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公元4世纪的大入侵;中国北方被匈奴和鲜卑占领(1/5)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过,匈奴内部连连分裂,大大削弱了它的战斗力。匈奴人在唯一的首领单于的统治之下,自公元前3世纪起就一直占据着内蒙古与蒙古,单于庭设在了鄂尔浑河流域。公元前44年,匈奴内部出现了第一次分裂,首领郅支被另一位首领赶出了匈奴故地,迁往巴尔喀什湖地区(即今哈萨克***)。于是匈奴分裂成了东、西两支,留在蒙古的东匈奴仍然与中原为敌,而迁到巴尔喀什湖和咸海草原上的西匈奴,被西方人称作匈人(阿提拉的先辈们),他们后来与罗马敌对。

公元48年,东匈奴内部分裂,八个留在南方或者说在内蒙古的匈奴部落,与那些仍然忠于鄂尔浑单于庭的匈奴人决裂。于是东匈奴内部分裂成了两大新的势力集团,一个是驻扎在蒙古鄂尔浑河流域的北匈奴,另一个是活动在长城以北内蒙古地区的南匈奴。前面已经提到过,公元155年前后,北匈奴被来自蒙古以东、兴安岭一带的蒙古族游牧部落鲜卑降伏。当时的东北边境直至哈密和巴里坤一带,全都成了鲜卑人的势力范围。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讲述南匈奴。东汉灭亡在即,南匈奴被鲜卑人逼得不断往南撤退,最终逃到了黄河河套、鄂尔多斯草原和阿拉善附近,并在那里定居下来,直到三国时期(公元220年-公元280年)。这些南逃的匈奴部落成为汉人的盟友,他们所发挥的作用与公元4世纪时与罗马帝国相邻的许多日耳曼部落相似。鄂尔多斯草原上的这些与魏晋结盟的匈奴部落,他们的首领与魏国(公元220年-公元265年)皇帝曹氏、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7年)皇帝司马氏之间的关系,与公元4世纪的哥特人、法兰克人、勃艮第人的酋长和古罗马皇帝君士坦丁或狄奥多西家族之间的关系极其相似。日渐衰微的汉王室,把经常前来都城长安或洛阳的南匈奴单于当作盟友,就像大势已去的罗马帝国皇室将来到米兰(西罗马帝国都城)或君士坦丁堡(东罗马帝国都城)的蛮族部落酋长们看成密友一样,这些部落首领回到自己的部落时已经因为所见所闻而获益良多。

当时,与汉朝结盟的南匈奴继续往南

(本章未完,请翻页)

16公元4世纪的大入侵;中国北方被匈奴和鲜卑占领(2/5)

迁移到长城以内,并定居下来,为皇帝守卫边境。栾提呼厨泉单于(公元195年-公元216年在位)在山西中部的平阳安定下来。这个时候,东汉王朝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内乱频繁。栾提呼厨泉单于也想浑水摸鱼,绞尽脑汁想起来他的一位远祖曾是汉朝公主,于是他用了大汉帝国的国姓“刘”。就这样,当正统的汉皇室因为夺权战争而被推翻时,匈奴单于却顶上了汉室正统的名号。公元304年,一位采用了汉朝姓氏的匈奴首领刘渊盘踞于山西太原,晋朝封他为五部落单于。公元308年,他打着汉室正统继承人的名号,拥五万匈奴兵自立,在太原称帝。这位匈奴单于建立的国家后来的确冠上了“汉”的名号,被称作“北汉”,意思是北方的汉朝,又被称作前赵。

刘渊死后,他的儿子刘聪(公元310年-公元***年在位)继承了王位,这位新王堪称中国版的阿提拉。公元311年,刘聪的军队占领了西晋都城洛阳,火烧皇宫,俘虏了晋怀帝。公元312年,这些野蛮人杀到了长安,大肆屠城,长安城里一半的百姓都被杀掉了。成了匈奴俘虏的晋怀帝被送往平阳刘聪的宫廷里,他被迫充任刘聪的下人,给刘聪斟酒,即便这样也没能逃脱死亡的命运,于公元313年被杀。得胜的匈奴人返回平阳,西晋新帝晋愍帝(公元313年-公元317年在位)在长安登基,重新建立了朝廷。公元316年,匈奴人再次大举进攻,包围了长安城,迫使虚弱不堪的西晋朝廷投降。晋愍帝投降被俘,于是那位得意扬扬的匈奴王再一次在平阳接见了又一位成为俘虏的中原皇帝,他强迫愍帝在宴会上洗刷碗碟,最后仍然于公元***年处死了愍帝。随着西晋最后一位皇帝遇害,消灭中原北部边境蛮族威胁的希望全部落空。幸亏一位宗室成员(司马睿)逃到了建康(今南京),借助长江天堑的防护,他于公元317年在建康建立了第二个晋朝,史称“东晋”。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公元5世纪的罗马,由于日耳曼人入侵,最后一批罗马人让出了罗马西部各省,逃到了罗马帝国东部。后来,以君士坦丁堡为中心的东罗马帝国

(本章未完,请翻页)

16公元4世纪的大入侵;中国北方被匈奴和鲜卑占领(3/5)

取代了原来的西罗马帝国。与此相似,自东晋定都建康之后,从公元317年到公元5**年近3个世纪的时间里,正如君士坦丁堡取代罗马城一样,南京取代了长安和洛阳的地位。

匈奴人刘聪成功入主中原故都长安与洛阳,一度傲视群雄。他以山西平阳为王庭,盘踞在华北地区,从山西中部、南部至汉水流域之外的陕西全境,再到河南北部(除开封以外),接着到河北南部直至山东北部等地,都是他的地盘。刘聪虽然是匈奴人,沿袭了蛮族部落的生活方式,但他毕竟是在中原皇宫里长大的,所以表面上仍然披着中原文化的外衣。然而,那些纯粹的蛮族部落根本不理这一套,纷纷侵占前赵的北部地区。公元260年前后,拓跋部(Tabgatch,可能属于突厥种)驻扎在山西最北端的长城北麓。在那之后几年的时间里,拓跋部逐渐往长城以南迁移,进入了山西北部大同境内的雁门郡(清代朔平府)和代郡(靠近右玉),到公元310年时,他们已经在这些地区站稳了脚跟。最后,鲜卑族蒙古人慕容部在东北西南的辽东和辽西一带建立起一个新的王国。

公元4世纪,华北的游牧部落之间争战不休,因而这种突厥-蒙古政权层出不穷,就像公元5世纪出现在欧洲罗马的第一批日耳曼国家一样,而且两者的地位都不稳固,原因也同样是战乱频繁。公元***年,华北霸主刘聪去世,他的匈奴后裔们只能守住以长安为中心的原汉赵西北疆域。然而,刘渊的旧臣、野心勃勃的石勒,却占据了河北南部的襄国(今河北邢台)周边的土地,自立为王。公元329年,石勒废掉了前赵皇帝,改朝“后赵”(公元330年-公元350年),定都襄国以南不远的邺城(今临漳县),以洛阳作为别都。据中国古代历史学家记载,这个目不识丁的匈奴人很喜欢让别人给他讲解中国古典著作,对文法和宗教尤其感兴趣,让人不由得想起对文法和神学非常精通的狄奥多里克或希尔佩里克。

但是,游牧民族的观念对石勒的影响并没有减少,这一点在他的后裔身上体现得更明显。公元333年,石勒去世,石虎(公元334年-

(本章未完,请翻页)

16公元4世纪的大入侵;中国北方被匈奴和鲜卑占领(4/5)

公元349年在位)继承了他的王位①。石虎是一个荒淫残暴的野蛮人,他处死了企图行刺他的亲生儿子。关于他这个儿子,有必要提一下,这个鞑靼人中的蓝胡子,是个彻头彻尾的恶魔,他竟然让人把他最漂亮的妃子烤熟,端上了餐桌。第一次接触到文明,使蛮族人普遍受到了感化,因此石虎热衷于保护佛教。他的势力范围很广,以都城邺城为中心,控制着陕西(只有汉中属于南朝)、山西(只有大同被拓跋部占据)、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甚至还扩张到了江苏北部地区和淮河流域的安徽。

这个庞大的羯人的国家迅速崛起,然而却是昙花一现,很快就走向了崩溃。公元349年,石虎死后,他的子嗣们自相残杀,还跟将领们厮杀不休。趁着后赵内乱,早已在辽东建国的鲜卑慕容部(前面提到过,他们很可能是蒙古人)分别于公元350年和公元352年攻占了整个河北,夺取了山西和山东。公元350年,获胜的鲜卑首领慕容儁(公元349年-公元360年在位)选择燕(或蓟,今天的北京)作为“前燕”(公元349年-公元370年)的都城,公元357年又改选邺城为都城。公元3**年,洛阳城收归东晋军手里没多久,就又被慕容儁的继承人抢了去。公元366年,前燕军继续攻占了淮河北岸。不过,慕容氏政权比在他们之前的匈奴人的统治更短命。

后赵皇帝石虎手下曾有一个名

叫苻洪的军官。虽然人们常把他当成唐古特人(Tangut,即藏族的一支),但他很可能是蒙古人。公元350年,苻洪以长安为都城在陕西建立了一个独立政权,即前秦(公元350年-公元394年)。这些建立了政权的突厥-蒙古族的小头目们,都喜欢跟真正的中原皇室扯上关系,所以苻洪才会把自己的政权叫作“秦”(前秦)。在那些突厥-蒙古族的头目里,最杰出的当属苻洪的孙子苻坚(公元357年-公元385年在位)。他从心底里认同中原文明,并把自己塑造成了仁慈的君主和虔诚的佛教徒。公元369年,他先后从慕容氏,或者说是从前燕手里夺取了洛阳、太原和都城邺城。公元370

(本章未完,请翻页)

16公元4世纪的大入侵;中国北方被匈奴和鲜卑占领(5/5)

年,前燕国君慕容氏被俘(公元370年),包括河北、山西、山东和河南在内的慕容氏的所有地盘自然都归苻坚所有。已经占领了陕西的苻坚,俨然成了整个华北的霸主。公元376年,苻坚吞并了凉国(地处甘肃的另一个蛮族小国)。公元382年,他派部下吕光去征服塔里木盆地。鄯善(罗布泊)王、南车师(吐鲁番)王和焉耆(喀喇沙尔)王纷纷归附于前秦,吕光受降。被汉人叫作帛纯的龟兹王不肯归附,企图顽抗,结果被吕光打败,并于公元383年被赶出了龟兹。吕光占领了龟兹,回国的时候把著名的佛教高僧鸠摩罗什带回了前秦(前面提到过)。鸠摩罗什将梵文经典翻译成了汉文,为译经这项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在征服了盘踞于华北的所有蛮族部落之后,苻坚似乎打算趁势吞并南方的东晋王朝,由他来一统中原,同样的想法被八个世纪以后的另一位蒙古征服者忽必烈变成了现实。公元383年,苻坚真的开始进攻淮河流域的东晋帝国,不料却在淮河上游被晋军打得再也翻不了身②。他的部下、原鲜卑慕容氏的后裔慕容垂趁机反叛,夺取了河北和山东,建立了以中山(今河北保定南部的定州)为都城的“后燕”政权(公元384年-公元407年)。就在后燕建立的同一年(公元384年),慕容氏的另一个后裔在山西建立了“西燕”政权,不过仅仅存在了十年就被慕容垂的后燕吞并。最后,苻坚曾经的下属姚苌(他可能是吐蕃人)又抢走了陕西和河南的部分地区,建立了后秦政权(公元384年-公元417年),定都当时被称作“京兆府”的长安。此外,还有两位要么是蒙古人,要么是***的将军,在甘肃分别建立了两个小政权,一个是定都兰州(苑川)的西秦(公元385年-公元400年和公元409年-公元431年),另一个是吕光所建立的后凉(公元3**年-

公元403年)。

①原文有误。石勒死后,其子石弘继位,但是第二年石虎在杀死石弘后,继承了其王位。-编者注

②这一战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东晋以区区八万的兵力大破前秦百万大军。

(本章完)

万本小说 永久免费读
页面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安装客户端,打开应用即可阅读完整内容,内容不精彩算我输!
点击下载永久免费看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