到护城河或城墙边,利用他们的尸体填满护城河,迫使他们反复攻击,消耗守城军的战斗力。眼见这些可怜人被自己的同胞杀掉,蒙古人根本不在乎。有时候,蒙古人还会把这些人伪装一番,让他们每十个人举一面蒙古旗,四散开,让守城的军人误以为成吉思汗大军压境。这种小伎俩屡屡得手,一支蒙古小分队就能迫使敌人投降。战斗结束后,那些被利用的可怜人失去了利用价值,遭到屠杀。这种恐怖的办法在蒙古军队中几乎得到了普遍应用,又由于蒙古人的纪律性和组织性而几近完善,成为他们在战争中最常采用的一种作战程序。成吉思汗利用从不花剌抓来的俘虏攻打撒马尔罕,接着又驱使从撒马尔罕抓来的俘虏攻打玉龙杰赤。拖雷夺取梅尔夫城,也是利用了呼罗珊的村民。这些被俘虏的人在强烈的恐惧感与沮丧心理的影响下,竟然都没有想到要反抗。内萨城沦陷后,全城居民都被蒙古人赶到了一块空地上。蒙古人命令他们将彼此的手捆在背后,内萨城的****写道:“他们服从了,如果他们分散开来,逃往附近的山中,那么他们其中的大多数人将有机会逃脱。而一旦他们将彼此的手捆绑上,只要蒙古人围住他们,乱箭之下,男女老少无一人幸免。”

不过蒙古人在行政和军事方面的秩序意识却从来没有削弱过,这些蒙

(本章未完,请翻页)

11花剌子模帝国的覆灭(5/5)

古征服者杀掉了五分之四的居民之后,离开时会留下一个平民官达鲁花赤(darugachi或daruqachi)来管理幸存的五分之一的居民。达鲁花赤通常是回鹘人,有时候也会由波斯人充任。他还配有书记员,负责整理用回鹘文和波斯文写的名册。

自从伊朗东部地区被成吉思汗破坏后,再也没有完全恢复过来。蒙古人在巴里黑这样的城市留下的破坏痕迹,残留至今。15世纪时,在沙哈鲁、兀鲁伯和速檀·忽辛·拜哈拉②的统治下,这些地区发生了帖木儿文艺复兴运动,但依然没能使它们完全恢复过来。不过,虽然成吉思汗可能会因为他的所作所为而被当成阿拉伯-波斯文明的死敌,类似于***作家们笔下那些该死的、被诅咒的、被指责的人物,但他其实并不仇视***教本身。如果成吉思汗禁止***在河里淋浴,反对他们宰杀牲畜的方式,那么原因也只不过是这些行为违反了蒙古习俗或蒙古人的信仰。而在伊朗东部,他之所以会毁灭由某个类似于菲尔多西或阿维森纳③那样的知识分子所创造的辉煌的都市文明,只是因为他想在蒙古的西南边境上制造一个无人区,或者人为形成一片草原地带,作为蒙古帝国的缓冲带或保护带。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毁掉了农田”。在成吉思汗的身上,有着统治者和游牧民的双重属性:作为统治者,他从不赞成宗教战争;作为游牧民,他对定居生活知之甚少,热衷于破坏城市文明、废除农业(在离开伊朗东部时,他破坏了伊朗东部的产粮区),还喜欢把农田变成草原,因为草原是与他的生活方式相符的,便于管理。

在兴都库什山以南的阿富汗,成吉思汗逗留了一段时间。他曾于1220年邀请中原著名的道士长春真人丘处机前来会面。丘处机经回鹘地区、阿力麻里、怛逻斯河和撒马尔罕,于1222年5月抵达阿富汗,很快得到了成吉思汗的接见,因为这位征服者急于从道士那里得到长生不老的药方。

不过那个时候,他正打算返回蒙古。1222年秋,成吉思汗再次渡过阿姆河,沿不花剌继续前进。在不花剌,他对***教感到好奇,询问了主要教义,并表示赞同,但并不认为有必要去**朝圣,他认为整个世界都是上帝(或者按照蒙古语的说法 “腾格里”,也就是长生天)的归宿。在撒马尔罕,他取代了苏丹摩诃末,下令让***以他的名字祈祷。为了证明自己对***世界犯下的暴行只是出于战争需要,而并不带有宗教因素,他甚至免征了***教士(伊玛目和卡迪)的税。整个冬天,他都在撒马尔罕度过,1223年春天到了锡尔河北岸。在塔什干附近,可能是在锡尔河北岸的支流奇尔奇克河河谷,成吉思汗举行了一次蛮族式的“觐见礼”,他坐在金色的宝座上,身边陪着那颜和把阿秃儿。同样是在1223年春,成吉思汗与他的儿子们在亚历山大山脉(吉尔吉斯山脉)以北的忽兰巴什草原上召集了一次库里勒台。与此同时,他的军队还给自己找了一个消遣,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狩猎。这年的夏天,他是在怛逻斯河和楚河草原上度过的,第二年(1224年)夏天,又是在额尔齐斯河畔度过的。1225年,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

①苏联时期曾更名“列宁纳巴德”,今天称为“苦盏”,塔吉克斯坦第二大城市。

②这三位都是帖木儿帝国苏丹,沙哈鲁与明朝建交,他的儿子兀鲁伯于1447年继任苏丹,1449年在宫廷内乱中被杀死。这两位苏丹在位期间,提倡和保护文化,实现了帖木儿文艺复兴。帖木儿帝国在阿布·赛义德·米尔扎被处死后,四分五裂,速檀·忽辛·拜哈拉于1469年开始统治呼罗珊,直至1506年。他在位期间也大力倡导文化,使都城赫拉特成为知识分子云集地,其中代表性的学者就有《法尔哈德和希琳》的作者纳瓦伊。

③菲尔多西,波斯史诗巨著《列王纪》作者。阿维森纳,古代中亚医学家、哲学家,为医学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代表作为《医典》。

(本章完)

万本小说 永久免费读
页面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安装客户端,打开应用即可阅读完整内容,内容不精彩算我输!
点击下载永久免费看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