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与世仇金朝开战(1/5)

统一了蒙古各部之后,成吉思汗把下一个征服目标定在了华北地区。

他首先进攻党项游牧民在甘肃、阿拉善和鄂尔多斯建立的西夏国。党项人源于藏族,信仰佛教。他们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有一点文化,最具代表性的表现是他们的文字,党项人的文字来源于汉字。攻打西夏,是蒙古人征服过着定居生活的文明民族的第一次行动。他们之所以将首战对象定为西夏,一是为了检验蒙古将领和军队的素质;二是当时的中国版图由三个分裂的政权构成,西夏是其中最为弱小的一个;三是只要主宰了西夏,就等于控制住了从中国到突厥斯坦的通道;四是占领了西夏,就能从西面包围蒙古人的世仇、燕京的金朝。尽管在攻打那些没有防御措施的敌人时,蒙古人的组织能力令人叹为观止,但在攻打要塞城防方面,他们绝对是新手。这一点在他们与金朝的战争中表现得更加明显,甚至在远征西夏时,也能看出他们的这一弱点。1205年至1207年,以及1209年,成吉思汗先后多次攻打西夏,却始终没能攻克西夏的都城宁夏和灵州。西夏王李安全(1206年-1210年在位)承认成吉思汗的宗主地位,同意纳贡,暂时保住了王位。然而1209年,成吉思汗卷土重来,再次包围中兴府(今宁夏)。为了攻占中兴府,他甚至打算引黄河水灌城。不过,水坝工程对于蒙古人来说实在过于复杂,所以他们最终没能按照预定的方向引水。这一次,为了求和,西夏王将自己的一个女儿献给了成吉思汗(1209年)。

在使西夏成为他的属地之后,成吉思汗转攻女真人的领地,即通古斯人在华北地区建立的政权,也就是前面所说的金朝。金朝统治的疆域之广袤,前面已经提到过,从汉水、淮水以北到东北边境的华北地区都是金朝的控制范围。金朝以燕京为主要的都城,大定、辽阳、山西大同、河南开封是第二都城。前文提到过,青年铁木真曾与克烈人一起效命于金朝,与塔塔儿人作战。因此,他是金朝的属臣,只是被当成雇佣兵而已,他所做出的贡献得到了金朝的承认,封了他一个中等职位的官职。金朝皇帝麻达葛(1190年-1208年在位)或许还能使成吉思汗保持臣属关系,但就在成吉思汗攻打西夏时,他过世了。继承麻达葛的王位的是永济(1209年-1213年在位),趁着西夏易主的时机,成吉思汗不屑地抛弃了对金朝的效忠。当金朝的使者要求成吉思汗跪下接受新皇帝登基的诏书时,这位征服者大发雷霆,“他朝着南面唾了一口说‘像永济这种无能的人都能当皇帝,我难道要自降身份下跪’。”永济的确是一个庸碌无能的君主,他不过是权臣

们手里的一个傀儡。这次的对手,就像在花剌子模遇到的情况一样,成吉思汗的敌人外强中干,这对于他来说是一大幸事。

山西省北部,长城以北面向蒙古人地界的地区,生活着信奉景教的汪古部,他

(本章未完,请翻页)

9与世仇金朝开战(2/5)

们是突厥部落联盟,为金朝守护边境。在蒙古的内战中,汪古部首领阿剌兀思·剔吉从1204年起就一直支持成吉思汗。在这位征服者与金朝开战期间,阿剌兀思·剔吉家族再次证明了对成吉思汗的忠诚,他们为蒙古军队打开了入侵的道路,并于1211年把汪古部人守护的边境地区让给了他。作为回报,成吉思汗把女儿阿剌海别吉(Alaghai-b?ki)嫁给了阿剌兀思的儿子孛要合(Po-yao-ho)。

成吉思汗把蒙古人与金人之间的冲突,变成了一场民族战争。他呼唤着被金人钉死在木驴上的原蒙古的可汗们,郑重地向腾格里祈祷:“呵,长生天!我已经把自己武装起来,要为被金人辱杀的我叔叔斡勒巴儿合黑和俺巴孩报血海深仇。如果你允许我复仇,请助我一臂之力!”金朝的都城燕京原是契丹人的地盘,成吉思汗出征的同时还打着替被金人赶走的契丹人报仇的旗号,赢得了契丹人的积极支持。1212年,原契丹王室的王子耶律留哥以成吉思汗之名,在东北地区西南部、辽河一带的原契丹国境内起兵。我们已经知道,契丹人说的是蒙古语,他们与成吉思汗之间一定存在着某种种族上的联系,也有可能是亲属,所以他们才会联合起来对付定都燕京的通古斯人建立的王朝。耶律留哥向成吉思汗表达归顺的意愿,成吉思汗接受了,还派给他一支军队,这支军队的将领是哲别那颜。1213年1月,在哲别的帮助下,耶律留哥从金人手里夺取并占领了辽阳。臣属于成吉思汗的耶律留哥以“辽王”的身份被安置在辽阳,回到了原本属于他祖先统治的地方。这位原辽朝皇室的后裔,直至去世都对蒙古的皇帝非常忠诚。于是,金朝东北边境和西北部边境的大门,因为契丹人和汪古部归顺于蒙古而被打开了。

1211年,成吉思汗正式对金朝作战。这是一场持久战,其间只有过短暂休战。直至1227年,他去世的时候,战争仍然没有结束。最后是他的继承者结束了这场战争(1234年)。战争之所以会持续那么长时间,首先是因为蒙古骑兵虽然灵活,在劫掠农村和不设防的城镇时表现优秀,但他们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对中原的城防技术一无所知。其次,他们在中原地区作战也像在草原上一样,每次抢了战利品就跑,过段时间又杀回来,反反复复,反而给金人留下了重新夺回城镇和在废墟上重建、修整工事的时间。于是,蒙古将领们不得不一而再、再而三地攻占某些要塞。还有一个原因是,惯于在草原上作战的蒙古人常常采取赶尽杀绝或将投降的敌人整编入册的处置方法。然而,面对定居的人群,尤其是中原众多的人口,***几乎不起作用,因为空出来的地方会有更多的居民来填补。此外,作为古代女真人后裔的金人虽然过着定居生活,但时间并不长,仅仅有一百多年,他们身上仍然保留着通古斯人的血性。因此,蒙古人在攻打金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9与世仇金朝开战(3/5)

的城防时,面临着异常严峻的考验,他们不仅要对付中原工兵的高超设防技术,还要对付通古斯武士们的勇猛。不过,我们将要看到的是,在这次战争中,成吉思汗本人并没有直接参与,当然在战争初期除外。自1211年至1215年发动攻打金朝的战争之后,他就把大部分的军队撤回去攻打突厥斯坦了。成吉思汗走了之后,剩下他的部将们继续对金作战,但这种战争可能极其拖沓,虽然可以消灭金军,却无法彻底推翻金朝的统治。

但从客观上来说,这位蒙古皇帝只要御驾亲征,就必定会以他一贯的坚韧不拔的精神指挥战斗。发生在1211年至1212年间的那些战争都是集中力量、有计划地攻破山西北部大同(金朝的西京)边境,以及河北北部的宣化县(当时的宣德州)和保安。这些城镇的其他地区都被夷为平地,但要塞得以保全。1212年,成吉思汗最杰出将领之一的哲别,假装败退,趁敌人放松警惕发动突袭,攻占了东北地区的南部城镇辽阳,但成吉思汗本人并没有攻下山西北部的大同。因此,尽管蒙古人可能希望对金朝朝廷所在的燕京发起几面合围,却并没能如愿。1213年,成吉思汗终于攻克宣化,接着兵分三路进攻金朝。一路由他的儿子术赤、察合台和窝阔台统领,进军山西中部,抵达并夺取了太原和平阳。《元史》里记载,他们只是为了将战利品运回北方,才撤离了这座城市。第二路是中军,由成吉思汗亲自统领,他的小儿子拖雷辅助,中军南进到河北平原,夺取了河间、山东的济南。这股从山东南部边境入侵的蒙古军队,如洪水一般席卷了金朝的辖境,没被他们占领的只剩下燕京和另外几个设置了防御措施的城市,比如河北的真定和大名。第三路由成吉思汗的弟弟、最优秀的射手哈撒儿和他们最小的弟弟帖木格·斡赤斤统率,他们沿着渤海湾行军,向永平①的门户和辽西进发。

三路人马各自完成征战任务,又于1214年齐聚于燕京城前。成吉思汗这样做的目的是想封锁燕京,哪怕是一次尝试也好。金朝内部也不太平,1213年发生的宫廷政变引起了内乱。1213年,金朝的将军胡沙虎暗杀了皇帝永济,拥立永济的侄子吾睹补(Wu-tu-pu,即金宣宗完颜珣)为帝。遗憾的是,这位新皇帝(1213年在位)跟永济一样无能。尽管成吉思汗迫切想要攻城,但又缺乏围攻战所必需的兵器。因此,他不顾将士们的焦虑,选择了过去一贯的谨慎做法,接受了吾睹补的求和。在得到了金人给付的大量战争赔偿,包括黄金、丝和三千匹马,以及青年男女,还有一位献给成吉思汗本人的女真公主之后,这位征服者带着他的战利品经张家口返回了蒙古。

吾睹补认为燕京很容易遭受攻击,于是蒙古人刚一走,他就迁都开封(1214年)。这样做,实际上等于放弃了燕京。金人的迁都使成吉思汗感到战争的重启将提前。

(本章未完,请翻页)

9与世仇金朝开战(4/5)

于是他撕毁了停战协定,抢先采取行动。成吉思汗的大军再次入侵河北,接着包围了燕京。给金军运送粮饷的一支补给军队在燕京和河间府之间的霸州被蒙古军队击溃,陷入绝境的燕京守将完颜承晖自杀。1215年,蒙古军队占领了燕京,屠杀居民,抢占民房,最后一把火烧了这座城。这座城被蹂躏了长达一个月。

发生这样的事情,可以明显看出,游牧民完全不懂得大城市的作用,也不知道该怎样利用它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政权。研究人文地理的学者们会发现其中有意思的一点:草原居民没有经历一个过渡阶段,而直接入主具备都市文明的古老国家,这原本是一件幸事,但他们感到困惑。他们四处纵火、屠杀,与其说导致这种行为的是他们残忍的天性,倒不如说是因为他们感到困惑而不知所措,不知道该怎样处置更好。由此可见,对于蒙古首领来说,或者至少是对于忠实地遵守札撒的那些人来说,他们劫掠并不是为了一己私利。举例来说,失吉·忽秃忽甚至拒绝接受分给他的一份从金朝掠夺来的财物,尽管数量很少。

然而,蒙古人的困惑所引起的行为却给文明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成吉思汗治下的蒙古人就像史料中所反映的那样,把他们当作独立的个体来看时,他们并没有表现出邪恶,相反,他们服从倡导荣誉和诚实的法典(撇开邪恶的部分)札撒。遗憾的是,如果把这些蒙古人与在他们之前的其他古代游牧民族相比,尤其是与10世纪的契丹人相比,甚至是与12世纪的女真人相比,就会发现他们相当鲁钝。女真人也有过小规模的屠杀,但至少他们很快就继承了前王朝的一切,不再摧毁从此以后属于他们自己的财产。也许成吉思汗率领的蒙古人并不比他们的前辈更残忍(事实上,他们由于受到札撒的约束,而更严格地遵守纪律,并且成吉思汗的个性更冷静,更讲究道德),但由于他们比在他们之前的匈奴人、柔然人、***与回鹘人更加野蛮,简直算得上是野蛮习性的集合体,因此他们更具破坏力。

成吉思汗时代的历史因为一种对比而显得自相矛盾。一方面,***非常睿智,深谋远虑,讲究道义,通过常识性的箴言来约束自己与人民的行为,建立起公正体系;另一方面,刚摆脱原始野蛮状态的人民并没有抛弃残忍的行为,而这些行为的目的不过是让投降的敌人感到恐惧,已经投降的人的生命在他们眼里几乎没有任何价值;这些游牧民完全不懂定居民族的生活,他们对城市一无所知,也不了解农业耕作,甚至不理解除了他们的草原故乡以外的任何事情。面对这种领导者的智慧与部民的残忍习性、返祖现象完美结合的自然体(尽管有所限制),无论是现代史学家们,还是拉施特,或是编写《元史》的作者,他们的态度都是一样的,感到相当惊奇。

占领燕京后,成吉思汗从那些愿意归顺蒙古统治者的俘虏里挑选出了一位契丹王子,他就是耶

(本章未完,请翻页)

9与世仇金朝开战(5/5)

律楚材,他因为“身长八尺,美髯宏声”而得到成吉思汗的青睐,被任命为辅臣。这个选择极好,因为耶律楚材既具备深厚的汉文化底蕴,又有着政治家的气质。他与回鹘大臣塔塔统阿一样,也是一位辅佐亚洲新主的最合适的人选。这一时期,成吉思汗的后裔还无法直接从汉人那里吸取汉文化。而像耶律楚材这样已经汉化的突厥-蒙古人(他是契丹人,应该也属于蒙古种)正好能够弥补这个缺憾。有了他的帮助,成吉思汗与他的继承者窝阔台开始熟悉过着定居生活的文明社会中所采取的行政管理制度和政治生活的要素。

迁到新都之后的金朝领土范围急剧缩小,仅存的不过是环绕着它的都城开封的河南省和陕西省的一些设置了防御措施的地区。1216年,蒙古将领三木合·巴儿秃占领了黄河谷地的重镇潼关,切断了陕西与河南之间的联系。不过,潼关很快又被金朝夺了回去。原因在于成吉思汗因为被突厥斯坦的战事缠住,无暇分身攻打金朝,只是偶尔关注一下对金作战,这就给了金朝收复一些被蒙古军占领地的地区的机会。除了燕京仍在蒙古人手里之外,其他相当一部分领地被金朝夺回。

不过,成吉思汗在把精力放在征西事务上之前,把与金朝作战的事情委托给了他最杰出的将领之一木华黎。木华黎接手的是一支相对贫弱的武装力量(一半是蒙古正规军,只有23000人,剩下的都是地方杂牌军),他依靠这支军队,在周密的计划指导下,经过坚韧不拔的战斗,终于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功。1217年至1223年,与金朝持续作战七年,他终于再次把金朝的领土限制在河南省内。1217年,木华黎攻占了大名府。大名府是河北南部的一个要塞,曾是金人顽强抵抗成吉思汗亲征的一大屏障。1218年,他又从金人手里夺取了山西首府太原和平阳,1220年攻陷山东首府济南。同年,他的副将在黄河以北的河南地区夺取了彰德府。

1221年,木华黎占领了包括保安和鄜州在内的陕西北部的许多城市,1222年夺取陕西古都、渭水南岸的长安。1223年,木华黎刚从金朝手里夺过山西西南角、黄河河套地区的要镇河中府(今蒲州,此前金朝一击得手后从蒙古人手里重新夺回),终于油尽灯枯,去世了。他死后,河中府要塞又被金人收复。河中府是一个人口密集的地方,到处都是天然的堡垒,于是这场夺城之战变成了反反复复的攻坚战。但蒙古人在经历了战争初期的探索性努力之后,开始将大量的契丹人收编,使之成为蒙古军的辅助力量。再加上支持蒙古人的女真人和汉人工兵的加入,蒙古军逐渐适应了新式的战争。

①据《元史·本纪第一》(卷一)记载,“皇弟哈撒儿及斡陈那颜(帖木格)、拙赤、薄刹为左军,遵海而东,取蓟州、平、滦、辽西诸郡而还”,那么这里的“永平”应该是蓟州(今天津蓟州区)和平州(今河北卢龙)。

(本章完)

万本小说 永久免费读
页面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安装客户端,打开应用即可阅读完整内容,内容不精彩算我输!
点击下载永久免费看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