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7世纪初期,俄罗斯草原西南部和达吉斯坦见证了可萨帝国的崛起。
可萨人是***,他们信奉腾格里,统治者是可汗和答剌罕①。巴托尔德认为他们代表西突厥的一支,或者说他们是西方匈人的一支更准确。公元626年,可萨人已经是一个强大的民族,拜占庭帝国皇帝希拉克略为了借兵,邀请可萨人的可汗扎比尔在梯弗里斯会面,扎比尔借了四万兵马给他与波斯交战。在这支援军的帮助下,希拉克略将萨珊波斯王朝的领地阿塞拜疆省夷为平地。后来,拜占庭与可萨王室之间多次联姻,进一步加强了两国之间的联盟关系。公元695年至公元705年,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二世流亡,得到了可萨人的庇护,他还娶了可汗的一位姐妹,这位就是后来的西奥多拉皇后。公元732年,可萨可汗的女儿嫁给了君士坦丁五世,她就是艾琳皇后。他们的儿子,也就是人称“可萨人利奥”,后来成为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利奥四世(公元775年-公元780年在位)。拜占庭皇室与可萨王室的联姻在后来反击阿拉伯人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比如,在公元7**年的战争中,当拜占庭帝国的军队在安纳托利亚攻打阿拉伯人时,可萨人从阿拉伯人的背后,也就是外高加索方向袭击他们。
从其他一些方面,也可以看出拜占庭的朝廷对可萨人的态度比较亲近。可萨人的文明程度是欧洲的突厥各部中最高的,就像回鹘是中亚突厥各部中最文明的一支一样。由于可萨人与文明程度相当高的拜占庭和阿拉伯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世界接触,也具有相当高的文化程度,因此虽然他们的生活方式从来不是定居,也从来没有从事过农耕工作,但就像前面提到过的那样,他们建立起了一个组
织有序的国家,这个国家又因为经商而变得富裕起来。一开始,可萨人的主要领土似乎在捷列克草原地区,以巴伦加尔为第一座“都城”,它的具体位置,马加特认为在捷列克河南部支流苏拉克河的河源处。公元722年至723年,这个“都城”被阿拉伯人摧毁,可萨人的王室被迫迁往被阿拉伯人称作拜达(意思是白城)的城市。马加特认为将这个名字改作“沙里格沙尔”(也就是突厥语里的“黄城”)可能更合适,米诺尔斯基也认为是沙利格-欣(即沙克新)。关于它的具体位置,马加特认为在后来伏尔加河口上的都城所在地伊铁尔。顺便提一下,可萨人的可汗也像他们的先祖匈奴人一样,王庭是不固定的,随着冬夏的变化在草原上迁徙,冬天待在伊铁尔,夏天可能在库班一带。可萨人也希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隐蔽的大本营,尽量避免暴露在草原上其他游牧部落的面前,于是在公元833年请求拜占庭皇帝西奥菲勒斯派出专门的工匠帮助他们建造一座具有防御功能的都城。西奥菲勒斯派了帕特罗纳斯作为总工匠,去帮助他们建立起了都城沙克尔。这是他们的第三座都城,位置可能在顿河入海处,也可能在顿河大拐弯的地方。在塔曼半岛原法纳戈里亚的废墟(位于克里米亚对面)上,可萨人还建立起了马塔卡贸易据点。
可萨帝国的商业
(本章未完,请翻页)
极其繁荣,是当时的一大贸易往来中心。拜占庭、阿拉伯与犹太的商人们,大量来到伊铁尔和沙克尔收购从北方运送过来的毛皮。商人们的到来,不仅为可萨帝国带来了物质财富,还带来了***、***教和犹太教,这三大宗教在可萨国内找到了扎根的土壤。公元851年至公元**3年,拜占庭派到可萨的***教士圣西里尔受到了可萨人的热烈欢迎。作为***的教士,西里尔还与犹太教的教士在可汗举办的宴会上进行了唇枪舌剑的辩论,这场论战记载在了他的传记里。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利奥六世在位期间,将马塔卡建成了拜占庭的一个主教区,目的是在可萨帝国境内传播****。***教自公元690年起,就在阿拉伯人中广泛传播,大量阿拉伯人皈依了***教,并且自公元**8年起,尤其是公元965年以后,***教成为马塔卡贸易中心的一大宗教。犹太教更是得到了极大推崇。公元767年,牧师艾萨克·散贾丽开始为可萨人布道。马苏第②认为,在公元7**年至公元809年的哈伦·拉希德哈里发统治时期③,可萨帝国的可汗与贵族们都推崇犹太教。拜占庭帝国的皇帝罗马努斯·尼卡彭努斯(公元919年-公元944年)发起的对犹太人的迫害,使大批犹太难民进入可萨境内。
据说一位可汗曾顶着《圣经》中约瑟之名,于公元948年写信给犹太教的一位拉比④希斯达伊,描述了犹太教在可萨帝国境内盛行的状况,但马加特对这一信件的真实性产生了怀疑,他认为
(本章未完,请翻页)
这封信的时间可能不会早于11世纪。据伊本·法德罕在《Risala》中的记载,萨曼达尔(位于达吉斯坦境内)的可汗、总督、王公以及其他高级官员们都信奉犹太教。在这里曾发生过一件事,一位可萨人的可汗为了报复***境内破坏犹太教教堂的行为,拆除了一座清真寺的塔尖。但在可萨民众中,成为***与***徒的人似乎超过了犹太教徒。据说公元965年前后,有一位可汗出于政治上的考虑而信奉***教。而在1016年,塔曼半岛的可汗是一位信仰***的可萨人,名叫“乔治斯·佐勒斯”。
9世纪,可萨人的政权走向了衰落。这些信仰犹太教的文明的***,被与他们同族的异教徒,也就是仍然处于野蛮状态的其他突厥部落赶走了。草原时局因此再一次陷入动荡之中。在从咸海附近的草原迁移过来的乌古斯***(在拜占庭作家们的笔下,他们被称为“奥佐伊人”)驱逐下,恩巴河地区和乌拉尔河地区的佩切涅格***不得不西迁。大约在公元850年至公元**0年间,佩切涅格***穿过可萨帝国的领地,把居住在亚速海北岸臣属于可萨帝国的马扎尔人赶走了。这些逃亡的马扎尔人的动向已经在前面提到过,他们退到了位于第聂伯河与多瑙河下游之间的阿特尔库祖。公元8**年至公元**3年,佩切涅格人再次驱逐马扎尔人,侵占了他们的新址,并最终在这里定居下来。至此,佩切涅格人占据了位于顿河河口和摩尔达维亚之间的俄罗斯草原。而可萨人的领土只
(本章未完,请翻页)
剩下顿河下游、伏尔加河下游和高加索山脉之间的地区。
公元965年,基辅的罗斯王公斯维亚托斯拉夫攻打可萨人,占领了他们的都城沙克尔(位于顿河的大拐弯处)。不过,正如巴托尔德所说,经历了这场劫难的可萨汗国却幸存了下来,或者说,可萨汗国至少仍然保住了伏尔加河下游地区、库班河地区以及达吉斯坦草原的领土。1016年,拜占庭帝国的皇帝巴西尔一世与罗斯人联手,进攻最后的可萨人。拜占庭的舰队与基辅罗斯的军队协同合作,攻占了塔曼半岛和可萨人在克里米亚的属地。直至1030年,可萨人的政权最终被消灭。但是,这次与罗斯人联手,却是拜占庭帝国的一大失策之举,因为文明程度比较高的可萨人是已经开化的***,他们长期以来就是拜占庭的盟友,而且最为忠诚,然而拜占庭人却帮助基辅罗斯消灭了可萨汗国。从此,在黑海附近,野蛮的游牧部落罗斯人取代了可萨人,控制了草原。
①答剌罕是突厥、蒙古族长期使用的一种武官的官职名称。
②马苏第,生于伊拉克巴格达,卒于公元956年,古代阿拉伯旅行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一生游历过中东、西亚、南亚和非洲东海岸,代表作《历代史》与《黄金草原》。
③哈伦·拉希德哈里发统治下的阿拔斯王朝进入盛世。他在位期间,阿拉伯帝国的疆域辽阔,经济发达,文化发展繁荣。
④拉比是犹太民族中一个特殊的阶层,是智者,熟悉《圣经》与口传法律,负责执行犹太教教规、律法,并主持宗教仪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