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1/5)

--

1突厥帝国

公元540年,草原帝国的版图由三大块组成,被突厥-蒙古族的柔然、嚈哒和匈人****分别占据。其中,柔然人(显然有蒙古族的成分)控制着北方大片地区,东起中国的东北部边境地区,中间穿越蒙古,西达吐鲁番,甚至远至巴尔喀什湖东岸(这一点可以肯定),北自鄂尔浑河流域,南抵万里长城,全都是他们的势力范围。嚈哒人(可能也是蒙古族人),占据着今天的谢米列契耶、俄属突厥斯坦、索格狄亚那、伊朗东部和喀布尔地区,在西方从焉耆以北的裕勒都斯河上游到梅尔夫,从巴尔喀什湖至咸海再到阿富汗腹地和旁遮普,都在他们的掌控之中。统治着柔然人的氏族与领导着嚈哒人的氏族结盟,于公元520年前后通婚,柔然(茹茹)可汗阿那瓌的姑姑们嫁给了嚈哒的可汗。作为蒙古本土的主人,柔然人似乎在某些方面支配着盘踞在他们西南边境地区的嚈哒人。最后,尽管匈人(也就是前面提到过的欧洲的匈人,他们无疑有着突厥血统)内部分裂,西边的库特利格尔部和东边的乌特格尔部相互争战,削弱了匈人整体的实力,但他们仍然占据着毗邻亚速海和顿河河口的俄罗斯南部草原。

中国人认为,在所有附属于柔然的部落中,突厥部落是一个使用同一种语言的部落联盟的名称。伯希和认为,“突厥”这个汉语名称应该代表着蒙古语(柔然语)中“Türk”的复数形式“Türküt”。从字面上来看,它的意思是“强壮”。根据中国的一些编年史的记载,***以狼为图腾。伯希和确定匈人具有原***的特征,这为证实***是古代匈奴人的后裔提供了有力的证据。***可能在公元6世纪初就已经居住在阿尔泰地区,他们在那里从事着“铁匠营生”,即做着冶铁的工作。当时的柔然因为发生于公元520年的内战而导致实力大减。这场内战交战双方的首领,分别是东柔然可汗阿那瓌和西柔然可汗婆罗门(阿那瓌的叔叔)。

这场内战以阿那瓌可汗(公元522年-公元552年在位)的胜利而告终,作为柔然唯一的君主,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平定原臣属于柔然的以高车为代表的各突厥部落的反叛。高车族(经鉴定是铁勒族)在阿尔泰山南乌伦古河附近游牧,他们可能是回鹘人的先祖。公元508年,高车部打败了柔然。但公元516年,高车王又被柔然人所杀,被迫归附于柔然。公元521年,趁着柔然内乱,高车试图摆脱柔然的控制,重获自由,结果却没能如愿。公元546年前后,高车再次反对柔然的起义还没来

得及发起,就被突厥挫败了。虽然,***与

高车人同族,却忠诚于两者共同的宗主柔然可汗阿那瓌。他们将高车人的阴谋披露给了阿那瓌,提醒他注意。作为提供情报的回报,突厥首领布明(“Bumin”是他的突厥名,汉文译作“土门”,阿史那氏)①要求迎娶柔然公主,不料遭到阿那瓌的拒绝。后来布明与当时统治着西北以长安城为中心的拓跋氏西魏结盟,拓跋人很可能是突厥一族的,他们虽然已经完全汉化,但很有可能仍然对***怀有亲切感。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讲,拓跋人应该都非常愿意与***结成一个同盟,从而对他们的老对手、蒙古族柔然人展开报复。公元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二章(2/5)

551年,拓跋氏将一位西魏公主许配给了布明。因此,公元552年,在包围了蒙古族柔然人之后,布明彻底击溃了他们,并且迫使他们的可汗阿那瓌自杀。残余的柔然部族逃到中国边境避难,***接手了被他们放弃的蒙古地区。取代了东魏的北齐朝廷把这些柔然残部安置在了边境,让他们替本国戍边。

蒙古地区古代王族的领地因此而从柔然人手里转到了***手里,也可以说是从蒙古人手里转移到了***手里。布明顶着蒙古地区新帝国皇帝的头衔“可汗”,仍然待在鄂尔浑河上游的山区地带,那里从古代匈奴人统治时期起就常常被选作游牧部落的大本营,直到成吉思汗的后裔入主中原为止。

公元552年,在取得胜利后不久,***的英雄布明可汗就去世了,他的领地也随之被瓜分。他的儿子成为木杆可汗(公元553年-公元572年在位),得到了蒙古地区,建立起**厥汗国。布明的弟弟室点密(汉语译名),继承了王族世袭的叶护封号,得到了准噶尔盆地、额尔齐斯河与额敏河流域、裕勒都斯盆地、伊犁河流域、楚河流域以及塔拉斯河流域的大片领地,以此为基础建立起了

西突厥汗国。

在塔拉斯河流域,西突厥首领室点密与嚈哒人发生了冲突。为牵制住敌人的后方,室点密与嚈哒人的老对手波斯人结盟,当时统治波斯的是萨珊王朝最伟大的皇帝库思老一世。为了使同盟关系更加稳固,室点密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库思老一世。公元565年前后,***与波斯人兵分两路,分别从北方和西南方两个方向进攻嚈哒部,嚈哒被彻底打败,从此消失了。在西北的咸海一带过着游牧生活的那部分嚈哒人,可能被迫逃往西方世界。或许,在匈牙利建立了一个新的蒙古汗国的乌尔浑人和阿瓦尔人,正是这些逃亡的嚈哒人,而不是柔然残部。在接下来的一段时期,的确有一支部落被赶出了亚洲,迁往西欧,在希腊语和拉丁语里,这支部落被称为“阿瓦尔”,阿瓦尔人严重威胁到了拜占庭帝国和日耳曼人在西欧世界的主导地位,使得他们的统治摇摇欲坠,直到查理曼②出现,入侵的阿瓦尔人才最终被打垮。

撇开西欧的阿瓦尔人,再来看塔拉斯河流域的嚈哒人,自从被西突厥和萨珊波斯打败之后,他们的领地就被胜利者室点密和库思老一世瓜分了。其中,索格狄亚那地区归室点密,而库思老一世则占据了巴克特里亚地区。这里原本就已经被波斯同化,所以归属于萨珊帝国也是理所当然的。于是,自公元565年起,巴克特里亚又回到了萨珊帝国的手里。然而这种回归只是暂时的,因为公元568年,萨珊波斯曾经的盟友***占领了巴尔赫(即巴克特里亚)和昆都士,换句话说,同一个巴克特里亚在萨珊王朝的手里得而复失。

至此,中世纪初期的东、西突厥汗国各自拥有了确定的版图:木杆可汗建立的**厥汗国,统治着北方的蒙古地区,汗庭设在鄂尔浑河上游一带(靠近将来的哈拉和林);西突厥汗国的领地则在伊犁河流域和西突厥斯坦,可汗的牙帐夏天设在焉耆和库车以北的裕勒都斯河上游,冬季则在伊塞克湖湖畔或塔拉斯河流域。对于这两个游牧民族建立的、领地范围已经相对确定的汗国来说,如果一定要划分出各自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二章(3/5)

边界,那么最明显的分界线就是大阿尔泰山和哈密以东的山脉。

在木杆可汗统治时期(公元553年-公元572年),能够跟**厥抗衡的对手寥寥无几。公元560年前后,木杆可汗打败了蒙古族部落契丹,契丹人自公元5世纪中期起就一直在辽河西岸(靠近原热河地区)过着游牧生活。就连定都长安的北周朝廷都对突厥相当忌惮,北周王谦恭地请求木杆可汗将女儿许配给他。当时(约公元565年)的形势是在继拓跋魏之后而起的契丹和北周这两个政权中间,木杆可汗显然扮演着权威的角色。

叶护室点密,或者应该称他西突厥汗国可汗(公元552年-公元575年在位),就是塔巴里(波斯历史学家)所说的森吉布,也是被拜占庭历史学家米南德叫作希尔兹布尔的人,其实这些名称说的都是同一个头衔“叶护”。由于***的势力范围已经到达了阿姆河畔,成了萨珊波斯帝国的邻居,如果能与突厥结盟,那么结果显然对拜占庭帝国有利,因此拜占庭人把室点密当成是他们的盟友。而这个时候室点密表现出了高度的智慧,他所考虑的是,该怎样利用本国有利的地理位置(处于亚洲

各国的交汇处),自由开展丝绸贸易,将

中国出口的丝绸经波斯运到拜占庭。室点密委派了一个名叫马尼亚克的粟特人(当时的商队多选用中亚的粟特人做向导),以他的名义前去拜访库思老一世,转达他的意思,而库思老一世为了继续垄断在拜占庭帝国的丝绸销售,拒绝了马尼亚克的提议。室点密决定抢夺波斯人的生意,直接跟拜占庭帝国进行丝绸交易。为此,他于公元567年又委派马尼亚克为使者,前往拜占庭帝国商谈。马尼亚克经伏尔加河下游和高加索,最终到达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并于公元568年回国。这次洽谈似乎很顺利,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查士丁尼二世有可能对这位突厥使者带来的提议非常感兴趣,因为拜占庭帝国也派出了使者蔡马库斯,他陪着马尼亚克一起回到了西突厥汗国。当时正值夏季,室点密住在阿羯田山(也就是天山)③阴面裕勒都斯河(位于焉耆西北)上游的**里的可汗帐中,于是在那里接见了蔡马库斯。双方就结成同盟,在坚决反对共同的敌人萨珊波斯方面达成了一致。恰在这个时候,萨珊王朝的一位使者来到了西突厥汗国,他在塔拉斯附近见到了室点密,却被毫不客气地押送出境了,与此同时,这位突厥可汗还公开向波斯宣战。公元572年,拜占庭也与波斯开战。这一场战争持续了20年,直到公元591年才结束。在此期间,西突厥与拜占庭人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比较密切。当蔡马库斯离开西突厥时,室点密派了另一位使者阿难卡斯特跟他一起回国,两位使者经由伏尔加河下游、高加索和拉齐卡,最后回到君士坦丁堡。作为回访,后来,拜占

庭又陆续派出了攸提开俄斯、瓦伦丁、赫洛店和西里西亚的保罗等使者,回访西突厥。

这几位使者回到拜占庭时,带回了关于西突厥的风俗和信仰的信息,内容相当准确。塞俄菲拉克特斯·西摩卡塔告诉我们:“***极其崇拜火。”事实上,波斯拜火教的影响已经使***崇拜主神阿马兹达或阿胡拉·马兹达。“他们还崇拜空气和水”,这是事实,曾经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二章(4/5)

有很长一段时间,在成吉思汗的后裔里盛行对流水的崇拜,除非是在特定的情况下,否则***被禁止在流水中沐浴和洗衣。“他们崇拜天、地唯一的创造者,奉他为神,向他献上马、牛和羊等祭品。”这种对“腾格里”(神圣的苍天)的崇拜,是古代所有突厥-蒙古部落的共同信仰。最后,塞俄菲拉克特斯所说的“他们那些似乎能预知未来的祭司们”,也就是突厥-蒙古部落的萨满们(萨满教巫师),在成吉思汗时期,仍然有着极大的影响力。

公元576年,拜占庭帝国的皇帝提比略二世再次派出使者瓦伦丁出访西突厥。但是,当瓦伦丁到达裕勒都斯河上游的汗庭时,室点密已经去世了。室点密的儿子继承汗位,这位被中国古代的历史学家称为达头(阿史那玷厥,公元575年-公元603年在位)的新任西突厥可汗,对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朝廷与阿瓦尔人(柔然残部,或者更准确地说是逃到俄罗斯南部的嚈哒残部)缔结条约这件事很不满。因此,达头可汗虽然接见了瓦伦丁,但对他的态度极其冷淡。达头可汗既然认为拜占庭的这种行为等同于撕毁了两国盟约,于是决定出兵克里米亚,报复这个毁约者。公元576年,他派波汗(Bokhan)统率一支突厥骑兵攻打拜占庭刻赤附近的博斯普鲁斯城(或称“潘蒂卡派”)。在匈人最后一位首领阿那垓(Anagai)的帮助下,波汗包围了这座城市。公元581年,西***又打到了刻

松城下,直到公元590年,他们才永久地撤出了这一地区。

与拜占庭之间的争战,并没有妨碍西突厥继续发动对波斯的战争。公元588年-公元5**年,西突厥入侵巴克特里亚(或称吐火罗),并继续扩张到了赫拉特。如果西***真的像波斯传统观念所坚信的那样,曾经败在了波斯英雄巴赫拉姆·楚宾的手下,那么,他们一定会抓住公元590年巴赫拉姆·楚宾和库思老二世帕尔维兹之间发生内战的时机,一雪前耻。在这场爆发于波斯王朝内部的战争中,巴赫拉姆·楚宾落了下风,最后他逃到了西***中避难,这个时候西***恰好已经征服了兴都库什山以北的吐火罗(巴克特里亚)。也就是说,在公元597年-公元598年,吐火罗地区及其都城巴尔赫和昆都士就已经不再是波斯的领地,而归于西突厥。公元630年,大唐僧人玄奘西行取经路过吐火罗时,这一地区当时是住在昆都士的一位突厥王子(或特勤)的封地,这位王子是西突厥可汗的儿子。

公元5**年,就在隋朝建立,分裂了三个世纪的中国重新归于统一时,中亚地区却分裂成了两大突厥帝国:一个是**厥帝国,领地从中国东北部边境往西延伸到长城,再到哈密绿洲;另一个是西突厥帝国,疆域东起哈密,往西一直延伸到了咸海岸边和波斯边境。西突厥与波斯之间的分界线是阿姆河南岸以及阿姆河与莫夫河之间的边境地区。至此,兴都库什山以北的吐火罗全境都成了西突厥的势力范围。

一个世纪之后,在呼舒柴达木湖畔树起了一座阙特勤碑,石碑上刻录的碑文以史诗般的语句赞颂了突厥鼎盛时期的伟大,碑文大意如下:

上有天,下有地,蓝天褐土之间是苍生。在众生之上,我突厥之先祖布明可汗与室点密可汗

(本章未完,请翻页)

第二章(5/5)

成为国主,对内管理突厥民众,建立国家,制定国策,对外则开疆拓土,安抚民众,抵御四方之强敌,征讨敌对之民族,迫使其称臣。自东方卡迪尔汗之山林(兴安岭),至西方之铁门关④,莫不是我突厥之疆域。各地方之长,莫不受可汗之教化,使向无君长无部族之蓝突厥亦归附。我突厥此二可汗,真乃英明之可汗,勇武之可汗;上行下效,文官贤能,武将彪悍;贵族无奸邪,平民无不义。

这段著名的史诗中所暗示的道德观,借用了远古的宇宙起源说,而这种起源说同样也是构成突厥-蒙古族萨满教教义的基础。从汤姆森对这种宇宙起源说的相关的记载可以看出,宇宙起源说的基本原理其实非常简单。它认为,宇宙是一层一层叠加累积而成的。天界在上面,是由十七层构成的光明的国度;冥界在下面,是由七层或九层构成的黑暗的国度。处于这两者之间的,是人类生活的地面。苍天和大地,以及生存在天地之间的万物,都是至高无上的主神所创造的,这个主神被尊称为“长生天”或“腾格里”,住在天的最上层,掌控着整个宇宙。天界是高尚的灵魂永恒的栖息地;冥界则是邪恶灵魂的地狱。突厥神话里还描写了许多其他的神,比如守护孩子们的女神乌迈,住在“陆地上或海里”的精灵。这些精灵通常住在神秘的小山或溪流边,给它们献祭是蒙古人的传统习俗,这项习俗到了成吉思汗时代之后,甚至形成了一项制度。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中,有对***的实际描述。公元581年,一位作者是这样描写***的⑤:

其俗被发左衽,穹庐毡帐,随逐水草迁徙,以畜牧射猎为务……贱老贵壮,寡廉耻,无礼义,犹古之匈奴……大官有叶护,次没(设)、次特勒(勤)、次俟利发,次吐屯发,及余小官,凡二十八等,皆世为之。兵器有弓矢、鸣镝、甲槊、刀、剑,佩饰则兼有伏突。旗纛之上,施金狼头。侍卫之士,谓之附离,夏言亦狼也……死者停尸于帐,子孙及诸亲属男女各杀羊马,陈于帐前祭之,绕帐走马七匝,一诣帐门,以刀嫠面且哭,血泪俱流,如是者七度乃止……葬之日,亲属设祭及走马嫠面,如初死之仪。葬讫,放墓所立石建标,其石多少,依平生所杀人

数……父兄伯叔死,子弟及侄等妻其后母、世叔母、嫂,唯尊者不得下淫……牙帐东开,盖敬日之所出也。……敬鬼神,信巫觋,重兵死,耻病终。⑥

①布明即阿史那土门,《隋书》(卷八十四,列传第四十九)里称他“伊利可汗”,“以兵击铁勒(高车),大败之,降五万余家,遂求婚于茹茹。茹茹主阿那瓌大怒,遣使骂之”。

②查理曼即法兰克王国加洛林王朝的国王查理大帝(公元768年-公元814年在位),他打败了阿瓦尔人,将西欧大部分地区纳入加洛林帝国的范围。

③《新唐书·西域传上》里记载:“居伊逻卢城,北倚阿羯田山,亦曰白山,常有火。”这里的阿羯田山指的是白山,也就是天山山脉的古称。

④据中国历代学者考证,铁门关位于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河中(Tranoxiana)地区。

⑤这段文字出自《北史》卷九十九《突厥传》,作者为***和李延寿,成书年代为659年。

⑥出自《周书》(列传,卷五十),作者不详。

(本章完)

万本小说 永久免费读
页面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安装客户端,打开应用即可阅读完整内容,内容不精彩算我输!
点击下载永久免费看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