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突厥的余晖:默啜可汗(1/5)

至此,唐王朝似乎已经实现了在西域的所有目标,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局势却突然发生了改变。自公元665年至公元683年,也就是唐高宗统治的后半期,这位被后宫干政的软弱皇帝却目睹了唐王朝在西域统治的一落千丈。从公元665年起,西突厥的弩失毕和咄陆两部造反,不再服从朝廷指派的可汗,脱离了唐朝的掌控。公元670年,吐蕃人(当时还是些未开化的野蛮人)侵入了塔里木盆地,从唐朝手里夺走了“安西四镇”:焉耆、龟兹(库车)、于阗和莎车(喀什)。更糟糕的是,在公元630年被唐太宗灭掉的**厥汗国竟然在原王室后裔骨咄禄(快乐的意思)可汗(阙特勤碑文中称他“颉跌利施可汗”)的率领下重新建立了起来。

我们认为碑文可能是骨咄禄的儿子写的,碑文里说重建鄂尔浑突厥汗国是符合真挚的民族情感的,大意是“所有的突厥平民都说:‘我是本国的子民,但现在哪里是我的国?我们的可汗又在哪里?’他们说了这样的话,于是起来反对汉人的可汗,他们再次升起希望,希望重新组织和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国家。然而汉人却说:‘我们要彻底消灭***,让他们绝后。’于是他们开始进攻突厥,想要毁灭它。但腾格里和神圣的精灵们帮助了***:***不应该被灭绝,应该成为一个独立部族,他们簇拥着父亲颉跌利施可汗与颉利毗伽可敦高居天顶”。碑文还证实了,鄂尔浑***的可汗组织起了一支人数不多的队伍。“可汗与二十七人同行,后来又增加到七十人。腾格里赐予了他们力量,可汗的军队像狼一样凶猛,敌人像羊一样软弱。当军队的人数增加到七百人时,他按照祖先的制度,组织和号令曾经是奴婢的人们,还有失去了国家和可汗的人们。南方的汉人是我们的敌人;北方九姓乌鹘部也是我们的敌人;黠戛斯、骨利斡,三十姓鞑靼、契丹,向来都是我们的敌人。父亲出征四十七次,身经二十战。在腾格里的庇佑下,他终于夺回了自己的国土,俘虏了曾经的可汗,令敌人俯首称臣,不再妄动干戈。”

于是,在原**厥汗国的中心地带,鄂尔浑河河源附近以及于都

(本章未完,请翻页)

8突厥的余晖:默啜可汗(2/5)

斤山(可能是杭爱山脉)新的**厥汗国(后突厥汗国)建立了起来。在建立汗国的过程中,有一位精明的政治家暾欲谷伴随在骨咄禄的身边,常给他出谋划策。暾欲谷是***,世代在山西北部边境的云州(今山西大同)做官,为唐朝效力。1**7年,暾欲谷墓地的丧葬柱在图拉河上游河谷里被发现,碑文的记载,再加上来自《唐书》的资料补充①,都有助于我们了解这位个性奇特的人物。暾欲谷也像其他的突厥贵族一样,从唐太宗时期开始,就接受了汉人的教育。不过,当骨咄禄脱离唐朝统治,起兵打算让突厥恢复独立时,暾欲谷也加入了他的队伍,还成了骨咄禄的参谋和最好的副手。他把在中原所掌握到的一切信息都用来为新可汗服务,包括关于唐朝的习俗、政治、思想的知识,还有比这些都要重要得多的情报。可悲的唐高宗,他的权力已经因为后宫干政而被削弱。因此,公元682年,骨咄禄和暾欲谷开始采取反唐的行动,首先攻击山西北部。公元683年3月,骨咄禄把妫州地区(北京西北,南口关北、怀来县)变成了废墟,从此,每年都会突然侵袭大唐的山西或河北的边境地区。公元683年4月,骨咄禄和暾欲谷彻底摧毁了单于大都护府(地点在今天内蒙古的和林格尔县)。同年6月,他们又进攻蔚州,将丰州都督杀掉,将山西西北的岚州洗劫一空。公元684年秋,他们进攻朔州(即朔平,今山西北部右玉)。公元685年5月,突厥军队大败唐军,攻进太原北部的忻州。公元687年4月,他们突袭北京西北部的昌平。同年秋,这些***仍然没能攻破山西朔州,最后被唐军打败。

就在***频繁侵袭大唐边境时,高宗皇帝去世(公元683年12月27日),他的皇后武则天掌权(自公元684年至公元705年,皇权实际上掌握在她手里)。这是一个心狠手辣而又专横的女人,但她的确足智多谋,拥有治国安邦的天赋。一方面,在国内,她巩固了专制统治,将权力收归自己手里;另一方面,在外交上,她恢复了唐朝过去的对外政策。比如,在塔里木盆地,她的将领们先后从吐蕃

(本章未完,请翻页)

8突厥的余晖:默啜可汗(3/5)

人手里抢回安西四镇:公元692年,夺回焉耆和龟兹;公元694年,收复莎车(喀什)和于阗。但我们从前面的讲述中也能看到,在对付后突厥时,她却束手无策,常常失败。后突厥可汗骨咄禄几乎每年都要到山西、河北边

境大肆劫掠一番。武则天原打算借助突骑施(居住在伊犁河下游谢米列契耶的一支突厥部落)的帮助,从侧面攻击骨咄禄。这个计划却以失败告终,因为突骑施可汗乌质勒被骨咄禄打败了,不仅沦为他的阶下囚,还不得不归附于骨咄禄(公元6**年)。

公元691年,骨咄禄去世(时间可能是8月到11月)。继任的新可汗不是他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默啜(伯希和认为,这个应该是突厥语“B?k-chor”翻译成汉语的名字)继承。默啜可汗给***带来了巨大财富,使后突厥进入了全盛期(公元691年-公元716年)。在唐王朝上演的一出夺宫大戏里,默啜老练地扮演着反对篡位的皇后武则天、维护李唐王朝正统的角色。为了拉拢默啜,武则天打算与他结成亲家,于是让她的侄子去向默啜求亲,请他把女儿嫁给他的儿子。然而,公元698年,当这位年轻人来到可汗的王庭求亲时(当时的王庭设在赛音诺颜南部的黑沙地),却被默啜轻蔑地拒绝了。他告诉所有人他女儿不能嫁给姓武的人的后代,要嫁就要嫁给合法的李氏皇帝。他还公然说,他将率军帮助李氏残存的两个儿子夺回皇位。

然而,尽管默啜打着保卫唐朝、反对铁腕武后的幌子,却一刻也没有停止对大唐领土的侵略。694年,突厥铁蹄践踏了宁夏附近的灵州。公元698年,他又摧毁了地处北京西部的宣化和灵丘之间的蔚州。在停战期间,他曾接受过劝说,暂时同意与武氏朝廷合作,共同对抗生活在辽西与热河之间的一支蒙古族游牧部落契丹,这支契丹当时正在进攻唐朝永平一带边境地区,并向南扩张。公元696年,与默啜结盟的契丹首领李尽忠,在永平附近打败了一支唐军。②不久,李尽忠去世,契丹人不仅赶走了他的儿子,还解除了与突厥的盟约。默啜曾进入契丹的领地,试图帮助流亡在外的李

(本章未完,请翻页)

8突厥的余晖:默啜可汗(4/5)

进忠的儿子复位,结果以失败告终。正是因为这次失败,他才同意与唐朝联合行动,打击契丹人。作为报酬,武则天给了他大量蚕丝、稻米、武器和铠甲等。公元696年至公元697年,在唐朝军队和默啜所率领的突厥军队的夹击下,契丹人大败。

武后还以为默啜已经归顺了朝廷,于是,对他在这次行动中的帮助大加夸赞。而默啜回报给她的则是再次侵略大唐领土,进攻宁夏附近的灵武。由于朝廷拒绝了他狂妄无理的要求,他开始了一系列残酷的报复行为,在宣化以南的地区一路烧杀抢掠,先是洗劫了蔚州(这里指的可能是大同东南部的灵丘),接着进攻河北中部保定与正定之间的定州,然后攻占了赵州。默啜抓了上千人才撤退,但在撤退的时候,却又下令把这些人全部杀死。公元702年,默啜入侵山西北部的代州。时隔四年(公元706年),在敦煌东鸣沙山附近,默啜打败了唐军将领沙吒忠义,围攻宁夏北部灵州的边哨。默啜在鸣沙山一战中取得的胜利被记载在阙特勤碑的碑文里,不过它主要是为了讲述默啜的侄子阙特勤在这一站中发挥的作用:“我们与沙吒将军交锋,第一次进攻,他(阙特勤)骑的是灰马,这匹马战死。第二次进攻,他骑的是灰马沙钵略奄达,马再次被杀。第三次进攻,他骑的是褐马,马又死了。上百支箭射中了他的盔甲,却没有一箭射中他的脸部或头部……突厥的权贵们,他的进击还留在你们很多人的记忆里。我们在那里歼灭了这支军队(唐军)。”

默啜每次侵入大唐都会带着大批俘虏和战利品返回蒙古,就像阙特勤碑文里记载的那样:“这个时候,原本是奴隶的人也有了自己的奴隶;原本是婢女的人,也有了自己的婢女。我们的领地与良好的制度就是这样建立起来的!”

在对付突厥其他部落的战斗中,默啜也同样取得了成功。他战胜了东面克鲁伦河上游的拔野古部,又打败了北面叶尼塞河上游地区的黠戛斯人。据阙特勤碑文的记载:“地上的雪有我们的长矛那么深,我们在积雪中开道前进。翻过曲漫山,趁着柯尔克孜人还在睡梦里,我们冲杀了下去。我们与他们的可

(本章未完,请翻页)

8突厥的余晖:默啜可汗(5/5)

汗在松迦山林里交战。阙特勤骑着花白公马进击。他用箭射杀了一人,又刺穿了另外两个人的大腿。在那次攻击里,敌人击中了花白公马,打断了它的大腿。我们杀死了黠戛斯可汗,征服了他们的国家。”

公元699年,默啜通过武力迫使西突厥的咄陆部和弩失毕部归顺于他,这两部暂时屈服。随着西突厥两部的归顺,突厥再次成为一个难以战胜的统一整体,几乎重建了公元550年时存在过的那个突厥大帝国(前突厥)。在巴尔喀什湖以南的伊犁河下游,突骑施部的娑葛可汗(公元706年-公元711在位),即乌质勒的儿子和继承人,企图联合西突厥起兵对抗默啜,却在公元711年战败,被默啜杀死。至此,默啜所建立的后突厥势力范围延伸到了从大唐东部的边境,到西边的河中地区,并成为这一范围内各突厥部落的唯一首领。《阙特勤碑》里记载:“突骑施的可汗(以及民众)原本是我突厥一族。由于他的愚蠢,以及对我们的背叛,他被杀……我们**突骑施,越过山林茂密的阿尔泰山,渡过额尔齐斯河上游。我们猛冲过去,征服了突骑施人。突骑施可汗的军队风风火火地扑向了我们,我们斗在了一块儿。阙特勤骑着灰马进攻。我们杀掉了突骑施

人的可汗,他们全民投降。”在对付伊**区的另一支突厥部落葛逻禄部时,阙特勤也取得了胜利。“我们在卡拉科尔湖(与葛逻禄部)作战,阙特勤骑着他的白马进攻敌人……我们征服了葛逻禄部。”

但是,默啜一天天老去,***对他的残酷和**越来越不满。许多突厥首领归顺唐朝,克鲁伦河上游的拔野古部反叛默啜,被默啜在图拉河两岸击溃。但默啜在回军途中路过一片森林时,遭到一支敌军攻击,被杀(公元716年7月22日)。拔野古人把他的头交给唐朝使者带回了长安。

①见《新唐书》(列传第三十二)。

②即西硖石黄獐谷(今河北迁安东北西硖石谷)之战,发生于公元696年8月。唐军在张玄遇、麻仁节等将领率领下,与李尽忠率领的契丹军队在硖石谷交战。结果唐军大败,张玄遇、麻仁节被俘,整支军队几乎全部被歼。

(本章完)

万本小说 永久免费读
页面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安装客户端,打开应用即可阅读完整内容,内容不精彩算我输!
点击下载永久免费看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