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征服乃蛮,统一蒙古各部(1/5)

成吉思汗征服克烈部之后,蒙古唯一剩下的独立政权就是塔阳汗统治下的乃蛮部。或者更确切地说,当1203年底成吉思汗主宰了东蒙古时,塔阳仍然控制着西蒙古。当然,所有被成吉思汗打败的那些顽固的敌人,朵儿边、哈答斤、散只兀惕和塔塔儿等残部的成员自然在其中,还有札只剌惕部首领札木合、蔑儿乞惕部首领脱脱别乞、斡亦剌惕部首领忽都花别吉,甚至连一支克烈氏族都加入了与成吉思汗敌对的行列,他们全都聚集在了塔阳的周围,准备与成吉思汗开战。塔阳原打算寻求信奉景教的汪古部***的援助,让他们攻打成吉思汗的侧翼,因为汪古部***是金朝的边境卫队,正好居住在托克托附近(民国时期绥远省的北部地区)。但他们的算盘落空了,汪古部加入了成吉思汗的阵营,汪古部首领阿剌兀思·剔吉(Alaqush-tigin)应邀参加一次反对成吉思汗的牵制性行动时,及时给成吉思汗通风报信了。

据《蒙古秘史》记载,成吉思汗在前去攻打乃蛮部之前,发布了一系列针对蒙古军队和国家组织的各种法令(尤其是对亲兵加以管束的法令)。他决定抢在乃蛮部之前发动攻势。1204年春,在一处靠近帖麦该川(这是《元史》里的记载,《蒙古秘史》称它为“特木因·基也尔”)的地方,成吉思汗主持召开了库里勒台(也就是部民会议)。在会议讨论中,大多数军事将领们认为春季马瘦,应该等到秋天再行动。成吉思汗最小的弟弟帖木格和他的叔叔答力台

(本章未完,请翻页)

6征服乃蛮,统一蒙古各部(2/5)

赞成攻敌不备,出奇制胜。成吉思汗称赞了他们的战斗激情,于是发兵攻打乃蛮部。有些史书,比如《元史》里,似乎暗示了他马上就跟乃蛮人开战了;而据另一些史书的记载,他直到秋季才进入乃蛮人的领地。据《元史》记载,塔阳及盟友札木合、脱脱别乞、忽都花别吉,率领乃蛮人、札只剌惕人、蔑儿乞惕人和斡亦剌人组成的军队,从阿尔泰山出发,向着杭爱山方向前进,在今哈拉和林附近的杭爱山中与蒙古人遭遇了,双方交战。阿布哈齐认为,战斗发生在阿尔泰山附近的一条河(阿尔泰河)上,他的说法是错误的;而阿尔伯特·赫尔曼认为阿尔泰河在哈拉乌兹湖不远处的科布多附近,这种想法也是错误的。塔阳的确有后撤到阿尔泰山的打算,因为这样做可以通过长途行军来拖垮蒙古军队,然后在某个峡谷给他们出其不意的一击。但塔阳的部将豁里速别赤对于他过于谨慎的态度嗤之以鼻,他嘲笑塔阳说:“先王战伐,勇进不回,马尾人背,不使敌人见之。”塔阳被他激怒了,于是下令部队立刻展开进攻。

这场可怕的遭遇战打得异常激烈。成吉思汗的弟弟哈撒儿统率中军,充分发挥了他的领导才能。到了晚上,蒙古军队获胜。塔阳身负重伤,被部下抬到一个小山坡上。《蒙古秘史》用了史诗般的语句讲述了这件事。塔阳问他的忠实随从们:“那些如狼入羊群、驱赶着群羊直赶到羊圈里的人,是些什么人?”札木合说:“是我的帖木真(铁木真)安答用人肉喂养、用铁链拴着的四条

(本章未完,请翻页)

6征服乃蛮,统一蒙古各部(3/5)

猛狗。驱赶我军哨兵的就是他们。那四条猛狗,额似铜铸,嘴像凿子,舌如锥子;有铁一般的心,拿环刀当鞭子,饮用朝露解渴,骑着疾风而行走。在厮杀的日子里,吃的是人肉;在交战的日子里,以人肉为行粮。如今放开了铁索,因为没有拘束而高兴,奋勇追来了。若问那四条猛狗是谁?这两个是者别(哲别)、忽必来,那两个是者勒蔑、速别额台。就是他们四人。”塔阳又问:“在他们后面,像饿鹰扑食般,奋锐当先而来的是谁?”札木合说:“来的这个人,就是我的安答帖木真。他浑身上下以生铜铸成,用锥子去扎,找不到空隙;他全身用精铁锻成,用针去刺,找不到缝儿。我的帖木真安答,恰似饿鹰扑食,奋锐当先而来,你看到了吧?乃蛮伙伴们曾说:如果遇见了蒙古人,要(把他们消灭干净)连羊羔的皮蹄也不剩下。(如今,)你好好看吧!”①蒙古传说里继续写道,最后一批追随着塔阳的部众问他接下来要怎么办,然而他们的挣扎是徒劳的,他们的主人已经濒临死亡。豁里速别赤想要唤醒塔阳汗,对着他哭喊,说他的母亲古儿别速和妃子们正在帐中等着他。然而他的努力无济于事,塔阳汗因为失血过多而虚弱不堪,躺在地上一动不动。以豁里速别赤为首的最后一批忠诚于塔阳汗的人,抱着必死的决心,冲下山去跟蒙古军队搏杀。成吉思汗欣赏他们大无畏的勇气,打算赦免他们,但他们拒绝投降,仍然继续坚持战斗,直到战死。塔阳汗的儿子屈出律与一些乃蛮部众一起逃走

(本章未完,请翻页)

6征服乃蛮,统一蒙古各部(4/5)

,他们朝着额尔齐斯河方向逃去。除了这些逃跑的人之外,剩下的乃蛮人中绝大部分都投降了成吉思汗。

蔑儿乞惕部首领脱脱跟着屈出律一起逃走,而小头领答亦儿·兀孙(DayirUsun)则主动向成吉思汗投降,还把爱女忽阑嫁给了成吉思汗。《蒙古秘史》里讲述了年轻的蒙古军官那牙阿(Naya)带着忽阑经过盗贼经常出没的地方前往成吉思汗驻地的这段插曲,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反映了当时粗犷、质朴的民风的画卷。《元史》里的记载证实了塔阳汗的弟弟、乃蛮王子不亦鲁,与屈出律、脱脱别

乞及札木合一起,继续坚守在额尔齐斯河上游、离斋桑泊和兀鲁塔山不远的地区(位于西伯利亚阿尔泰山、塔尔巴哈台和青吉兹形成的山地中),坚持抗战。这四个人一个接一个被打败。据《元史》记载,1206年,不亦鲁在兀鲁塔山附近打猎时,遭到成吉思汗的骑兵突袭,被杀。1208年秋天,成吉思汗亲自率军,向额尔齐斯河上游挺进,去攻打最后一批“反叛者”。行军途中,斡亦剌惕部首领忽都花别吉不战而降。成吉思汗接受了他的投降,还任用他为向导。屈出律和脱脱别乞在额尔齐斯河畔被击溃,脱脱阵亡,屈出律侥幸逃脱,前往喀喇契丹国避难。札只剌惕部首领札木合与沦为土匪的一群逃亡者一起,干起了劫掠的勾当。后来他被自己人引渡给了成吉思汗。尽管拉施特并没有注明这件事发生的年代,但多桑确信时间是在塔阳战败去世后不久,也就是1204年。符拉

(本章未完,请翻页)

6征服乃蛮,统一蒙古各部(5/5)

基米尔佐夫的看法与他们都不同,他按照《蒙古秘史》的编年,把札木合的被俘定在脱脱去世之后,而脱脱死于1208年。成吉思汗考虑到札木合是他的安答(结义兄弟),便用赐死王公的方式(不流血而死)赐他一死。符拉基米尔佐夫解释说:“这种做法体现了一种恩惠。因为根据萨满教的说法,人血是灵魂之所在。”拉施特留下来的传说记载显得非常怪诞:成吉思汗的侄子阿勒赤歹(成吉思汗命他看守,也有可能是处死札木合),居然一点点地割断札木合的关节,用这种方式来折磨他的俘虏。别忘了这一点:札木合反对成吉思汗的王权,与成吉思汗对立,最终却表明了自己不过是一个耍阴谋的懦夫。他先后唆使克烈人、乃蛮人和他一起反对他的对手,将他们卷入了战争,但他自己连续两次战前逃跑,先是背弃了王汗,不久又遗弃了塔阳汗。世界征服者的这位对手在道义上的糟糕程度与他在战争中的表现一样差。

不久,蒙古将领速不台击溃了蔑儿乞惕残部。1207年,在叶尼塞河上游(唐努乌梁海和米努辛斯克地区)的黠戛斯人也不战而降。

成吉思汗终于统一了蒙古各部,他的旗帜-九斿白旄纛,将成为所有突厥-蒙古人的旗帜。

1204年,乃蛮部战败,塔阳的掌印官、回鹘人塔塔统阿被蒙古人俘虏,他后来效命于成吉思汗。因为他的努力,回鹘“文书处”成立了,这象征着蒙古政府的萌芽。

①出自《蒙古秘史》(余大钧译注,河北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卷七。

(本章完)

万本小说 永久免费读
页面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安装客户端,打开应用即可阅读完整内容,内容不精彩算我输!
点击下载永久免费看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