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匈奴与西汉连年争战,匈奴最终分裂(1/5)

月氏人被迫西迁,匈奴的地位大为提升。从此,匈奴人控制了戈壁滩东部的南北两面。在北面的蒙古鄂尔浑河地区,匈奴首领单于在后来被称作哈拉和林的城市附近建起了单于庭。在南面的内蒙古地区,匈奴人盘踞于万里长城脚下,他们的骑兵已经有胆量侵入大汉境内。公元前167年,匈奴人入侵陕西,直取大汉都城长安以西的彭阳,在那里放了一把火,烧毁了一座皇宫。公元前158年,他们返回渭河以北,直逼长安。公元前142年,匈奴人进攻山西北部大同附近的长城雁门关。直到汉武帝(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在位)登基,大汉边境仍然遭受着匈奴人的威胁。

当时,匈奴人在亚洲大陆建立了帝国,匈奴单于的主要驻地(对于游牧民来说相对固定的一个驻地)或者说他的一个夏宫,就位于前面提到过的鄂尔浑河的河源处。汉人所了解的另一个匈奴的中心城市被称作龙城,位于戈壁滩更南的地方,靠近翁金河下游地区。为了把匈奴人赶回他们的老家,汉武帝制订了一个计划。在对匈奴采取行动之前,武帝试图联合当时已经定居在粟特的月氏人,从匈奴人的后方展开进攻。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武帝派使者张骞出使月氏。公元前138年,张骞离开大汉,很快就被匈奴人抓住了,并被送到了军臣单于那里。在那里,张骞被迫待了长达10年的时间。最后,他逃到了费尔干纳(即汉人所说的大宛)国王那里,并经由大宛辗转到达了粟特(即汉人所说的康居)。然而,已经定居下来的月氏人却满足于他们的新领地,不愿意再掺和戈壁地区的事情。张骞无功而返,在返回大汉的途中又被匈奴人抓住了,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一直被匈奴人扣留,直到公元前126年才终于回到了大汉(公元前115年,张骞被派往伊**区,劝说乌孙人,因为乌孙人不敢与匈奴作战,张骞再次无功而返)。

由于月氏人没能如汉武帝所愿与汉朝合作,牵制住匈奴,因而武帝不得不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展开了对匈奴的作战。公元前129年,匈奴人仍然沿着他们惯常的袭扰路线,从今天的北京方向对中原发起攻击。汉朝大将卫青从山西北部地区出发,穿过戈壁,远征翁金河畔的龙城,打跑了入侵的匈奴人。公元前127年,为了保护河套地区免受匈奴的侵扰,汉朝在地处鄂尔多斯和阿拉善之间黄河河畔的朔方①屯垦。公元前124年,匈奴侵犯朔方边境,卫青赶走了这些入侵者。公元前121年,在距离今天的凉州、甘州和瓜州不远的地方,卫青的外甥、青年英

(本章未完,请翻页)

10匈奴与西汉连年争战,匈奴最终分裂(2/5)

雄霍去病带领一万骑兵,将匈奴人赶出了原来被月氏人和乌孙人所占领的甘肃部分地区。盘踞在这些地区的两支小的匈奴部落(即甘州附近的昆邪部和凉州附近的休屠部),从此不再臣服于匈奴首领单于,而归附于汉朝,成为汉朝的同盟,被安置在南山以北的地区。公元前120年,中原移民的聚集地在鄂尔多斯地区稳固下来。公元前119年,卫青所率领的军队从山西北部的库库和屯②地区出发,霍去病率军从北京西北靠近今天宣化的上谷出发,两队人马横穿戈壁,到达了位于今天蒙古的匈奴帝国的中心。卫青似乎就像阿尔伯特·赫尔曼所推测的那样,远征到了翁金河下游。伊稚斜单于遭遇卫青奇袭,猛烈的南风刮起层层黄沙,匈

奴人在扑面的风沙里慌忙逃窜,其中有一万九千人被卫青的军队杀死或抓获。霍去病的远征更加激进,他深入蒙古约600英里,一直到达了图拉河上游和鄂尔浑河上游。他俘虏的匈奴头目超过80人,接着在匈奴境内的山上举行了庄重的献祭仪式。霍去病回国后不久,于公元前117年去世。这位伟大的骠骑将军的墓位于今天陕西咸阳,他的墓地里竖立着一座气势雄浑的雕像,它采用了高浮雕(使图案或花纹凸出于底面)的艺术手法,表现的是

一匹马踩踏着一个野蛮人(即马踏匈奴)。

匈奴人被赶回蒙古之后,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汉武帝于公元前127年-公元前111年在甘肃设立了一系列的郡和军府。武帝设置的郡从兰州延伸到了玉门关,包括凉州附近的武威郡、甘州附近的张掖郡、肃州附近的酒泉郡以及敦煌郡,借此监视月氏旧地的动静。公元前108年,汉朝将领赵破奴③远征西北更偏远的地区,到达了罗布泊一带的楼兰国和位于今天吐鲁番的车师国。他拘禁了楼兰王,并打败了车师王。过了几年,汉朝与费尔干纳(即汉人所说的大宛)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那个时候的费尔干纳无疑居住着为汉朝提供优良马种的东伊朗人和萨卡人。公元前105年前后,由于厌倦了汉朝对马匹的索求,费尔干纳人暗杀了汉朝使者。公元前102年,汉朝将领李广利率领六万汉军,从敦煌出发,进击大宛(费尔干纳),这是一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激进的远征。当他抵达大宛的时候,大军只剩下了三万人。为了拿下大宛的都城,可能是苏对沙那,也就是今天的乌拉秋别,李广利采取了引水改道的方法,直到大宛人进贡了三千马匹,他才退兵。

与此同时,北方的匈奴人并没有完全消停下来,在汉武帝统治时代的晚

(本章未完,请翻页)

10匈奴与西汉连年争战,匈奴最终分裂(3/5)

期,发生了与瓦卢斯之灾④相似的灾难**件,当然这一场灾难远没有瓦卢斯之灾那么严重。一位年轻的汉军将领李陵,打算发起一次深入蒙古的远征。他率领五千步兵从额济纳河北部支流的居延⑤出发,离开汉地,朝着正北的翁金河方向行走了30天,到达浚稽山(无疑靠近人们所说的“塔普施山”)之后,他才发现自己已经陷入了八万匈奴士兵组成的包围圈之中,匈奴的骑射手们开始追赶这一小队汉军。李陵率部往汉地边

境撤退,那些游牧骑兵却紧紧咬住

他们不放。“一日五十万矢皆尽,即弃车去。士尚余三千余人,徒斩车辐而持之,军吏持尺刀。”⑥然而,当汉军士兵撤退到距离汉地边境不超过30英里的地方时,悲剧发生了。汉军“抵山入峡谷,单于遮其后,乘隅下垒石,士卒多死,不得行”。到了晚上,李陵打算借助夜色的掩护深入匈奴阵营偷袭,杀死单于,但刺杀行动以失败告终。他只好命令士兵们各自逃命。除了400人突围成功,活着回到汉地之外,包括李陵在内的其他人都被匈奴人抓去了。汉武帝听说了这件事,极为恼火。史学家司马迁曾为勇敢的李陵辩解,试图挽回他的声誉,却因此而被武帝处以残酷的刑罚。“李陵之祸”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汉朝暂时放弃了对盘踞于蒙古的匈奴进行反击的政策。不过,因为这场祸事遭殃的只不过是一支小的汉军队伍,它并没有殃及整个甘肃边境的安危。

后来所发现的这一时期的匈奴文物都来自外贝加尔地区。就像前面提到的,在特罗伊茨科萨夫斯克附近发现的德瑞斯图伊斯克墓中,发现了西伯利亚的青铜饰牌,根据发行于公元前118年以后的一些汉代钱币可以确定这些饰牌的年代,而赤塔古墓中找到的文物,根据默哈特的鉴定,它们属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前1世纪。外贝加尔地区在当时成为匈奴人的物资供应地,当秋天到来,游牧民们进攻鄂尔多斯盆地时,就会从外贝加尔带走军需补给。

在接下来的一个时期里,无论是在长城脚下,还是在蒙古,匈奴与汉朝都没有公然作战,不过双方仍然为得到塔里木盆地北边的各个绿洲而进行着争夺,目的是控制丝绸之路。公元前77年,罗布泊的楼兰王被杀,楼兰国联合匈奴,企图摆脱汉朝的控制,中原移民被集中安置在伊循⑦。汉宣帝统治时期(公元前74年-公元前49年),汉朝势力范围的扩张在塔里木盆地取得了决定性的进展。汉宣帝主张:“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⑧

公元前71年,汉朝派校尉常惠⑨前往伊犁

(本章未完,请翻页)

10匈奴与西汉连年争战,匈奴最终分裂(4/5)

河流域帮助乌孙对付匈奴。公元前67年,曾是匈奴追随者的吐鲁番国(即车师国)被汉朝将军郑吉⑩降伏。公元前65年,另一位汉军将领冯奉世推翻了莎车国王的统治,使这一片绿洲成为大汉的疆域。事实上,第二年(即公元前**年),汉军刚撤离,车师国就马上与匈奴站在了同一阵线,不过,公元前60年,郑吉重新攻占了车师国。郑吉在焉耆南部的渠犁设立了一个重要的军屯之后,驻扎在焉耆和龟兹之间的乌垒,保护并监管着整个塔里木地区。

自此,汉朝从匈奴人手里抢到了对丝绸之路的控制权。照理说,即便反抗无济于事,匈奴人原本也应该与汉人对抗一下。实际上,自公元前60年起,匈奴内乱就不断,他们的战斗力已经大为削弱,因此没有进行抵抗。匈奴的呼韩邪和郅支两人野心勃勃,都想要成为单于。公元前51年,为了寻求汉宣帝的支持,呼韩邪亲自前往长安朝廷,表示愿意归顺于汉朝。从公元前49年起,在汉朝的保护下,呼韩邪终于战胜了竞争对手,成为胜利者,并于公元前43年被安置在他的大本营鄂尔浑。公元前33年,这个已经被汉朝降伏的匈奴人来到长安朝见天子,得以迎娶汉朝公主(王昭君),这一至高的待遇让当时所有蛮族羡慕不已。

夺权失败的郅支,把自己在蒙古的地盘留给了那位依附于汉朝的呼韩邪,继续向西撤退,于公元前44年迁往今天俄属突厥斯坦碰碰运气。在迁徙的路途中他打败了伊犁河流域的乌孙人,把额敏河畔的呼揭人和咸海草原上的坚昆人收归旗下,使他们成为他的同伙,他甚至还攻击了粟特人(康居人),后者曾经帮助(事实证明这种帮助过于轻率)过他。最终,他选择在楚河和塔拉斯河畔的草原上驻扎下来。这是西方匈奴大帝国的萌芽。不过,汉人并没有留给他巩固地位的时间,因为在公元前36年,汉军副校尉陈汤领导了一次异常激进的袭击,直打到楚河畔,杀死郅支,砍了他的头(公元前36年-公元前35年)。这次突如其来的充满戏剧性的事件发生之后,那些追随郅支迁到咸海附近的匈奴人失去了踪迹。汉人记录下了东方匈奴(南匈奴)的历史,但西迁的匈奴人(北匈奴)却缺乏与任何有能力记录历史的文明大国的接触,而他们也没能记录下自己的情况,因此西迁的匈奴没有历史记录。直到公元4世纪末,约公元370年-公元375年,当年西迁的匈奴人的后裔跨过伏尔加河与顿河,侵入欧洲时,这些匈奴人以及他们的首领巴拉米尔和阿提拉才再次出现在古代史的记

(本章未完,请翻页)

10匈奴与西汉连年争战,匈奴最终分裂(5/5)

载之中。

①朔方,即汉武帝所设的朔方郡,位于黄河河套西北部,隶属于并州。汉朝陆续从内地募集大量民众迁往朔方屯垦,当地农业发展一度繁荣,王莽篡汉之后逐渐衰落,直至南匈奴反叛,朔方郡治迁往五原郡,原郡被废弃。

②据《土默特志》记载,库库和屯是建于明代的归化城的蒙古名。归化城是今天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旧城。

③赵破奴原为霍去病的司马,公元前109年大破楼兰,曾官至浚稽将军,于公元前103年与匈奴作战,兵败被俘。公元前91年,因巫蛊之祸(以丞相之子公孙敬声被人举报用巫蛊之术诅咒武帝为导火索,导致包括皇后卫子夫、太子刘据以及阳石公主在内的众人或自杀或被杀)被灭族。

④普布利乌斯·奎因克提里乌斯·瓦卢斯是古罗马恺撒去世后三巨头之一的马克·安东尼的孙子,政治家、军事家,擅长雄辩。瓦卢斯之灾,指的是在公元9年条顿堡森林之战中,瓦卢斯所率领的两万罗马士兵几乎全部被日耳曼人消灭,他本人为避免被俘自杀而亡。这次战役之后,罗马帝国版图的扩张停止,罗马人终究没能降伏日耳曼人,瓦卢斯是这次历史转折事件的代表。

⑤居延城是西汉武帝时期抵御匈奴的重要军事要塞,遗址在今天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东南。据《史记·大宛列传》记载,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派遣十八万士兵守卫西北边境的酒泉、张掖,“置居延、休屠以卫酒泉”。

⑥见《汉书·李广苏建传》,由于叛徒出卖了李陵军队的情况,匈奴单于决定全力进攻,李陵及三千多汉军士兵被围困在山谷,战况惨烈。汉军一天射出了五十万支箭,没有武器,就砍断车辐当武器,军官用短刀当武器。

⑦伊循城遗址在今天的新疆若羌县米兰镇,西汉时期是一座屯垦戍边城市。

⑧见《汉书·元帝纪》,汉宣帝反对单纯利用儒家学说来治理国家,而应同时使用“霸王道”。

⑨据《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记载,常惠曾随苏武一起出使匈奴,被匈奴人扣留长达十多年,汉昭帝时才回国,任光禄大夫。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应乌孙公主之请,汉宣帝派校尉常惠出使乌孙抗击匈奴。后来常惠接替苏武为典属国(汉代负责少数民族事务的官员),死后谥号壮武侯。

⑩《汉书·傅常郑甘陈段传》记载:“都护之置自吉始焉”,“汉之号令班西域矣,始自张骞而成于郑吉”。汉宣帝神爵中期,郑吉大破车师国,收降匈奴日逐王,威震西域,将车师并入西北道管辖,设立都护,郑吉为第一任都护,死后谥号缪侯。

(本章完)

万本小说 永久免费读
页面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安装客户端,打开应用即可阅读完整内容,内容不精彩算我输!
点击下载永久免费看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