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匈奴西迁,以及南匈奴不再插手塔里木盆地一带的事务,确保了汉朝在中亚地区的霸权。然而,公元8年至公元25年中原内战爆发,西汉灭亡,这一局势也随之被破坏。公元10年,匈奴单于趁着中原内乱,夺取了车师国,将它变成自己的领地,并侵袭中原边境。科兹洛夫考察团在库伦附近的诺因乌拉发现了一座古墓,它属于这一时期的某位匈奴首领,
(本章未完,请翻页)
对这座古墓的发掘使我们有机会一睹匈奴的文化。古墓中发现的文物,包括织物,上面绣着程式化的动物图案,它们具有西伯利亚-萨尔马提亚草原艺术和阿尔泰艺术的特征;还有一些外来物品,即一件制作于公元前2年的中国漆器,以及一块希腊式织物,它来自希腊-罗马化的克里米亚地区,确切地说来源于辛梅里安人统治的博斯普鲁斯国。
随着汉朝进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入第二阶段,也就是东汉时期,新的皇帝(光武帝刘秀)于公元25年登基后,将重新收复塔里木地区提上日程。这个时候恰好发生了对汉朝极为有利的事情,匈奴内部分裂了。公元48年,南匈奴的8个部落在首领比的率领下反对蒲奴单于的统治,并归附于汉朝。作为盟邦,光武帝把他们安置在了内蒙古戈壁南部的边境地区,以及山西与甘肃的边境。南匈
(本章未完,请翻页)
奴的王国得以建立,只要汉人的帝国保持强大,他们就继续支持帝国,是可以信赖的
追随者,直到公元4世纪汉
人的帝国摇摇欲坠时,他们变成了破坏者。这样的故事并不少见,类似的事情也发生在那些与罗马帝国毗邻并成为帝国联邦的日耳曼民族中。
当时,大汉帝国唯一的敌人是北匈奴,他们驻扎在蒙古鄂尔浑河畔,那里是原匈奴王国的所在地。公
(本章未完,请翻页)
元49年前后,东汉辽东太守祭肜出于从侧面攻击北匈奴的考虑,于是怂恿与北匈奴临近的乌桓部落和鲜卑部落起来与他们对抗。其中,乌桓部落生活在东北大辽河上游地区;鲜卑人则很可能是蒙古人种,他们游牧于北方更远的大兴安岭一带和嫩江流域。由于与南匈奴决裂,再加上乌桓和鲜卑从侧面进攻,北匈奴的力量大大削弱,无法再对东汉造成严重威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