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斯基泰人(1/5)

公元前750年至公元前700年,原本由辛梅里安人控制的南俄罗斯草原,被来自突厥斯坦和西西伯利亚的斯基泰人抢走了,希腊历史学家们的研究为此提供了证据,而亚述王国编年史也补充了这一点。这些被希腊人称为“斯基泰人”的塞西亚人,就是亚述人所说的“阿息库兹人”,而波斯人和印度人则称他们为“萨卡人”。或许,从名称上可

以推断出,斯基泰人属于伊朗人种。他们是依然保持着游牧生活的北伊朗人,活动在“最初的伊朗国家”境内,也就是俄属突厥斯坦①草原上,因此,他们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亚述-巴比伦的物质文明的影响,而他们的那些兄弟,在更南边的伊朗高原上过着定居生活的米底人和波斯人,则受到了这种文明的强烈影响。斯基泰人与同种的萨尔马提亚人一样,对马兹达克教②完全陌生,也不知道不久之后使米底-波斯人的信仰发生了改变的琐罗亚斯德教改革③。

在库尔奥巴和沃罗涅什发现的希腊-斯基泰式花瓶上,仍然保留着这些斯基泰人的形象,栩栩如生。他们留着胡子,戴着与波斯波利斯浅浮雕上他们的兄弟塞种人一样的尖帽,护住耳朵,以抵御草原刺骨的冷风,穿着束腰的上衣和宽大的裤子,这种宽松的服装是塞种人以及他们的表亲米底人和波斯人的普遍着装。在切尔托姆里克古墓出土的银质双耳瓶上,草原骏马重现,马是斯基泰人不可或缺的同伴,而弓则是他们喜欢使用的武器。除了可能被人们叫作“移动的城市”之外,这些马背上的射手们根本“没有城市”。换句话说,随着他们一起跟着季节的脚步迁徙的篷车就是他们的城市,他们一直保持着这种游牧的习惯,直到一千九百年以后,在公元13世纪,也就是普兰诺·卡尔平尼和卢布鲁克④所处的时代,同类车队也曾跟随着成吉思汗所率领的蒙古人穿越同一片俄罗斯草原。这些大篷车承载着斯基泰人的女人,以及包括金子做的装饰品、马具和装备上的饰牌等在内的财物,当然还有地毯。为了装饰这些用具,斯基泰艺术应运而生,并且装饰需要还决定了斯基泰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总的发展方向。从公元前7世纪直至公元前3世纪,俄罗斯草原上的霸主始终都是斯

(本章未完,请翻页)

2斯基泰人(2/5)

基泰人。

现代语言学家们认为,斯基泰人应该归为伊朗人种,是印欧语系大家庭里的一支,属于印度-伊朗种或雅利安人种。就像刚才提到的那样,不管怎么看,他们的生活方式都与有着突厥-蒙古血统的匈奴部落的生活方式极其相似,大约在同一时期,这些匈奴部落活跃在草原另一端的中国边境上。事实上,无论是在黑海和里海以北还是在蒙古,草原游牧生活的条件都是非常相似的,尽管蒙古草原上的情况显然要恶劣一些。因此,当我们读到希腊史学家们描述的斯基泰人,看到希腊-斯基泰式花瓶上的斯基泰人时,撇开斯基泰人的体型和语言不提,单看他们的文化和普通生活,就会不由得回想起中国编年史作家和艺术家们所描绘的匈奴人、***和蒙古人。这两个种族之间的习俗存在着大量已知的共同点,原因可能是他们有着相似的生活方式,因而生活迫使他们解决问题的方式趋于一致(比如,斯基泰人和匈奴骑射手们都是穿裤子和靴子的,而地中海地区各民族的人或者早期的中国人都穿长袍;还有这些骑手们都使用马镫);也有可能是地缘的缘故,他们各自的领地实际上是相接的,因而使处于同一文化阶段的斯基泰人和匈奴人形成了相同的习惯。殉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殉葬的习俗在斯基泰人和突厥-蒙古人中延续了很长时间,直至很晚;而这种习俗在西亚和中国消失的时间则非常早,甚至自乌尔王陵和安阳古墓(殷墟)以后就再也没看到了。

于是,在公元前750年至公元前700年,斯基泰人(准确地说,应该是部分斯基泰-塞种人,因为大多数的塞种人仍然留在天山附近的费尔干纳一带以及喀什噶里亚)从图尔盖地区和乌拉尔河进入了俄罗斯南部地区,并把辛梅里安人赶出了那里。一些辛梅里安人似乎不得不逃到匈牙利避难,当时匈牙利的居民可能主要是与色雷斯人有亲缘关系的一些民

族。人们认为,在舍拉吉附近发现的米赫埃尼文物,赫维什附近的富库鲁文物和加利西亚的米海洛夫卡文物,正是这些逃难的辛梅里安人埋下的“财宝”。其他的辛梅里安人逃到了小亚细亚,他们可能像斯特拉博所说的那样是由色雷斯逃过去的,也有可能是

(本章未完,请翻页)

2斯基泰人(3/5)

像希罗多德所说的从科尔基斯(即今天的格鲁吉亚)逃过去的。公元前720年前后,他们在小亚细亚的弗里吉亚徘徊;大约在公元前650年时,他们又迁到了卡帕多西亚和西里西亚;最后在公元630年前后到达彭蒂斯。公元前720年至公元前700年,一些斯基泰人动身追赶逃亡的辛梅里安人,但根据希罗多德的说法,这些斯基泰人走错了道,他们从杰尔宾特关口穿过高加索,紧接着遭遇了亚述帝国。大约在公元前678年,斯基泰国王伊西卡帕率军进攻亚述帝国,但失败了。

另一位斯基泰小国王巴塔图亚非常精明,主动与亚述人建立了友好的关系。因为辛梅里安人是斯基泰人与亚述人共同的敌人,辛梅里安人当时正盘踞在西里西亚和卡帕多西亚地区,对亚述国的边境造成了威胁。大约在公元前638年,一支斯基泰人的军队按照亚述人的行动方针,进入了彭蒂斯,打败了最后一批辛梅里安人。10年之后,大约在公元前628年,米底人侵犯亚述,在亚述人的请求下,巴塔图亚的儿子,即希罗多德所说的马代斯亲自率军侵略和征服了米底。然而过了没多久,米底人奋起反抗,米底国王奇阿克萨杀掉了斯基泰人的众位首领,剩下的斯基泰人越过高加索返回了俄罗斯南部。这些虽然只是斯基泰人武力入侵事件中的片段,却是最引人注目的部分。在近70年的时间里,西亚地区一直遭受着斯基泰人的侵略威胁,这些印欧人种的野蛮人让东半球感到恐惧。从卡帕多西亚到米底,从高加索到叙利亚,斯基泰人的骑兵四处劫掠。这次民族大动荡甚至在以色列的先知中都造成了反响,它是北方草原上的游牧民对南方古文明地区的侵略史上第一次入侵的标志,在后来将近二十个世纪中,这种侵略行为反复发生。

亚述人、巴比伦人和米底人的时代相继成为过去,波斯人取而代之,成为西亚的主人,他们致力于保护过着定居生活的波斯人的安全,防止波斯遭到新的外敌入侵。根据希罗多德的记载,公元前529年前后,居鲁士领导的最后一次战争,正是要对付马萨革泰人,这些马萨革泰人也就是希瓦以东的斯基泰人。约公元前514年至公元前512年,大流士发

(本章未完,请翻页)

2斯基泰人(4/5)

了第一次远征,目的是反抗欧洲的斯基泰人。大流士从色雷斯和今天的比萨拉比亚进入了草原,然而斯基泰人却采用了游牧民惯用的计策,没有正面跟大流士硬碰硬地交战,而是在他率大军到来之前撤退了,想要诱使他深入到更远的荒野中。大流士非常明智,及时撤退了。希罗多德认为这次“征服俄罗斯的战争”是专制君主的愚蠢导致的。然而,事实上,这位阿赫门尼德王朝的君王的计划是通过这种方式使外族波斯化的政策自然实现,或者说是为了建立起泛波斯联盟。他的这项事业并没有成功,斯基泰人没有受到波斯人的影响,他们在俄罗斯南部的草原上又平静地生活了300年。不过,大流士远征的结果至少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使西亚避免遭受游牧部落的侵扰。

与塔尔格伦的看法一样,我们也通过斯基泰的艺术看到了斯基泰人在俄罗斯的扩张情况。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前550年前后,斯基泰的文化中心仍然在东南方的库班地区和塔曼半岛。在马尔托罗查和麦勒古罗夫两地零星分布着文物,这些考古发现证实,那时候的斯基泰人必定已经统治着第聂伯河下游和布格河下游之间的乌克兰南部地区。根据第聂伯河下游的切尔托姆雷克、亚历山大里亚、索罗克哈、德勒夫等地王陵中所发现的文物,以及塔尔格伦的记载,斯基泰文化直到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450年间才在今天的乌克兰地区大量涌现,并于公元前350年至公元前250年间发展到了至高水平。斯基泰人在西方的扩张,最北到达了沿森林草原的北部边缘一带的沃罗涅什地区,靠近基辅南部。斯基泰人沿着伏尔加河而上向东北方扩张,最终到达萨拉托夫,在那里发现了重要的信息。那里的斯基泰人或任何具有斯基泰人特征的波斯人,都被塔尔格伦看作是萨尔马提亚人。

生活在俄罗斯南部的斯基泰人,可能不外乎辛梅里安的一群贵族(即一支色雷斯-弗里吉亚种人)。邦弗尼斯特指出,在希罗多德的书中记载的与斯基泰人的起源有关的资料表明,斯基泰这个名称是纯粹的波斯人的叫法,而另一些同样与这些斯基泰人有关的资料却认定他们起源于希腊,他们的命名仍然是色雷斯-弗里吉亚式

(本章未完,请翻页)

2斯基泰人(5/5)

的。考古发现的文物古迹证实了斯基泰语言的遗存。“辛梅里安青铜时代的哈尔施塔特文化”,塔尔格伦说,“作为一种农耕文化,就在斯基泰主义和希腊主义逐渐确立时,仍然在乌克兰存续着。”

最后,在斯基泰人所属地带的北部地区,有一群与可能是底层辛梅里安人生活在一起的野蛮人,他们并不是斯基泰人。希罗多德把他们称作安德罗法吉人、米兰克尼勒斯人、伊塞顿人,他们可能具有芬兰-乌戈尔血统。塔尔格伦认为,生活在切尔尼戈夫北部地区的应该是安德罗法吉人,而米兰克尼勒斯人则住在沃罗涅什的北方。这两个民族都加入了斯基泰人的行动中,反抗大流士的入侵。邦弗尼斯特在乌拉尔地区、叶卡捷琳堡附近寻找着伊塞顿人的遗迹。塔尔格伦认为所谓的摩尔达维亚文化应该归属于斯基泰人的邻居,也就是具有芬兰-乌戈尔血统的安德罗法吉人和米兰克尼勒斯人。通过对杰斯纳河和奥卡河地区进行考古发掘,人们已经发现了摩尔达维亚文化的遗迹,这些作品装饰着相当粗拙的几何纹图案,完全没有斯基泰艺术风格中的动物形象。

①俄属突厥斯坦包括当今中亚大部分地区,苏联解体后,原俄属突厥斯坦的五个主要加盟***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分别成为独立的***。

②马兹达克教产生于公元5世纪晚期的波斯,是从拜火教(祆教)中分裂出来一个教派,倡导“人生而平等”、友爱、公产等。公元488年,萨珊王朝统治时期,内忧外患的波斯国内政局动荡,爆发了“马兹达克运动”。公元529年,被拜火教列为异端分子的马兹达克教创始人马兹达克遭谋杀。

③琐罗亚斯德是拜火教的创始人,这里的改革指的是公元前6世纪居鲁士灭亡米底王国后,拜火教在波斯传播,改变了波斯人的信仰。

④普兰诺·卡尔平尼是意大利人,***方济各会的创始人和***,受到罗马教皇英诺森四世的派遣,于公元1245年-1246年出使蒙古,到达蒙古上都和林。卢布鲁克受到法国国王路易九世的派遣,于公元1253年前往蒙古,见到了蒙古大汗蒙哥,回国后完成出使报告《东方行记》。

(本章完)

万本小说 永久免费读
页面篇幅有限,更多精彩内容请下载安装客户端,打开应用即可阅读完整内容,内容不精彩算我输!
点击下载永久免费看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