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讲过,佩切涅格人(被康斯坦丁·波弗罗杰尼特斯称作“Patzanakitai”,伊斯塔克里叫他们“Bachanak”)是突厥部落的一支。马加特认为,这一部落曾经是西突厥联盟的成员之一,后来遭到葛逻禄部***驱逐,被迫退回到锡尔河下游和咸海,接着又继续西迁,游牧于乌拉尔河(雅克河)与伏尔加河(伊铁尔河)之间。然而那里也不是这些西迁的佩切涅格人最终的停留地,据康斯坦丁·波弗罗杰尼特斯的记载,大约在公元913年时,他们遭到可萨人和乌古斯人的联合夹击,再次西迁。在西迁的过程中,佩切涅格人打败了马扎尔人,强占了亚速海以北的列维底亚。过了没多久,他们又继续西进,在俄罗斯草原西部,赶走了生活在第聂伯河和多瑙河下游之间的阿特尔库祖的马扎尔人。因此,公元900年前后,第聂伯河河口与多瑙河河口之间的牧场尽在佩切涅格人的掌握之中。公元934年,在色雷斯,他们加入了匈牙利人的阵营,共同对抗拜占庭帝国的入侵。公元944年,他们追随罗斯王公伊戈尔进攻拜占庭帝国的本土。1026年,他们渡过多瑙河,但被杰出的康斯坦丁·提奥奇尼斯打败。1036年,基辅的罗斯王公雅罗斯拉夫使大败佩切涅格人,这次沉重的打击结束了他们对草原的统治,迫使他们再一次将进攻的矛头对准了拜占庭帝国。1051年,在自身野心的驱动下,再加上遭到乌古斯人的驱逐,佩切涅格人再次入侵拜占庭帝国。10**年,佩切涅格人侵略的步伐深入拜占庭帝国,他们穿过色雷斯,进逼君士坦丁堡。
佩切涅格人之所以会将拜占
(本章未完,请翻页)
庭作为攻击目标,是有事实依据的:拜占庭帝国从欧洲的突厥异教徒中征募士兵,雇用他们前去征讨亚洲的突厥***。然而相比忠诚于巴西琉斯(basileus,古希腊语,这里指拜占庭的君主),这些突厥异教徒的种族情感占了上风,也就是说他们与同种的***更亲近。1071年,在土耳其马拉兹吉尔特(即“曼兹克特”)战役爆发前夕,同样也出现了这种情况,当时佩切涅格军队不再听命于拜占庭皇帝罗曼努斯四世(罗曼努斯·戴奥吉尼斯),转而效命于塞尔柱帝国的苏丹阿尔普·阿尔斯兰。1087年,欧洲的拜占庭处于皇帝阿历克塞·科穆宁(科穆宁王朝阿历克塞一世)统治之下,佩切涅格人再次入侵色雷斯,一直打到了位于伊诺斯与君士坦丁堡之间的库莱,最后在库莱被击溃。溃逃的佩切涅格人把自己的首领泽尔古(Tzelgu)扔在了战场上。阿历克塞·科穆宁下令追击逃跑的佩切涅格人,这是一个错误的决策,导致拜占庭军队于1087年秋天在保加利亚的锡利斯特拉被打败。直到突厥部钦察人(波洛伏齐人)到来,拜占庭帝国才得救。钦察人从俄罗斯草原奔来,从背后袭击佩切涅格人,在多瑙河畔打败了佩切涅格人。然而,钦察游牧部落一退回到俄罗斯,感受到来自钦察人威胁的佩切涅格人就立刻在1088年至10**年又一次入侵色雷斯,****,抵达土耳其亚德里亚堡①以南的易普萨拉,阿历克塞不得不出钱让他们从易普萨拉撤军。1090年,佩切涅格人加入了安纳托利亚的塞尔柱人进攻君士坦丁堡的行动中。佩切涅格人从亚德里亚堡出发,经马里查
(本章未完,请翻页)
山谷,来到伊诺斯;塞
尔柱舰队沿海岸线进攻占领了士麦那②,陆军则从尼科亚进逼尼科美底亚(伊兹米特的旧称)。
这种局面后来再次出现在希拉克略与阿瓦尔人的时代,只不过这一次拜占庭受到了来自亚洲与欧洲的***的两面夹击,亚洲的突厥***与欧洲的突厥非基督徒同是***,他们因为血统关系而联结在一起,共同对付拜占庭帝国。冬天的时候,佩切涅格人就住在拜占庭边境线对面的吕莱布尔加兹附近,这时的拜占庭边境线已经被迫后缩到了乔尔卢。为了解决拜占庭的困境,阿历克塞·科穆宁再次向钦察人求援。在托加尔塔克与曼尼亚克的指挥下,钦察人从俄罗斯南下援救,进入色雷斯,从佩切涅格军的背后袭击。1091年4月29日,拜占庭军队与钦察人协同作战,在列瓦尼恩山一带打败了佩切涅格军队,杀死了佩切涅格军队士兵的十分之一。受到重创的佩切涅格余部在瓦拉几亚重新集结,直到下一代统治者出现,才又开始了进攻拜占庭的尝试。1121年,佩切涅格人攻打巴尔干山以北的保加利亚,这次倒是没有扩大战场。然而,第二年(1122年)春天,他们就遭到了约翰·科穆宁的突袭与屠戮,伤亡惨重。
大败的佩切涅格人不得不让出俄罗斯草原上的位置,乌古斯人与钦察人取而代之。
乌古斯人的亚洲后裔也就是今天的土库曼人,阿拉伯人则把他们叫作“古兹人”,他们习惯了在里海东北部和咸海以北地区过游牧生活。塞尔柱人是乌古斯人中的一支,信仰***教,11世纪时迁往波斯淘金。在吐格利尔拜格、阿尔普·阿尔斯兰和马利克沙赫等历任首领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带领下,塞尔柱人终于在波斯建立了突厥***帝国。同样是在11世纪,另一支非***乌古斯部奥佐伊人(拜占庭历史学家们的叫法)推翻了佩切涅格人在俄罗斯草原的优势地位。1054年俄国编年史中第一次提到这些乌古斯人,不过对他们的称呼很简单--“托克人”,他们出现的时间与钦察人(或称“波洛伏齐人”)相同。据拜占庭的历史学家们记载,在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十世杜卡斯统治时期,60万奥佐伊人于1065年渡过多瑙河,洗劫了巴尔干半岛,侵入塞萨洛尼基与希腊北部,但他们很快就被佩切涅格人与保加尔人消灭了。越过伏尔加河西岸的这支最后的乌古斯部落,最终被钦察人征服或消灭了,也有可能是被同化了。
突厥语中的钦察人被俄罗斯人称作“波洛伏齐人”,他们是拜占庭人所说的“科马洛伊人”,是阿拉伯地理学家埃德利斯所说的“库曼人”,也是匈牙利人所说的“昆人”。据加尔迪齐记载,钦察人最初是西伯利亚基马克***中的一支,基马克***可能居住在额尔齐斯河中游沿岸,也有可能如米诺尔斯基所说,他们生活在鄂毕河沿岸。无论是哪种情况,基马克人都与乌古斯人密切相关(喀什噶里指出,他们与其他突厥民族的区别在于他们把首写字母的“y”音发成“j”[dj]音)。大约在11世纪中期,钦察人脱离了基马克人的主体,迁往欧洲。他们第一次出现在俄国编年史中,是1054年。史料中记载他们生活在黑海以北的草原,与他们同一时期出现的还有被钦察人往前赶的乌古斯人。乌古斯人战胜了佩切涅格人,但受益者是钦察人。106
(本章未完,请翻页)
5年至1066年,乌古斯人远征巴尔干,却被拜占庭人和保加尔人击溃,钦察人利用乌古斯人大败的时机,占领了俄罗斯草原,并且成了那里唯一的主人。1120年至1121年,伊本·艾西尔在提到格鲁吉亚的盟邦时曾间接地提到过他们。大约就在同一时期,有几个与契丹人密切相关的蒙古部落(他们与西迁的喀喇契丹人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融合)可能从中国东北部边境地区迁到了乌拉尔河与伏尔加河流域,加入了钦察人的主体,或许是进入了钦察人的统治阶层。但他们也有可能很快就被钦察人同化了,因为他们的生活方式变得与***一样,说明他们已经融入了纯粹的钦察人之中。直到1222年,在成吉思汗的将领入侵之前,俄罗斯草原上的主人一直是钦察人。一些钦察首领受到罗斯人的影响,开始接受了***。蒙古人消灭了钦察人,统治了罗斯之后,“钦察”这个名字被建立在这一地区的成吉思汗汗国继承,这个汗国就是我们都听说过的“钦察汗国”。
从以上简短的叙述中,可以看出这一点,即尽管在几个世纪的时间里,拜占庭帝国一直在抵抗一个接一个部落对它边境地区的进犯,但它取得的成就也是不容忽视的。对于***文明来说,比1453年的危机更可怕的威胁是包括阿提拉与乌古斯在内的其他所有未开化的***和蒙古人。
①亚德里亚堡是土耳其西部城市埃迪尔内的旧称,地处马里查河(位于巴尔干半岛东南部)与登萨河交汇处,靠近希腊与保加利亚。
②士麦那是土耳其西部港口城市伊兹密尔的旧称,地理位置在爱琴海伊兹密尔湾东南角。
从铁木真到成吉思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