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阿尔泰地区的前突厥文化(1/5)

大约从公元前5世纪初期开始,位于叶尼塞河上游米努辛斯克地区的金属加工中心成为一种新的活动场所。塔尔格伦认为,矩形石墓也出现在这一时期,恰好与被称为“青铜时代第三期”,也就是默哈特所说的“全青铜时代”(公元前500年-公元前300年或200年前后)同属一个时期。这一时期图案的典型特征是出现了大量的动物纹路,最具代表性的是那些斜卧着、直立着、回头张望的各种鹿的图案以及身体蜷曲的其他动物的图纹,塔尔格伦认为,它们源自俄罗斯南部地区。

正是在公元前500年至公元前300年,西伯利亚地区出现了第一批青铜匕首和小刀,还产生了一种“杯形的大锅”(这里指的可能是古代用于盛放食物的“豆”),后来它一方面从米努辛斯克向被匈奴统治的鄂尔多斯地区传播,另一方面又向着民族大融合时期的匈牙利传播。米努辛斯克和塔格尔斯科耶生产一种刀身薄而形状稍微弯曲的小刀,刀柄末端有一个精致的鹿头,这种小刀普遍存在于整个蒙古

以及匈奴统治下的鄂尔多斯地区。

大约在公元前330年至公元前200年,米努辛斯克进入铁器时

(本章未完,请翻页)

5阿尔泰地区的前突厥文化(2/5)

代,生产出了一种尖斧,这种尖斧部分是铁,部分是青铜,还有巨大的公墓群。除此之外,在米努辛斯克地区还发掘出了一些青铜饰牌,默哈特将它们所产生的年代确定为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前1世纪。青铜饰牌上刻画着迎战的公牛,或正在战斗的马;饰牌上动物的耳朵、四蹄、尾巴、肌肉,以及它们身上的毛看起来都像“镂空的三叶草”。这种技法显然与俄罗斯南部地区和西伯利亚西部的萨尔马提亚艺术存在着关联,许多考古学家认为这种技法经由米努辛斯克传播到了匈奴人统治的鄂尔多斯地区,并影响了当地的匈奴艺术。

米努辛斯克位于萨彦岭北面。由此再往西南方向,在大阿尔泰山北麓,位于鄂毕河与卡通河河源附近的巴泽雷克①,格里亚兹诺夫代表团于1929年发现了公元前100年或年代稍早一点的墓葬,墓葬中的马尸“戴着驯鹿面具”(顺便说一下,这一点似乎可以证明那一地区的居民早已用马替代了驯鹿)。这些马的面具,以及一些皮制、木制、金制的马具上都装饰着以程式化的动物为主题的图案,比如野山羊和牡鹿(即雄鹿)在全速奔跑、长着翅膀的“狮鹫”正在

(本章未完,请翻页)

5阿尔泰地区的前突厥文化(3/5)

撕咬一只野山羊、黑豹猛扑向鹿和野山羊、猛禽向地面的鹿发起攻击、两只公鸡相互打斗等。这些主题没有复杂的装饰,却都与斯基泰的动物艺术,甚至是希腊-斯基泰的动物艺术所反映的现实主义有着极其密切的关联。这种工整、严谨的风格起到了非常好的装饰效果。

在巴泽雷克,还发现了奇怪的有胡须的面具,这些面具显然来源于希腊-罗马人,而且受到了在辛梅里安人所统治的博斯普鲁斯境内的希腊艺术的影响。类似的希腊-罗马面具大约出现在同一时期(也就是公元前2世纪-公元前1世纪)的米努辛斯克文化群中,包括特里丰诺瓦②、巴捷尼(位于今天俄罗斯卡拉苏克河畔的村庄)、别亚(位于今天哈卡斯***境内)、卡里和兹纳缅卡(位于今天乌克兰境内)等地,也有类似的发现。阿尔泰文化群除了巴泽雷克,还包括大多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的希伯、卡拉科尔(位于今天吉尔吉斯斯坦境内)以及奥罗丁墓群,它们与萨尔马提亚人有着密切的关系。希伯墓群中发现的文物,表现了同样的动物艺术,风格稍稍背离现实主义,又较为克制。在希伯发现了一件中国漆器,这

(本章未完,请翻页)

5阿尔泰地区的前突厥文化(4/5)

件漆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年至公元前48年,这一发现有利于确定希伯文化中心所处的时代。

公元1世纪,卡坦达墓葬中发现的文物是阿尔泰文化的典型代表,其中木雕上绘有熊与鹿争斗的场景,而鹿的角则表现为鸟头的模样。还有一些青铜片和织物的残片,上面装饰着程式化的动物图案,图案表现了狮鹫与鹿打斗的场面,这让人联想到在蒙古诺因乌拉发现的同时期的匈奴图案。在诺因乌拉出土了一块希腊织物,可以确定的是它来自辛梅里安人统治时期的博斯普鲁斯王国。与此相同的是,在米努辛斯克附近的特斯古墓中发现的文物,证明了直到大入侵时期来自同一地区的希腊-罗马的影响,尤具代表性的是受到黑海地区文化影响的耳环。

公元1世纪和2世纪中叶,继续在米努辛斯克地区盛行的动物图案,反映了一种过渡时期的文化,特普鲁科夫把它称为塔锡蒂克文化,在位于图巴河和叶尼塞河交汇处的下游、距离米努辛斯克以北37英里奥格拉克提的村庄所发现的包括一些精美的动物壁画的文化遗存,正是这种文化的代表。依据一块东汉时期的中国丝绸确定了这种文化的年代。

(本章未完,请翻页)

5阿尔泰地区的前突厥文化(5/5)

不久之后,在阿尔泰山和米努辛斯克找到的那些与斯基泰-萨尔马提亚人有关的文化中心似乎消失无踪了,或者更准确地说,发生了改变。直至公元7世纪初,米努辛斯克地区仍然在制作着青铜饰品,确定年代的依据是唐朝初期的中国钱币。但显然,在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停顿期内,这一地区曾被突厥部落占领,他们是吉尔吉斯人的祖先,公元5世纪的中国史学家们也曾提到过他们。根据特普鲁科夫的观点,在公元3世纪以后,与萨尔马提亚人沾亲带故的印欧贵族在米努辛斯克的统治地位被***替代了。但在米努辛斯克、巴泽雷克和卡坦达这些文化中心消失之前,它们对程式化的动物艺术(也就是草原艺术)向盘踞于蒙古和鄂尔多斯的匈奴各部的传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①巴泽雷克盆地位于俄罗斯戈尔诺阿尔泰省,1927年苏联考古学家在这一地区发现了阿尔泰早期铁器时代的墓葬群,发掘出大量有价值的文物,包括保存良好的墓主,来自中国的丝织品,西亚的毛织品、武器、木器、金银饰品等。

②此处可能应为特里波列,特里波列文化遗址位于乌克兰境内,代表性的文物是彩陶。

(本章完)

万本小说 永久免费读
页面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安装客户端,打开应用即可阅读完整内容,内容不精彩算我输!
点击下载永久免费看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